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談胃癌病人術後康復

談胃癌病人術後康復

胃癌發病率越來越高,手術越做越多,如何指導患者術後康復,在「無胃或少胃」的情況下去吃是很重要的!

1

首先病人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是最要緊的。不要以為自己是一個腫瘤患者,就覺得每天都是壓抑的,擔心會不會複發或者是別的等等。實際上,現在腫瘤並不就是一個絕症,很多的腫瘤病人還是能夠帶瘤生存的,這對疾病的康復相當重要!如果患者整天擔心、抑鬱、愁眉苦臉,反而會降低免疫力,容易導致癌症的複發和轉移。

2

了解胃的功能和術後胃的改變

胃主要負責食物的暫時貯存和機械性消化過程。食物進入胃後短暫儲存,在胃液浸泡、胃壁蠕動作用下,被攪動分解,變成更易消化的食糜,然後進入到腸道進行關鍵的化學性消化及吸收。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限。

在滿足完整切除腫瘤的基礎上,胃癌手術根據胃癌部位分為:

01

近端胃切除

切除胃上部,包括賁門,保留部分胃竇、幽門。

賁門,具有重要的抗胃食管反流作用,該類患者術後最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比全胃切除更嚴重,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胃食管反流,就是胃內食物、酸性胃液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引起反酸、燒心、胸骨後燒灼痛,甚至反流入氣管引起嗆咳、肺炎等,嚴重者難以平躺。

02

遠端胃切除

切除胃下部,包括胃竇、幽門,保留賁門、部分胃底。

幽門的功能是通過閉合開放將胃內食糜分批排出進入腸道以進一步消化吸收。這類患者術後因保留了賁門功能,一般無胃食管反流之慮,但由於無幽門功能,容易發生「傾倒綜合征」,尤其在術後早期。

傾倒綜合征,這是一種食物快速「傾倒」入腸道引發的不適反應。傾倒綜合征有兩個原因。一是高滲性的食物進入腸道,由於滲透壓差異,體液快速轉移到腸道,繼而出現低血壓和交感神經興奮,由此導致腹痛、噁心、心悸。二是碳水化合物快速進入腸道消化吸收,出現明顯餐後高血糖,胰島素迅速升高的結果導致餐後2小時出現反應性低血糖,也會出現頭暈、出汗、心悸的癥狀。

03

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後,食物同樣可以在腸道內完成關鍵的消化吸收。沒有了胃,一樣可以吃飽喝足。當然有胃食管反流、傾倒綜合征等發生可能,需要注意。

3

胃術後患者飲食調整

胃癌手術之後,食物在體內的走行發生變化,對怎麼吃的調整還是很重要。

01

術後早期輔助口服營養補充劑

由於胃癌本身消耗、手術創傷應激,需要更多的營養支持。而術後一時無法適應正常飲食,對食慾有影響的放化療又接踵而至。此時,需要補充口服營養製劑來保證營養、熱量的供應。

口服營養補充劑,就是在進食的食物以外,再經口補充能提供多種宏量和微量營養素的營養物質,可以是液體、半固體或者粉劑。胃癌全胃切除後,推薦在術後應用 2~3 個月作為過渡,直到可以適應正常經口進食為止。

02

注意術後併發症

任何手術都是有術後併發症可能的。在術後恢復飲食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併發症現象並處理。有些併發症通過調整飲食、生活方式可以減輕或避免,但並不能把所有不適都歸結於飲食,以免耽擱病情。

胃術後併發症常見的有:

01)吻合口瘺

在術後早期的進食中,如果進食後出現發熱、腹痛,就要懷疑吻合口瘺的可能。

02)傾倒綜合征

在術後早期,進食後2小時出現腹痛、噁心、頭暈、心悸、出汗,要考慮傾倒綜合征可能。

要避免傾倒的發生,要限制那些高滲透壓的糖水、高鹽食物,還要限制容易被化學性消化並吸收的簡單碳水化合物,以果汁、糖漿、蜂蜜、白米飯、精麵粉為主的食物都不太適合出現在胃切除之後的飲食單上。消化慢一點兒的蛋白質、複合碳水化合物,如雜糧、土豆、肉魚、蛋類、牛奶、蘑菇、蔬菜都可以。煮熟後放涼的米飯和土豆會產生部分抗性澱粉,也很適合作為全胃切除術後的選擇。為了減少食物快速進入腸道,宜少量多餐,進食時不宜喝湯。

胃切除術後需要「好消化」食物,這是經過簡單「機械性消化」,而不是那些容易「化學性消化」的食物,就是讓食物慢慢在腸道中吸收。

在身上攜帶糖果,一旦出現餐後低血糖徵象,馬上吃糖果避免發生危險。

03)吻合口狹窄梗阻

手術後期如果進食後有持續腹脹、噁心、嘔吐,還要想到吻合口狹窄梗阻。

04)胃食管反流病

胃術後患者反酸、燒心、胸骨後灼痛、進食後嗆咳、反覆肺炎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

通過飲食調整、生活方式的改變來避免或減輕胃食管反流的發生,這很重要,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佳重要、最基本的措施。

03

術後,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循序漸進

術後少了胃,要讓消化道有一個適應過程,不管吃什麼都要逐漸加量,這適應期大約需要 3 個月。

2)規律進食時間

定時定量進餐,堅持少食多餐,以每天5~6餐為宜,正餐跟喝湯間隔 30 分鐘。

3)切小塊、多燉煮、細嚼慢咽

在食物進入腸道之前就盡量通過烹飪和充分咀嚼把食物變成食糜,以彌補胃機械性消化缺失的不足,對於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更應細嚼慢咽。

4)患者易發生鈣、鐵、葉酸、維生素 B 、維生素D缺乏,因此可適當多食用瘦肉、魚、蝦、動物血、動物肝、乳製品、豆類、綠葉新鮮蔬菜等。

4

胃癌術後定期複查

對於惡性腫瘤的患者,應該在手術以後,或者在醫院治療以後,做永久性的隨訪。隨訪的頻率:早期胃癌,在3年之內半年複查一次,3年以後可以每年複查一次。對於一些進展期的胃癌,或者是中晚期胃癌在兩年之內,每3個月複查一次,兩年到五年每半年複查一次,五年以後,每年複查一次。複查項目,主要:

1)血液營養指標檢測

一般建議在術後 3 個月、6 個月及其後每年進行。包括血常規、電解質、葡萄糖、鐵蛋白、肝功能、血脂、維生素 B12、25-羥維生素 D、PTH、葉酸、維生素 B1、鋅、銅。如果出現嚴重的缺乏,需要相應的膳食補充劑治療。

2)血腫瘤標誌物檢測,如CEA、CA724,當複發、轉移時增高。

3)腹部增強CT檢查,它可顯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內和腔外生長的範圍、附近的解剖關係以及有無轉移。

4)患者應當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觀察殘胃、吻合口情況,有無局部複發。

總之,抗癌是一場持久戰,如今我們已經逐漸走出談癌色變的時代。後續的康復,不只是藥物和精神那麼簡單。醫學的每一次進步,都將使患者收穫幫助,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社會的包容與接納,也將伴隨他們堅強走下去。

作者:王伯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攜手消化,天天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白蛋白明確使用指征只有這 2 大類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與胰腺癌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