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科爾沁沙地是一塊位於內蒙古東南部西遼河中下游赤峰市和通遼市之間的沙地,面積約4.23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沙地,區域內的主要河流為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等。

科爾沁沙地原本是科爾沁草原的主體部分,由於幾十年來不當的農牧工礦活動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治理前 在翁牛特旗阿什罕蘇木高日罕嘎查,周邊的草場變成了茫茫白沙,牧民們不得已搬了家。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治理後 在翁牛特旗都拉線沙地綜合項目區,2米見方的沙障連綿不絕,新栽種的樟子松和黃柳迎風搖曳。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治理前 在翁牛特旗阿什罕蘇木烏蘭敖都嘎查,隨著沙化日益嚴重,這裡已成一片荒漠。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治理後 在翁牛特旗蘇都線沙地綜合項目區,登上制高點遠眺,只見項目區外圍黃沙漫漫,而項目區內綠意盎然,沙丘上方方正正的網格清晰可見,網格內黃色的檸條花、粉色的楊柴花和各類野花競相開放。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治理前 科爾沁沙地科左後旗努古斯台鎮區域,在治理前還是一片流動半流動沙丘,目之所及,一片荒蕪。

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步縮小

治理後 如今,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項目區宛若一幅連綿不斷的秀美畫卷,綠意盎然的草地,枝葉繁茂的綠樹,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美不勝收。

從赤峰市翁牛特旗的烏丹鎮到海金山,直線距離僅為60公里。可在從前,漫無邊際的沙丘阻擋了去路,牧民們想從烏丹鎮去一趟海金山,需要乘坐大巴車繞行烏敦套海鎮行駛180多公里,花費將近1天的時間。而現在,駕車穿行穿沙公路——烏金線,只需40分鐘就可到達。公路兩側,沙柳、黃柳、踏郎和檸條蔥鬱繁茂,將連綿不絕的沙海變為綠海。

這就是科爾沁沙地。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沙地,橫跨內蒙古、吉林、遼寧3省區,其中內蒙古的分布面積最廣,達7170萬畝,涵蓋了通遼和赤峰。歷史上的科爾沁草原曾為河川眾多、水草豐茂之地。直到上世紀中後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草原退化、沙化,沙塵暴肆虐,昔日連綿不絕的蒼莽草原,逐漸退變為連綿起伏的茫茫沙海。

風沙無情地逼近,科爾沁人不願再眼睜睜地看著鬱鬱蔥蔥的草原變成貧瘠的沙地,一場防沙治沙的大會戰就此展開。

面對嚴峻的現實,赤峰市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開展了長期不懈、艱苦卓絕的防沙治沙工作。從組建國有林場、組織群眾大會戰,再到依託國家重點林業工程,一個個草方格壓下去,一株株草木長起來,一群群牛羊進棚圈,一座座流動沙丘被遏止,經過幾十年的治理,肆虐的風沙終於沒有了往日的猖狂。據第五次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監測顯示,全市沙化土地面積比1994年減少1166萬畝。

通遼市30多年來依託「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按照「先易後難」的治理原則,推進地區生態工作。從2014年起,啟動實施了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對境內剩餘的2000萬畝較難治理的遠沙、大沙開展治理。截至目前,境內的4086萬畝科爾沁沙地半數得到了有效治理。

如今,在科爾沁沙地,不論是村屯裡,還是各級道路兩側,目之所及皆是正茁壯成長的樹苗。沙子治住了後,沙產業也開始紅火起來。除了牧家樂,沙漠養雞、黃柳平茬、文冠果種植等項目也是蓄勢待發。現在大家都說,是「綠」字,讓科爾沁人民走出了荒漠化的桎梏,衝破了「沙進人退」的藩籬,成為科爾沁最美的底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廣角 的精彩文章:

日本為何發動侵華戰爭?看過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令人可怕的詳細
日本古都——江戶城和江戶幕府

TAG:地理廣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