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部熱劇讓人脊背發涼,怕它預言了中國年輕人的未來

這部熱劇讓人脊背發涼,怕它預言了中國年輕人的未來

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韓劇,終於又出了一部點燃國民熱情的佳作——

JTBC電視台的《天空之城》,一部典型的以劇情和口碑逆襲取勝的作品。

它開播時收視率只有可憐的1.7%,誰也沒想到它在還沒大結局的時候,就用19.2%的收視率打破了之前《請回答1988》和《鬼怪》創下的紀錄,成為韓國有線電視歷代收視霸主。

由於25號JTBC電視台要轉播亞洲杯韓國隊的比賽,《天空之城》將停播一周,追劇追到高潮處的群眾氣得鼻子都歪了。

不是俊男美女談戀愛的偶像劇,而是嚴肅現實的家庭教育話題,《天空之城》到底怎麼讓大家追得那麼起勁兒?

劇中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擬的富人住宅區「天空之城」(Sky Castle)。四個主要家庭非富即貴,不是知名法學教授,就是出身醫生世家的名醫。

換言之,就是韓國社會中金錢名利雙豐收的精英階級,最受人尊重,也最被艷羨。

但即便是這樣光鮮亮麗的家庭,也能被子女考大學的問題逼瘋。

Sky Castle的Sky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它是韓國三所最頂尖大學——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的首字母縮寫。

進入這個「韓國常青藤聯盟」,就等於拿到了成功人生的敲門磚。

當然,也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砸常人難以想像的錢,過著非人般的備考生活。

在劇中的四個家庭里,爸爸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媽媽是掌管著家庭一切事務的全職太太。

她們有人出身低微、迫切地望女成鳳,有人是看似面面俱到的完美主婦、卻把自己和兒子都逼到崩潰邊緣。

關於孩子教育的未來命運掌握在她們手上。所以,劇情中最精彩也最扎心的,是韓式「絕望主婦」的掙扎和勾心鬥角,和在重壓下喘不過氣的孩子的呼喊。

這甚至會讓觀眾覺得納悶,為了個升學名額至於鬥成這樣嗎?簡直像「惡狗搶屎」一樣兇殘。

作為電視劇,它為了展現人的嫉妒、貪婪等慾望,加上設置了諸多懸疑情節,使得有些情節看起來太過極端和誇張。

但不得不承認,劇中四個家庭所面臨的教育焦慮是客觀存在的,正如它在韓國社會之所以造成巨大反響——

儘管劇中關於升學和教育的話題披著上流社會的外衣,扎的卻永遠是中產階級的心。

比如,劇中的金珠英是成功率100%的高考諮詢員,這種職業要負責學生申請學校時的一切事情,甚至要對校友關係、心理、健康、睡眠狀態等進行分析和監控。

韓國有媽媽看完劇之後上網發貼,稱雖然自己的孩子才高二,但自己直到現在才發現還有高考諮詢員這種很有用的幫手,感覺對不起孩子,想趕緊安排上。

翻譯來自@奮鬥在韓國

就連那種小小的、像監獄一樣的學習格子間,都在韓國火起來了。(剛考完期末的中國大學生可能也很想要……)

劇外瑟瑟發抖的父母和孩子真的要像劇中一樣走上「變態」之路嗎?當然不是。

但是,韓國社會真正的升學壓力,恐怕更讓人細思恐極。

和中國一樣,韓國也擁有以古代儒家思想為根基的國民文化,崇尚知識,重視基礎教育,有著嚴苛的高等教育選拔制度。

中國觀眾或許在極端的劇情中找不到太多共鳴,藝術創作背後韓國教育的現實卻不失為一面映射未來的鏡子。

在韓國,SKY三所大學幾乎壟斷了高階層職位和社會資源,是不爭的事實。

2012年,英國駐韓記者丹尼爾·圖德在著作《太極虎韓國:不可能的國家》中,描述了名牌大學畢業生在韓國社會的超級優越性

韓國最大規模企業的總裁們,70%是SKY的畢業生,80%的司法機構公務員來自這三所大學。

來自精英大學的教授們同樣備受追捧。他們相對更容易進入政界、商界或成為公眾人物,言論也在媒體上有很大的影響力。為了保有「教授」這個很吃香的頭銜,甚至發生過行賄幾十萬美元的案例。

除此之外,能通過這三所大學進入社會不僅意味著最好的職業機會,也能獲得最有用的人際關係,甚至找到最好的婚姻。

在我們的社會裡,情況似乎有點相似、又還不至於如此。

對於哪個領域「高人一等」,中國社會尚未形成共識,代際之間的觀念差異很大。老一輩覺得進入體制穩妥又地位高,年輕人嚮往在金融中心叱吒風雲。

就拿後者來說,同樣是剛畢業的應屆生,這個領域敞開大門的大小顯然不盡相同。

比如,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等部門發布的擬錄用人才公示信息顯示,被青睞的應屆畢業生以清華、北大、人大等幾所名校的研究生為主。

比如,那些進入「四大」的年輕人,連清華北大的學歷都不敢吹噓。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想擠進最「優越」行業的路途越來越狹窄,名校的招牌永遠錯不了。

所以不難理解,《天空之城》里為了進入律師和醫學這兩個最有聲望的領域,為什麼擠破腦袋也要先進入SKY的三所大學。

也許有人要問,那些已經出身優渥、有成功人士的爹媽的人,也要這麼拼嗎?

