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4大原因讓3歲內的孩子容易有「暴力」行為,寶媽一定做好引導

4大原因讓3歲內的孩子容易有「暴力」行為,寶媽一定做好引導

好好剛剛過完2歲生日,非常的活潑,人見人愛,親戚們都說他長大後肯定很帥。如此惹人愛的小寶貝卻有喜歡動手打人的毛病,和小朋友在一起時,不是打別人的頭,就是踢人家的腿,過分的時候還會咬人。對此家長沒有少批評教育,但好好依然我行我素,有時還會變本加厲。

孩子的「暴力傾向」會表現在很多方面,如:有的寶寶喜歡咬人,有的寶寶對自己的玩具亂扔亂踩。像好好這種又抓又打還咬人的情況,是最讓人煩惱的。

其實孩子種種「暴力」行為都是有原因的,而且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表現,家長朋友們一定不要以暴制暴,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然後加以引導。今天我們先來了解3歲以下寶寶使用「暴力」的原因。

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來說,下面幾種原因更容易讓孩子使用「暴力」行為:

1、無法正常語言溝通時

3歲以下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當用語言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意願時,就會想到動作語言,試圖引起大人的關注,因此就出現了「暴力」行為。

2、交際能力不足時

3歲一下的孩子,還不懂的如何與人交往,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的給予引導,那孩子在和小朋友發生爭執時,就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選擇簡捷粗暴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像上文中提到的好好就是這樣。

3、孩子不適應陌生環境時

當身體環境突然發生變化時,如:搬家、幼兒園等,孩子不了解是什麼情況,又無法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會出現「暴力」行為。

4、身體不適帶來煩躁時

當孩子的身體突然或者持續感到不舒服時,也會選擇「暴力」行為來表達心理想法,這是孩子的本能反應,在嬰兒時就是這樣過來的,如生病、出牙期、飢餓等。

針對3歲以下寶寶的「暴力」行為,我給家長朋友提2個小的建議:

1:講故事,正面引導

對於有破壞傾向的寶寶,如扔東西,撕書本等,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正面引導,在講故事時,家長朋友加上表情、動作、語音語調等,儘可能使孩子有身入其境的感覺,讓孩子體會到自己行為的不妥,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2、畫畫

給孩子準備畫紙和不同顏色的畫筆,讓孩子把心中想表達的意願畫下來。畫畫還能鍛煉孩子心性,讓孩子的性格沉穩。

以上4種情況都會導致孩子做出「暴力」的行為,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原諒3歲一下孩子的這種行為,因為除此之外,他別無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樂時尚孕媽 的精彩文章:

剖腹產後,有這3個不利影響,特別最後一個,對二胎有限制
預產期提前的4個信號,孕婦要早知道,不要手忙腳亂迎接寶寶

TAG:快樂時尚孕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