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除去妄念,提起正念——《金剛經》研習(71)

除去妄念,提起正念——《金剛經》研習(71)

除去妄念,提起正念——《金剛經》研習(7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研習——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學習

經:【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講義:【轉凡夫觀念】

什麼叫凡夫觀念?就是一味的分別執著。所以在此,已經不給你講貪瞋痴,不給你講五欲六塵,那是枝枝葉葉,給你講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根本。人離一切分別執著了,那還談什麼貪瞋痴,還談什麼五欲六塵?那都不要談了。那些是枝葉,這是根本。從根本上,像一棵樹一樣,砍樹,連根把它拔掉,那個枝葉還管它?不必管它了!從根本上下手。念佛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它轉過來,把它換過來,觀照就觀照這個,修行就修這個,用功就用這個,就成了。

實際上說,這是《華嚴經》地上菩薩用功的方法,我們讀《華嚴》看到了,「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就這個辦法。十地菩薩是從初地、二地一直到等覺,一共有十一個位次,他們用什麼方法,就是用這個。世尊在般若會上,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們。我們凡夫,這是《華嚴經》上常說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這是《華嚴經》上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說明了地上菩薩用功那個方法,我們初學的人也能用。等覺菩薩用功的方法,這個初學的方法他也用得上。譬如佛教給我們初學,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等覺菩薩還是要學,還是不能夠離開。這就是講圓融當中有次第,次第裡頭有圓融,跟我們世間教學不一樣,世間教學只有次第沒有圓融。大學生不會念小學課本,小學生也不能念大學課本,佛法裡頭不一樣,它裡面有次第有圓融。要轉凡夫觀念,先要認識什麼叫凡夫觀念。

講義:【證性須要無念】

證性就是明心見性,我們一般講證果、一般講得道,都是這個意思,得道、證果、成佛,都是這個意思,須要無念。

講義:【心中若有無念二字,仍是有念。】

無念,什麼念頭都沒有了,你是不是真的無念了?不是,你還有念,因為你覺得你現在無念,你還分別無念,你還執著無念,你還有一念,有一個無念,那還不行。無念這個念頭也沒有,那才叫真無念!無念,要知道,這個意思的確很難體會,是無妄念,不是沒有正念。我們現在的凡夫叫顛倒,哪個地方顛倒了?我們現在有妄念、無正念,這叫顛倒了。諸佛菩薩有正念、無妄念。

我們要問,什麼叫正念?什麼叫妄念?譬如佛在《觀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一直到「勸進行者」,這十一句,這是正念。佛在此教給我們要行於布施,這是正念。如果這裡面再加上分別執著,就變成妄念了,明不明白?無妄念就是沒有分別念、沒有執著念,不是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個念,利益眾生這個念都沒有了,那還得了嗎?那就變成魔,不是佛了,那還有什麼慈悲?正念跟妄念要清楚,佛縱然是大慈大悲、孝親尊師,利益一切眾生天天在做,從來沒有放鬆過,認真努力在做,但是心裏面乾乾淨淨,決定沒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那個念就叫正念。如果做這些事情,有分別、有執著,不叫正念,正是沒錯,跟佛菩薩講的沒錯,裡頭摻雜著妄,分別執著是妄,那就不叫純真。是世間的一個好人,世間的好人,不能出世間,因為有分別、有執著,尚未能出世間。他是三界六道裡面的好人、好事,不能出三界,它裡頭帶著妄,帶著妄就不能叫真。

佛法裡頭常有比喻,比喻醍醐。古時代食品裡面最好的是醍醐,醍醐是奶製品裡面精鍊提煉出來的,奶品裡面的。在佛經裡頭常常用這個來做比喻,比喻最好的,醍醐。佛在經上常講,奶經過提煉就是酪,酪再提煉就變成酥,酥裡頭有生酥、熟酥,然後再提煉就是醍醐。所以,醍醐是奶品裡面最好的食品,佛常常用這個來做比喻。醍醐裡面要是摻雜一點毒藥,整個醍醐都變成毒藥,一絲毫都摻雜不得。佛法摻雜一點分別執著在裡面,所有的佛法都變成世間法了。那就是說,哪一法是佛法?一法都不是。因為你裡面摻雜分別執著,就都不是了。