的確,數據顯示,這樣的孩子已經在起跑線上搶跑了。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韓國的學生就要為了準備考試而參加各種補習班,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一度使普通人家不敢再多生孩子,造成韓國生育率低得危險。

說白了,韓國高考其實也是一場家庭後備力量的比拼。

出自紀錄片《學習的背叛》

而且,這種趨勢已經造成普通人家進入名牌大學的通道愈發封閉。

根據《太極虎韓國》一書,1957-1969年間,韓國的基尼係數平均為0.263,和歐洲最公平的國家水平相近。

80年代初,首爾大學三分之二的學生都來自全國各地沒聽過名字的村莊,甚至出身貧寒,少數來自首爾的學生反而顯得很特殊。

但現在,首爾大學每年幾乎一半的新生來自首爾最富裕的江南區、瑞草區和松坡區。

因此,《天空之城》的熱播也在韓國論壇帶來了這樣的評論:

「讓貧困的人也能上首爾醫學部,讓貧困的人也能當法官、檢察官吧。」抨擊著現在愈發不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

但殘酷的是,在韓國,進入名校、做著光鮮職業的有錢人家,並不意味著後代可以高枕無憂。

反而,越是通過努力學習成為SKY畢業生,成為醫生、律師、檢察官等職業並積累了財富的「第一代精英」,越會害怕階層的跌落。

就像《天空之城》里的人物,這些父母也是當年經過無盡的磨練才成功的精英人物,他們比一般的有錢人更知道學習有多麼重要。

所以富人家的孩子一樣很拼,為了SKY拼,為了上國外更好的大學拼,並非想像中的輕鬆吃爸媽老本。

而且在韓國社會的觀念中,孩子考學還極大地關係到家族面子的問題。

《太極虎韓國》寫道,「如果一個孩子一如常態地在學校成績出眾,並且在課後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補習,但最後只考上了一所中等大學,他(她)的家人都會感到極其失望,孩子自己也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恥辱。」

可想而知韓國高中生背負了多重壓力過得有多苦,以及每年高考前為何總會有苦讀三年的學子選擇自殺。

假如在國內考學失利,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家庭往往會把孩子送到美國的中等大學就讀。不僅因為韓國人一般認為美國的教育辦得比較成功,受損的社會地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修補。

那,那些沒有退路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呢?

他們深知上升通道收緊的事實,知道自己家境人脈不佔優勢只能靠自己。

但氣餒、憤怒、破罐破摔都沒有用,沒有別的辦法,他們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多千百倍的努力,這種努力甚至已經畸形。

總之,在這場以考試為武器的生存戰里,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韓國的激烈升學競爭,或多或少會讓我們聯想到自身當下的處境——有些事情初露端倪,正進行到「寒門難出貴子」之問終於浮出水面的一步。

清華大學與斯坦福大學的五位學者研究發現,2003年時,城市青年上普通大學的幾率,是農村青年的8倍;上北大和清華的幾率,是農村青年的43倍。

進入象牙塔容易,但挪向塔尖越來越難。

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言論曾引發大規模討論

2017年北大新生的生源分布圖更加直觀——那些能送更多孩子進入中國最好大學的省份,要麼是經濟發達、教育發達的東部沿海省份,要麼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高考大省。

高考的殘酷已經無需贅述,但關鍵是,會不會有一天我們也發現,升學就是個無底洞,怎麼學都不夠用?

就像韓國社會已經經歷許久的——本科學歷在「貶值」

數據顯示,25-34歲的韓國人中,98%的人口具有大學專科或本科學歷,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國家,這當然要歸功於全社會對於學歷和教育的重視。

這也導致求職時,每個空缺職位都有大批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因此,公司會設置更高的門檻,也讓求職者人人自危:

上首爾大學也不夠,要去國外更好的學校進修;學經濟或金融也不夠,還要為了考上專業會計資格而進修……

只要人活著,就永遠處在令人窒息的競爭壓力中。

這幅由電視劇引申的、鄰國關於教育的圖景,讓我們不由得聯想和感嘆自身的處境:

有點像,又幸好還沒那麼像,但將來呢?

電視劇中所展示的極端狀態,誰都不想要:不管身處哪個階級都為了升學不得安寧,在無休止的競爭中迷失自己、成了保住家庭社會地位的機器,早已丟棄了生活的意義。

就像劇中人物在忍無可忍後爆發的質問:上名校,得到光環,得到世人的認可,真的比什麼都重要嗎?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在這種所謂的全民崇尚教育的氛圍中,那些沒有條件往上爬、進入理想階層的人,是失蹤的。

他們無路可逃,只能不斷下墜,社會卻無暇接住他們。

假如有一天,崇尚知識、崇尚教育的氛圍和社會機制真的狂熱到這個地步,那隻能證明人們為此付出的一切都是個偽命題,是真正的「天空之城」——

浮在空中,脆弱不堪,本身就與「教育」二字背道而馳。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擊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這一屆渣男排行榜,是誰壓過了「雅痞大叔」?
當周星馳又勾起張柏芝的下巴,觀眾開始擔心了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