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深夜,一條視頻刷爆了朋友圈:《啥是佩奇》。

網友說:佩奇不就是那隻粉色的小豬嗎?

而當我看完視頻,我發現,那隻叫「佩奇」的小豬,卻代表了現在社會裡的一群人:

不是愛看動畫片的小孩子,而是明明有子孫後代,卻活得仍然是獨孤老人。

老爺爺住在大山裡,電話還是用的翻蓋的,信號不好,和孫子打電話,還沒說幾句,孫子就把電話掛斷了。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而老人卻對孫子的一句話,記得特別清楚:我要佩奇。

就是動畫片里那隻粉紅色的小豬。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可是,一直待在大山裡的爺爺卻被住在城裡的孫子難倒了:啥是佩奇?

他翻閱字典:有佩戴,配種,應該都不是孫子要的那個東西。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村裡人說,有個女主播叫佩琪,有洗髮水叫佩琪,還有叫「佩奇」的大老爺們……

而最「搞笑」的一幕出現了,爺爺從隔壁張大姐那裡得知,佩奇是一隻粉色的小豬。於是,爺爺便準備把豬圈裡的小黑豬,用油漆塗成紅色……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張大姐制止了他,指著一旁的鼓風機說,佩奇是動畫片里的小豬,和鼓風機特別像。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這一刻,爺爺似乎得到了天大的靈感:

動手做了一個佩奇牌的鼓風機,送給了孫子。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孫子很驚喜,兒子很詫異,而作為觀眾的我,卻覺得很心酸。

不就是動畫片里可愛的小豬嗎?卻讓爺爺四處奔波,就為了知道「啥是佩奇」。

社會發展太快,我們擁有了超棒的通訊手段,而和家人的聯繫還不如從前「車、馬、郵件都慢」的時候多。

我們和「落伍」的老人家,多解釋一句「什麼是佩奇」都嫌煩,卻忘記了他們是怎麼把我們拉扯長大的。

2

外國一位82歲的老爺爺,自從老伴離世以後,就深陷憂鬱之中,每天活在迷茫和黑暗裡,沒有盼頭和溫暖。

六個月以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等著生命結束。

直到在超市遇見了個小女孩,向他索要擁抱。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許久未露出笑容的他,終於笑了。這個小女孩,就像天使一般,重新讓這個老人感受到了世間的善意和愛。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小女孩的媽媽說:「她就是想讓他感受到被關愛,抱抱他,老爺爺的唇邊微微顫抖,淚涌,那一刻太美了。」

「在這個超市,一切都改變了。」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可是,問題來了:爺爺的家人呢?

其實,老爺爺也有孫兒,只是種種原因沒辦法經常回來探望。

孩子們不回來的理由很多,可老人等你的理由只有一個:你是我的孩子啊,我不等你,我等誰?

一個叫Kelsey的網友在推特上po了爺爺吃漢堡的照片:爺爺給6個孫兒做了12個漢堡,最後卻只有Kelsey一個人來。

這張照片一夜之間被瘋轉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孩子們到底為什麼這麼忙,連過來吃兩個漢堡的時間,都沒有?


17年8月,一則「奶奶接孫子過暑假被拒」的新聞火了。以往暑假,重慶渝北67歲何奶奶的孫子都會來她這裡度過。7月中旬,何奶奶特意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去兒子家接孫子團團,可9歲的團團卻不肯來何奶奶家,因為奶奶家沒有WiFi和智能手機,實在是「太無聊了」。

「奶奶家裡裝了wifi,來奶奶家玩好嗎?」

這句話多麼扎心,對於孩子來說,他就算去了奶奶家,也只是換個地方玩手機而已。而對於奶奶來說,只要孩子在眼前,她能「伺候」著,她就知足了。

不是wifi夠誘人,不是手機夠好玩,是父母這一輩也忘記了要老人多相處,多陪伴,言傳身教,小孩子也不懂得什麼叫「孝心」。

老人家都有一個「通病」:你問他一切是否安好,他一定和你說一切順遂,你問他有沒有不開心,他說,只要你過得好,他就好。

可是,他沒告訴你,他很落寞,他也有心事,只是怕打擾你,怕浪費你的時間。

是的,馬上過年了,而我們的年味越來越淡,能待在家裡玩電腦玩手機,就絕不陪老人說說話散散心。

3

電影《後來的我們》里,林見清事業成功後,回家看父親,教父親用新款的電視,剛教了幾步,就不耐煩,開始語氣變壞,老人摘下眼鏡,嘆氣道:「我不學了吧。」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林見清說要接父親去北京,住大房子,享受更好的醫療條件,但是父親帶著「氣」一口回絕了。

他不懂父親為什麼要守著這個「破餐館」過一輩子,於是開始向父親發難。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父親卻說: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從前他不懂父親的難,在同學面前攀比,嫌棄父親,後來去了大城市,就更加忘記了父親的艱辛。

父親不是不願意去大城市享福,而是怕去北京以後,就等於進了一座華麗的冰窖,在孩子面前被孩子嫌棄,還不如待在「破餐館」里。

父親想要的好日子,不過是兒子真的心裡關心他,常回家看看,坐下來有耐心地聊聊天而已。

後來父親在幽暗的燈光下,貼著信紙,寫下了那一封感人至深的信 :


「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小曉,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父母說,你累了就回來吧,家裡永遠是最好的。而現實里,更多的是他們不遠萬里去看你。

2017年12月25日,重慶火車北站兩位老人從忠縣提著新鮮蔬菜和雞蛋,準備去北京看生病的女兒,兩地相隔1700公里,而讓他們千里迢迢,費勁心力這麼做的理由卻只是:「女兒生病了想要吃。」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你永遠不知道,父母為了你,能做什麼樣的事,吃什麼樣的苦,而我們卻時常忘記打個電話給他們聊聊近況,關心關心他們。

夏七夕說:父母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類。

你以為他們想靠著你過多好的日子,其實他們只不過希望你平安順遂,有時間多回家看看,沒時間多打幾個電話而已。

而我們,買了手機,只想拿來看小說,打王者榮耀,忘記了手機的初衷:給家人打電話。

父母,老人,本不是遊離在我們世界之外的人,是我們逼他們成為了孤島。

《啥是佩奇》深夜刷屏:別讓父母,活成一座孤島

4

董卿在《朗讀者》上說: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老人家也會「抑鬱」,他們總是看遍了人世間,看透了生活,但終究在這件事上無法和自己和解:

為什麼我的孩子們,真的離開了我,也不再需要我。

我們長大了,也失去了對待父母的耐心,嫌啰嗦,嫌他們不懂時尚,可這些真的值得你不理他們,嫌棄他們嗎?

老人是最能體會什麼叫「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的,你以為他現在最缺的就是生命,其實他們最缺的,只是陪伴。

有耐心一點,教他們用手機,一遍不會就兩遍。

有愛心一點,聽他們的嘮叨,多聽一遍少一遍。

有孝心一點,陪他們多坐坐,他們所剩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多看一眼少一眼,終有一天,你想聽他們罵你,嘮叨你,都聽不到了。

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很孤獨,他們本該有一群孩子圍著轉,最後卻總是獨自嘆息,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快過年了,好好陪老人家說說話,不要嫌煩,嘮嗑的時候別玩手機,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他們不是一座座孤島,而是你們生命里最溫暖的大莊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心理 的精彩文章:

與最親密的人我們該如何溝通
這份母愛讓我痛苦

TAG: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