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史記 林清玄傳

史記 林清玄傳

史記 林清玄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林清玄,吾國台灣高雄人也,癸巳歲(1953)生,世為農,家貧。清玄少時每餐,則以唾入飯中,問之,則曰:「此飯沾我唾,則為我有,他人不得爭食。」嗚呼,少貧如此。

好讀書,尤好為文,某日伏案,意在風騷間,林父見,問:「所為何也?」

清玄曰:「為文」。

林父笑曰:「為文有何妙?」

清玄答曰:「為文得金,但以一紙,則得財若迴響,大妙也哉。」

林父笑曰:「豎子,若為文有此妙,為父則早為之矣」。

然清玄志不改,又一日,伏案吮筆,祖母見之,曰:「吾孫何為?」

清玄曰:「為文。」

祖母笑曰:「為文大佳,但莫造孽,多寫世間好處,妙處。」

清玄曰:「諾,謹受命」。

史記 林清玄傳

清玄遂以文士自許,雖亦長於丹青,但終不替文。十七歲,始有文付梓,弱冠,又有丹青行世,自此若溪川不可遏,竟成一時滄海。

其為人,貌甚寢,若壁畫羅漢,稀發見頂,女子仰慕者往見之,見之則大哭,曰:「君為文甚美,然貌如斯之陋,辜負我也。」

二十六歲,逢陳彩鸞,遂婚娶。陳氏有心疾,某夕走,不知所在。當時清玄與子,冷坐家中,家中唯泡麵而已,相對凄然,無語蒼涼。

遂恨世間之無常,天意之薄情,困頓百日,忽走深山,曰:「吾之所求,其在梵剎乎?」乃遁雪山,隱行跡,朝夕誦經而已。

山中歷兩載,以為諸相非相,乃下山,見方淳珍,又以為諸相乃相,曰:此吾之赫本也。某日雨中,清玄求好,方氏允之託終身,陳氏亦無芥蒂。

既娶方氏,眾生不平,有婦人焚書門首,罹曰:「林生著書,多說清凈,今日再娶,清凈何在?」清玄默默不辯。

史記 林清玄傳

清玄之文,多以佛理入世俗,清新明麗,有飄逸氣。語不甚重,然使人悟;辭不甚烈,然使人廉。以常見說禪機,而禪機能為常人所受,故大興。

彼時神州有所謂散文者,然滄桑沉抑,少闕性靈,少年不好之,彼岸有柏楊,李敖,龍應台,然多怒語,久讀則傷身;又有先勇,然多濁語,久讀則昏;於是有清玄、席慕蓉、張曉風,余光中諸輩,多清麗之語,發人精神,可人心意,語能帶意,然意不甚晦,瞭然有趣,神州少年好之,風行不衰。

台灣有文士榜,每榜必有清玄名。時人仿唐宋,名其為「台灣散文八大家」。

清玄善感,見木棉搖落,曰:人生幾回木棉?分明乃「世說新語」所曰人生能著幾回履之意。

見桃花心木,種樹人潤澤不時,常有枯謝,問曰:何故慵懶,委屈此木?種樹人曰:木有天性,倚道自生,若施水定時,則彼依我,無復自強。故吾施霖不定,順其天性也。種木者,順天性而已,木方得凌雲。此分明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也。

見修容者,問:修容有何道?修容者曰:自然也。若見自然無妝,則妝之至境也。此分明李太白「清水出芙蓉」也。

史記 林清玄傳

凡此諸種,莫不於日常盤桓,小事末節之間,窺宇宙之道,得為人之理,理淺文麗,清秀峭拔,人之所好。常有學堂以入課本,天下學子廣學之,至於百五十萬冊,兩岸稱雄,世所罕觀。所謂有文章處,必有清玄。

嗟乎,清玄之文,太平盛世,小家兒女之文也,無滄海之巨,然有碧池之秀;無凌雲之高,然有婉轉之妙。文中之春草黃鸝,亦足有可取也。

戊戌歲末,清玄往生,年六十五,天下人猶未忘其人,惜之。

太史劉曰:

文採風流,多為佳人寫,然未必佳人所寫, 佳人佳文,多難兩全。然能傳佳文者,亦佳人哉,不為皮囊之佳人,則為靈魂之佳人,庶幾無恨。

欲寫佳文,唐詩豈可少,可從太史劉之「跟著唐詩學寫作」,見以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