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丨陳歆耕

閱讀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新作《南京先生》時,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哲學家約瑟夫·坎貝爾有關神話的經典論述:「神話可以滋養人類的集體精神生活,失去神話容身之地的社會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社會。」《南京先生》的非同尋常之處,在於向我們提供了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演變為神話故事的精彩過程,從而揭示了神話承載民間信仰的價值及對現實社會倫理重建的輻射效應。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多世紀前的民國初年,馬祖北竿島發生瘟疫,一位江姓郎中毅然答應跨海前往北竿救人。北竿百姓從此世世代代銘記這位良醫的大恩大德。「南京先生」從一位現實生活中的良醫,為何能被一方民眾奉為神明?北竿民眾傳承的文字里這般描述「南京先生」:「貫通天文地理,深諳陰陽五行,精通醫術病理,熟知良方藥材,威名遠播。」更為讓人敬仰的是他「捨己救人」的精神。也許可以說,一個平凡的人,只要做出了造福百姓的不平凡的事,百姓就會將其奉為「神人」,讓他的壯舉通過「神話」代代相傳。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民間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承續和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精英的理想訴求、維繫社會良性運行的倫理道德,以及具有永恆精神價值的核心理念,常常藉助繽紛多樣的民間承載模式得以傳承。我們可以舉出多種例證,說明民間信仰承載模式的多樣性、複雜性,諸如家訓、族規、族譜、祠堂、私學、地方戲曲、各類祭奠儀式活動……而「神話」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它們是精英思想文化創造的重要補充,也是精英理念能否深入人心的一道門檻。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這樣一個發生在現實中的鮮活的凡人演變為神話的故事,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行善·感恩」。讀《南京先生》會讓我們產生「代入感」,既為「南京先生」的非凡行善之舉感動,也為北竿百姓時刻不忘的感恩之念而感動,皆因我們在現實中耳聞目睹了太多的不知道什麼是「善」,也不懂得「感恩」為何物的人和事。《南京先生》的故事在時代的背景板上凸現出它的分量和價值。一種提升國民素質、維繫社會良序運行的倫理價值理念,需要不斷創造、記錄新的有血有肉的故事,才能使之得以薪火相傳。無論時光的浪濤如何洶湧,「行善·感恩」的精神之樹,始終葳蕤常青。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作家傅寧軍數次來回奔波于海峽兩岸,懷著一顆對「南京先生」的敬畏之心,尋找「南京先生」的身影,記錄其感天動地的善舉、馬祖北竿百姓世代感恩的情懷。正因他扎紮實實追隨「南京先生」的腳印,經歷了艱苦深入的體驗式採訪,也才有資格在作品中說:遙想當年,「南京先生」在民國初年,坐著木帆船在海上顛簸,從馬尾到馬祖再到北竿,該是多麼地艱難辛苦?

海峽兩岸真實故事,是怎樣演變成神話的

感謝作家的汗水和鮮活靈動的筆墨,為海峽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情感紐帶的牢不可破,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和優秀的文本。期待在海峽兩岸民眾中,湧現更多的「南京先生」;期待更多的凡人,創造出不凡的「神話」故事,讓「行善·感恩」的價值理念,如同血液生生不息,恆久地流淌在一個民族的血脈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耕樂堂文化 的精彩文章:

他畫的雪景讓人心生暖意,似乎注入了生命的體溫
藝術大師自畫像,猶如讀一部藝術史大書

TAG:耕樂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