如果我們心地清凈,一絲毫的分別執著都沒有,那麼,所有一切世間法都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這你就懂得,佛法跟世法的差別在哪裡?一個有執著,一個沒有執著。在《金剛經》上完全顯露出來,釋迦牟尼佛穿衣是佛法,持缽、吃飯是佛法,走路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為什麼是佛法?釋迦牟尼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法法皆是。如果我們有分別、有執著,那麼今天在這裡念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是佛法,世間法!要懂得這個真正的道理,世法、佛法不是在外頭分,在念頭裡頭分。轉凡夫觀念重要,這一轉那就是佛菩薩的觀念,也就是轉一切法成佛法,這個不可思議。在一念之間,看我們能不能轉得過來。所以,無念的這個分別都沒有,這個執著都沒有。如果自己修定,定功極深,所有一切妄念都沒有了,他很歡喜,一個妄念都沒有了,其實他還有一個妄念,「我一個妄念都沒有了,我什麼都不想了」。他也了不起,他生天,生到四禪叫無想天,他執著無想,分別無想、執著無想,他到無想天去了,還在六道輪迴之中,還出不了三界。那個微細的念頭、微細的分別執著都要不得!所以,還是有念。

講義: 【並無念之念亦無】

這才成功,你的心才真乾淨,那個時候,你的清凈心現前,清凈心裡頭智慧現前,才照見一切法。《心經》上講的「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是事,「皆空」是理、是體,對於一切法的相,體、相、作用,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白,什麼能力?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可見得這個能力,不是從外面來的,不是修得的,是我們自己真心本性裡面本來有的能力,這個能力現前了、恢復了,如此而已。

我們現在的狀況,是這些能力被障礙了,並沒有失掉。自性本具的德能,怎麼會失掉?沒有失掉。佛經上常講失掉了,那個失掉是迷失,是你迷了,不知道,不起作用;雖然沒有失掉等於失掉,是這個意思,而不是真正的失掉。真正失掉,那哪裡能夠叫做真?真就是永遠不變,永遠不會失掉的,叫真性、真智慧。現在這個失是迷失,怎麼迷了?就是分別執著。《華嚴經》上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是分別,世尊在華嚴會上,在《華嚴》出現品上講的,一句話把我們眾生根源、迷失的根源,一句話說破了。我們看大乘所有一切的教誨,無論是從理上,還是從方法上,都不離開《華嚴經》上講的這個原理,就是要除妄想、要除執著,妄想就是分別。

分別、執著,轉!轉過來。除掉很難,難就是難在習氣太深,無量劫來就是搞這些事情,習慣成自然,想斷也斷不了。所以最妙的方法是轉,轉識成智,這是大乘所有宗派修學的原則:轉識成智。當然也不是容易事情,凈宗之妙,教我們轉,統統轉成阿彌陀佛,這就容易太多了,轉成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轉求西方凈土,這就成功了。縱然我們妄想執著還不乾不淨,也不怕,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有辦法了,這是阿彌陀佛、一切諸佛統統幫上忙,為什麼?我們跟佛的障礙沒有了。我們今天在六道,習氣煩惱深重,我們求佛求不應,不是佛不慈悲,我們本身有障礙,嚴重的障礙。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障礙沒有了;換句話說,隨時隨地都能夠跟十方一切諸佛見面,都能夠接受一切諸佛親自指點,得這個好處,得這個利益。所以首先,要把這一重的障礙突破。能夠相信的人有福,你能相信,你能依教奉行,你有福了,你這一生決定成就。所以念佛第一要緊是轉念頭,起分別執著這個念頭,心一動馬上轉成阿彌陀佛,這是我們最要緊的一樁大事。對於經教的研究隨分,有這個機緣多聽聽,好!心地更踏實,道理愈來愈清楚、明白、更踏實,疑惑漸漸統統都沒有了,這個好!實在沒有機會聽經教也不怕,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到底,自自然然會念到心開意解,會念到得定,會念到開悟,因為心一清凈就開悟了,開悟的祕訣就是清凈心。心清凈到一定的程度,本性裡面般若智慧光明現前,那就叫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講義:【念即是觀,觀即是念。當起心動念時,除去分別心,依佛之方法,向內思惟,此為念無念。念佛亦然,久久相應,即能無念,即是覺、正、凈。】

