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恩來傳信給陳誠,回復成遺囑,三句話讓蔣介石倍感為難

周恩來傳信給陳誠,回復成遺囑,三句話讓蔣介石倍感為難

文|烏米 1.19

歷史出現的那一瞬間,便註定了分合離散。成王敗寇是自古的定律法則,在朝者是屬於勝利者的,而在當下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新中國。勝利同樣是屬於人民的。這也是人民自己的選擇,而非為人所強迫,也是歷史的選擇,時間的檢驗。

1949年,中共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建立了新中國,而作為中共死對頭的國民黨也兵敗退到台灣,在台灣建立政權。蔣兵敗退到台灣之後,他的雄心和野心仍舊沒有一絲收斂,一直對著中國大陸虎視眈眈,居心叵測。更是在到台灣初期大力宣傳要「反攻大陸」。

但是,經過了幾年內戰,國民黨軍隊損傷無數,單憑蔣介石現在的力量是無法完成這個願望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新中國漸漸發展壯大起來,這使得這項行動愈發艱難,而陳誠也明白,美國也絕非良善之輩,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由美國在中間操作,日後定會吃虧。這可能不僅會讓反攻大陸的計劃成為泡影,萬一再將大陸在搭進去,這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成為千古罪人嗎?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時,毛澤東也曾提出要和平統一台灣的意見,並且表示願意配合蔣介石和陳誠。1963年,周恩來親自寫信給他表明想法,意圖雙方能夠達成和解。但是,當時的陳誠已經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周恩來的來信他看後並沒有及時給出答覆。陳誠看到信後的表現也沒人知道。

直到兩年後的一天,陳誠意識清醒,從昏迷中漸漸清醒過來,看著圍在自己身邊的親人,讓自己的長子留下,其餘人都出了病房。他的兒子馬上拿好紙筆,仔細記錄父親臨終時的每一句話。他將身子彎下,認真傾聽父親最後的言語。在父親微弱的聲音中他寫下這樣三句話,大意如下:第一希望大家能夠同心同德,早日實現國民黨革命的大業,第二希望不要區分地域南北,全國軍民能夠攜手共患難,第三則盼望黨內部團結,黨存俱存。說完這些話的第二天,他便與世長辭。

蔣介石看到他的遺囑後,漸漸明白了陳誠的心意,對於要不要如實發表給大眾也頗感為難,最後,蔣介石詢問了陳誠妻子的建議,沉思良久之後,還是決定將原文發布出去。

蔣介石是尊重陳誠的選擇的,作為他的最得力的助手,他也給予了最充分的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建國後相關部門發現一賬本,翻看後指著其中一個人:給我找到他
陳永貴最後60天,想出院做這兩件事,中央躊躇一番:隨他去吧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