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濟南,是山東省會,在眾多北方城市中卻是異類,明明是一個北方城市,卻有著江南的情調,明朝劉鳳誥曾經這樣形容濟南的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讓人感覺十分的詩情畫意,很多山東省外人對於濟南的了解都只是停留在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以及熱播劇《還珠格格》的那句台詞: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殊不知,濟南在發展的道路上曲折前進,其中的苦與淚也只有濟南人自己知道。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省會濟南的尷尬地位

很多外省人應該大概也了解濟南在山東省的尷尬地位,作為省會,以GDP這個硬指標來看,2017年,濟南非但沒有發揮省會的龍頭作用,反而落後於青島和煙台,僅僅排在第三位,2018年的最終排名雖然還未出來,從前三季度的排名來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在國際地位上,青島也能與濟南齊頭並進,甚至隱隱的高於濟南,這或許在中國也是獨一份。

濟南有如此尷尬的地位多半與其地理位置和環境有關,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在山東半島丘陵附近,山東丘陵位於黃河以南、大運河以東的山東半島,面積約佔半島面積的70%,中國三大丘陵之一,具有非凡的政治意義的東嶽泰山就位於山東丘陵的中心地帶。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歷史上,這樣的地理位置曾經是濟南的優勢,濟南是交通要衝且易守難攻,是扼守山東的交通十字路口。而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在海上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拱衛渤海,豎起一道防衛京師的屏障,而在內陸,濟南的位置更加重要,北上可達京師,南下直抵江南,實屬交通要衝和屯兵之所。正是依仗這樣的地理優勢,明成祖朱棣帶領十萬大軍攻打濟南都沒有打下來,最後是繞開濟南直達南京,這才成功上位,而在全國解放初期,1948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美聯社對此評論:「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

但是曾經的優勢,正成為濟南的軟肋,前文說到,濟南北上可達京師,南下直抵江南,濟南處於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中間地帶,成為誰也無法依靠的地區,中國規划了三大經濟圈,分別為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山東雖然部分屬於環渤海經濟圈,但實際上收益的是沿渤海的城市,如濱州、煙台、濰坊等地,濟南作為內陸的城市,其核心城區是屬於環渤海經濟帶的邊緣地帶。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濟南南北夾在京津與長三角之間,東西則橫在青島和鄭州之間,這夾心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往北靠不上京師的政治優勢,往南靠不上長三角的經濟優勢,反而往外輸血,山東作為教育大省,濟南每年有大量的學生北上或者南下,為兩地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當然這也跟濟南的經濟不上不下有關。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除了地理位置,濟南今天的處境還跟他的環境有關,濟南固然擁有著類似江南的環境,其境內的七十二泉讓濟南有了泉城的美譽,為了保護泉水,濟南對地下水的開採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否則泉水就會停噴,早在2003年前,趵突泉停噴是常事,但是在濟南政府的治理下,趵突泉的停噴倒成了新聞,但是受到地下水的使用的影響,很多企業無法在濟南落地,給濟南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另外,還有濟南人心心念的地鐵,濟南造地鐵似乎成為全山東人的心病,在2019年之前,濟南是中國唯一一個人口近千萬卻沒有地鐵的超大型城市,不過在濟南市政府的努力下,2019年元旦,濟南的地鐵1號線試運行,成為山東省第二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10年里,濟南的地鐵缺失,對於濟南吸引人才及經濟的發展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濟南的擴張之路

濟南地位很尷尬,並不代表濟南什麼都沒有做,相反,濟南和絕大多數的省會城市一樣,藉助經濟的發展,走上了自己的城市發展之路,但是濟南非常的剋制,相比河南、湖北、四川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城市不同,整個山東的經濟發展較為均衡,作為全國GDP前三的省份,其下轄的地市除了青島一騎絕塵,萊蕪墊底之外,其他的城市都相對均衡,當然這也是被人詬病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

