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3國名為「軸心」,卻勾心鬥角!3大缺陷,讓他們一敗塗地!

二戰3國名為「軸心」,卻勾心鬥角!3大缺陷,讓他們一敗塗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住戰略上的關係足,一方面既有一串政治軍事同盟條約,另一方面又有劇烈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深刻危機。它們從建立各自的勢力範圍到征服全世界的野心極為露骨。它們把這種關係叫做「軸心」、「鋼鐵」,似乎無懈可擊。其實,它們在所謂共同性的戰略目的掩蓋下,都堅持并力謀各自特殊的戰略利益。

缺陷之一:沒有聯合戰略的軍事同盟。在德、意、日簽訂的全部同盟條約中,沒有一條明確規定關於聯合作戰和交換情報的原則。以其中最重要的三國軍事同盟條約為例。在簽訂這個條約之前,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就對第三條即對美國的條款,兩次提出修改意見,企圖規定明確的軍事義務,套住日本,使它為德國的世界戰略而戰。但是,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和日本海軍都先後拒絕承擔明確的軍事義務。

它們雖然成立了三個委員會——總委員會、軍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但在制定聯合戰略和交換情報方面,實際上並不起什麼作用。比如,德、意軍隊1942年春季在進攻埃及時,曾期待日本航母艦隊襲擊英國在錫蘭(斯里蘭卡)的海空軍基地以後能巡航印度洋,呼應它們在中東作戰。但是,日本沒有照辦。而德、意兩國之間,也從來沒有成立過聯合作戰參謀部。

缺陷之二:德、日作戰目的的尖銳矛盾。德、意、日三國作戰都有不同的目的,特別是德日之間矛盾最深。德國所追求的,是從歐洲到世界的霸權;日本所追求的,是遠東和西太平洋的霸權。它們分別立足於本國的戰略利益,利用締約國的另一方,牽制主要敵對敵性國家的軍事力量,來增強自己在戰爭中獲勝的有利條件;至於締約國另一方的戰略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則完全取決於對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是否有利。

例如在對蘇戰略方面。希特勒不讓日本知道其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德國閃擊蘇聯以後,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和樞密院總裁原嘉道主張履行三國同盟的義務,立即進攻蘇聯西伯利業,但日本當時的內閣首相近衛文麿和陸海軍主要人物幾乎一致反對這個主張。近衛認為,德國攻蘇是違反三國軍事同盟條約。儘管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多次對日本施加壓力和騙術,要它參加對蘇戰爭,但日本毫無反應。

同時,日本為了向南太平洋進兵,努力爭取蘇聯進一中立,它不但不攻蘇,反而建議德國和蘇聯接觸,甚至建議德國和蘇聯停戰議和。對美國戰略方面。1940年9月,德國特使斯塔瑪就德、意、日三國同盟一亊,到東京和日本外相松岡洋右會談。德國要求日本採取一切措施來牽制美國,防止美國參戰。希特勒的戰略企圖是在擊敗蘇聯以前,避免和美國發生衝突。而日本既定的戰略方針恰恰是「不惜對英美一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結果使希特勒一幫大感意外。

缺陷之三:義大利不得不「為德國而戰」。關於義大利原來的作戰目的,墨索里尼在1940年6月10日講過這樣一段話:義大利將進?行「平行的戰爭」——「不同德國在一起,不為德國而戰,而是站在德國方面,為義大利而戰」。然而,墨索里尼力不從心。於是,在戰場上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德軍向前攻,意軍跟著走。義大利不得不放棄自己原來的戰略目的,並和德國在一起,為德國而戰。墨索里尼只好哀嘆義大利「終將淪為德國的附庸國」。當德國人把本來應歸義大利的那—部分羅馬尼亞石油運走時,他就罵德國人是「攔路搶劫的強盜」。這些,都集中說明義大利和德國在作戰目的方面的矛盾。這種矛盾的加深,不可避免地產生德、意兩國同盟關係的危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單價1億,1架裝22枚導彈!美軍買這種「神機」,為何阻力大?
吃掉3艘烏克蘭艦艇,不算啥!俄羅斯胃口超大,西方乾瞪眼沒轍!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