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哈佛大學教育改革小組:創新型人才需要的七個關鍵能力

哈佛大學教育改革小組:創新型人才需要的七個關鍵能力

創新型人才需要的七個關鍵能力

哈佛大學教育改革小組:創新型人才需要的七個關鍵能力


21世紀創新型人才需要的七個關鍵力,它們是:

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跨界合作與以身作則的領導力、靈活性與適應力、主動進取與開創精神、有效的口頭與書面溝通能力、評估與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與想像力。

——摘自《教育大未來》,第21~27頁,73頁

第一關鍵力,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這個詞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近些年也成為我國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辭彙」,但對於究竟什麼是「批判性思維」,許多人的理解還是模糊或者說是有偏差的。瓦格納訪談了一些世界知名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比如戴爾的布萊特、思科的尼爾、聯合利華的馬多克斯等,他們都談了自己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儘管視角各不相同,但核心都強調了一種「聯接」的能力,也就是說不能僅知道「是什麼」,更關鍵的要能分析背後的「為什麼」,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抓住關鍵點,系統整體地進行思考。批判性思維往往是創新思維的前提條件,因為只有不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學會獨立思考,才不會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批判性思維意味著逐漸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思維視角和思考方式,唯獨如此才有可能發現新的問題,尋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關鍵力,跨界合作與以身作則的領導力。當前我們進入了一個「更為平面的世界」,這裡的「平面」有兩層含義:其一是隨著全球化進程,世界各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彼此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其二是以往等級的金字塔開始坍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益趨於平等。於是,跨界合作與以身作則的領導力成為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學校中充斥的依然是各種各樣的「權威」,校長對教師,教師對學生,學生幹部對學生,大家習慣於「命令和指揮」,這是一種陳舊的領導力,而新型的領導力是「聆聽、理解、綜合、影響」別人的能力。換言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主的判斷,同時學會聽取吸收別人的觀點,融合有益的部分,並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

第三關鍵力,靈活性與適應力。與以往的世界相比,今天這個世界更加變化多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日新月異的外界變化、海量湧現的數據和複雜多樣的工作項目,讓習慣於學校里那種「世界上存在著正確答案,只要你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就能得到獎勵」的孩子們茫然不知所措。庫馬蒂坦言,年輕人要在今天的世界裡生存下去,他就一定要明白「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世界,如果有,它的正確性也只能持續1毫秒」。所以,今天的年輕人需要具備不斷地學習的精神和能力來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世界。

第四關鍵力,主動進取與開創精神。在訪談中,許多高層領導者都提到,他們需要的是有進取心,積極創新的人才。來自麥肯錫的榮格領導了一個小組研究在社會轉型背景下新型的企業管理方法,他提出:「在知識經濟時代,我認為最成功的員工不但要能適應公司的工作環境,還必須要把這個職位改造成一個完全適合自身的工作——這是積極的適應力。」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打破那種「老闆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的傳統思維,在適應工作環境的基礎上展現自己個人的風格,學會拓寬和創造工作空間,就像榮格所說:「在公司風格之上加入個人風格會讓人顯得更真誠可靠,而真誠會得到回報。」

第五關鍵力,有效的口頭與書面溝通能力。21世紀能力聯合會調查了僱主對高中畢業生、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要求,有超過一半的僱主認為這項能力十分重要。然而,有相當一部分的僱主表示許多畢業生缺乏這項能力,他們不僅書面表達能力有欠缺,口頭表達能力同樣問題重重。在這個全球溝通的時代,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表達,清晰準確、重點突出、富有力量與熱情都是一份良好表達的要求。而在學校里,教師往往為了讓學生通過標準化考試,機械地教學生一些「萬能」的寫作套路和模式,只會造成獃滯空洞的寫作習性,無助於他們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充分表達自己的觀念。

第六關鍵力,評估與分析信息的能力。互聯網如同打開了信息的閘門,我們的社會一下子從少數人掌握有限信息變為對所有的人來說都信息過剩。打開電腦,只要你能想到,就一定能檢索到數十頁甚至數百頁數千頁的信息,學會梳理這些龐雜的數據,包括取捨、分類和綜合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否則你就會被這些數據吞噬。

第七關鍵力,好奇心與想像力。如果說批判性思維和評估信息主要是左腦職責的話,那麼另一半腦的職責也不可忽視,即右腦的好奇心、想像力和同理心。《全新思維》一書的作者平克將未來定義為一個「高度概念化和深度接觸」的世界。其中,高度概念化是指將看起來毫無聯繫的事情聯結起來,編織起一個概念網路,比如彙集成一個故事等。而深度接觸則是指對他人有同理心,敏銳地察覺他人的內心世界,幫助他人超越平凡生活,實現自己的夢想,尋找快樂。因為未來的市場,僅有合理公正的價格、方便實用的特性已經遠遠不夠,消費者的選擇太多了,而且隨著基本需求的滿足,越來越追求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因此,在各行各業中,如果你的產品不能觸動他人的感情世界,就不可能在競爭中勝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百善篇、百孝篇、百忍篇,人生當如此,一生保平安
哈佛大學用12張圖告訴你:培養幸福孩子的核心因素是什麼?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