濟南的區域是南北狹長的,1949年,濟南市下轄第一至第十一共11個區,1950年改為市區6個、郊區5個,1951年4月17日,撤銷直屬鄉,設立郊六區,1954年合併調整為市、郊各5區,1987年4月11日,撤銷濟南市郊區、歷城縣,設立濟南市歷城區,1994年2月成為副省級城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及經濟的發展,濟南也不可避免走向了撤縣設區的道路,2001年6月26日,撤消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2016年12月22日,撤銷縣級章丘市,設立濟南市章丘區,2018年6月19日,撤銷濟陽縣,設立濟南市濟陽區,而動作最大的當屬2019年1月,將萊蕪市吞下,設置萊蕪區和鋼城區,至此,濟南市下轄10個市轄區、2個縣。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濟南之所以能夠一騎絕塵在最近的三年內拿下兩個縣一個地級市,跟中央政府對濟南的重視也有關係,中央巡視組抵山東濟南調研以後,做了如下評價:「城市首位度不夠」,「省會作用不夠」,「引領帶動作用不夠」,言下之意對山東多年的均衡主義發展表示不滿,省會濟南要發揮引領作用,這樣才能給中國經濟強有力的驅動,盤活整個山東經濟,防止成為第二個東北。

為什麼是萊蕪

濟南由於轄區過於狹長,中間又有山脈阻隔,濟南的區域優勢並沒有發揮,而對於濟南區劃的調整,每年都有很多版本,萊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最合適的選擇。

環顧濟南周邊,不管是德州、泰安、濱州都不是弱手,無論吞併哪個地市都不是短時間能夠消化的,況且泰安以旅遊擅長,而濱州則以石油煉化為主,無法融合濟南的產業,之前曾盛傳泰安的肥城可能會劃歸濟南,但由於肥城是煤礦資源城市,產業融合度低,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少,根本無法承擔濟南騰籠換鳥的需求。

相比之下,不是最優選擇的萊蕪成為最合適的選擇,從產業構來看,以中國重汽、中油濟柴、濟南鋼鐵(現為山東鋼鐵集團旗下)為代表的工業製造業是濟南一大產業基石。

而萊蕪,也是中國著名的鋼鐵之鄉,更有意思的是,作為山東第八大企業,山東鋼鐵集團,濟鋼和萊鋼就是組成集團的兩大元老,這次合併,更能集中整合山東中部的鋼鐵產能。作為GDP墊底的萊蕪也可以併入濟南統一發展。

萊蕪併入濟南的效果是立竿見影,根據2017年數據,萊蕪市總面積2246.21平方公里,下轄萊城區、鋼城區;常住人口137.6萬人,經濟總量896.02億元,濟南完成對萊蕪的收購,新濟南市GDP總量變為8097.98億元,人口總量變為860.89萬人,經濟總量也一舉超越煙台,直逼青島,這也意味著強省會時代即將來臨。

山東的發展需要雙核驅動

山東的強省會規劃並不意味著要削弱其他城市,相反,山東作為沿海的省份,經濟的發展需要雙核驅動,與其他的省份不同,山東的橫向長度大於縱向,意味著山東的經濟是內陸經濟加海洋經濟,沿海的地市由青島來領頭,內陸城市如聊城、菏澤、德州、泰安則需要濟南來帶隊,沿海的經濟強省如浙江、福建、廣東等,無一不是雙核驅動甚至是多核驅動,濟南和青島兩個城市相距300公里,能夠容納兩個城市各自為中心發展各自的經濟圈。

濟南合併萊蕪兩條腿走路,山東經濟邁向雙核驅動時代

而從地理上看,濟南合併萊蕪以後,從原來的狹長型格局變為了人字形,對於周邊城市的輻射也從一字型變成了三角形,這無論是對於濟南市自身的發展,還是對於周邊城市的輻射引領都有巨大的幫助。

毫無疑問,濟南合併萊蕪,長遠看,無論是對濟南,還對山東,都是件利好的事,而且讓山東的雙核變的不分伯仲,能夠更好的發揮區域拉動作用,無疑對於山東經濟的發展也會有不小的幫助,未來濟南的發展好壞,最關鍵的是對於萊蕪的消化和吸收利用,而這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五十元紙幣帶著「這個特徵」留好別花,隨便一張能值三萬
現在看起來高大上的醫療設備,百年前歐美就有了,只是在不斷改進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