這一段裡面有很深的境界,要細心去體會。宗門教下修行的總綱領,叫作觀,也就是觀照,用這個觀照的功夫。凈宗這是用念,念佛。凈宗的念跟宗門教下的觀,實在講是無二無別,名詞不一樣,功夫境界實在講是相同的。下面這就說出來了,無論是觀照,無論是念佛,都要在起心動念時,除去分別心,這個是最高的原則,觀照跟念佛都不例外。分別都沒有了,我們想想,當然就沒有執著了;執著,先有分別,後才會有執著,不分別哪來的執著?如何除去分別執著,這是修行的關鍵。我們都想離分別執著,因為離分別執著,就離生死輪迴。生死輪迴就是從分別執著裡面生的現象,所以分別執著沒有了,生死輪迴就沒有了。真正想修行的人,真正想成就的人,我想對這個問題一定非常關心,也非常重視。

底下教給我們,「依佛之方法,向內思惟。」佛什麼方法?就在《金剛經》上一開端表現的方法,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平常想的東西太多太雜,都是向外攀緣,想外面的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想這些東西,這叫打妄想,想了以後就執著,這就生煩惱,我們搞這個。佛不是這樣的,佛想什麼?佛向內思惟,內是什麼?內是真心本性,真心沒有妄念;換句話說,他們的本事,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照顧真心,也就是他念這個。他念清凈心、念平等心、念真誠心,這個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念,他念這個,這叫念無念。

這個地方的「無念」,要記住,無妄念,不是沒有正念,他有正念,無妄念。什麼是妄念?分別是妄念,執著是妄念,分別、執著是無量無邊妄念的根本。我們在這個經上學到的,我們要想修,從根本修,不要搞這些枝枝葉葉,枝枝葉葉就太多太繁了,向根本上去用功,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沒有妄念了。無量無邊的妄念,統統都沒有了,他從根本上把它拔除了,妄念去了之後,就是正念現前。凈宗好!凈宗這個正念很具體、很明顯,正念是什麼?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念佛的名號,念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念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是正念;念這個,這個也叫念無念,無念是對我們娑婆世界、五欲六塵這個念頭沒有了,無這個念。我們有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好辦!比宗門教下用功夫,的確是方便太多了,我們念這個。

「念佛亦然」,念佛也是這個意思,「久久相應」。這種功夫,要記住三個條件:第一個是決定不能懷疑,懷疑,你的功夫就破掉了,什麼破掉?信心破掉了,願心破掉了,所以不可以懷疑。第二、不能摻雜,不摻雜才精、專精,那個力量就大,產生的效果也就顯著。第三個條件,不能間斷。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只要堅持這三個條件,久久就相應了,時間久了自自然然就相應。相應的樣子是什麼?分別執著沒有了,二六時中正念現前,那個就是相應的樣子。念佛人相應,可以說念念都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古德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功夫到這樣的程度,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自己會有信心,不但有信心,而且你很有把握,這就是功夫相應了。在其他大乘法門,這就是無念,無念顯示出它的正念,就是覺、正、凈。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是覺;教下裡面講大開圓解,這是正,正知正見;凈宗裡面清凈心現前,凈而不染,這是真實的受用,真實的利益。心不迷了,不邪不染,不染是凈,不邪是正,不迷是覺,這與諸佛菩薩在九法界度眾生生活狀況完全相同。

◎文據: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會通四科」簡介——《楞嚴經》參習(192)
「修行要在轉識成智」——《金剛經》研習(63)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