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文/晨風讀史

眾所周知,明朝是一個奇葩王朝,出了很多奇葩皇帝。比如,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還很愛修仙;萬曆皇帝也一樣,小的時候張居正罩著自己做不了主,等親政了又因為抗不過內閣立不了自己喜歡的太子人選,乾脆也罷工近30年不上朝。然後,什麼蟋蟀天子、木匠天子都出來了。當然,明朝出了那麼多奇葩皇帝,不影響明朝國祚的延續,畢竟明朝制度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治國理政交給那些專業官員去干,皇帝遊玩享樂也沒什麼關係。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明朝皇帝奇葩多

不過,明朝有一項制度卻非常不合理,不是人性化制度,這也導致了明朝官員和皇帝是對著乾的。這項制度,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官員的崗位工資制度。

朱元璋執政後期,為了防止官員多拿多要,規定了各級官員的福利待遇,每個級別都限定死,要求子孫後代也按照此規定執行。朱元璋規定的官員工資表如下: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明朝官員工資表

老實說,朱元璋制定這項制度的時候,官員們確實可以養家。但是朱元璋完全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而且這個只是「名義工資」。明朝為了減少開支供養皇室成員,對官員們的工資還會「剋扣」。比如說,本來要發30石大米的,但是明朝用實物抵扣,用市價幾錢銀子的布匹折換成大米;而30石大米市價假如值20兩銀子的話,等於明朝皇帝變相剋扣了官員的工資了。這個有點像現在很多工資的年終獎,用價值多少多少的糧油代替人民幣,實際上外面購買可能就50-100塊,然後公司宣稱價值上千。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或許出身原因,朱元璋總體不算有遠見

按照有關學者的換算,明朝的縣太爺每個月實際上領到的工資,可能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1130元人民幣。想像一下,當時的縣官們,一個人養活一大家子,過去女人基本沒有工作,又因為不採取節育措施,平均起來一家應該是6-7口人;每月1130塊錢,人均170塊的生活費。這簡直和現在的貧困人口是一模一樣的。

有人說,古代當了官的不就成了地主階級了嗎?這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雖說確實很多人本身是家境殷實,但還是很多人是從底層考上去的(這似乎又說明了科舉是個好東西,可是明朝的文人幹嘛還要去考呢?)。比如海瑞就是最著名的一個。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海瑞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不過晨風君看過一些介紹,說海瑞從小是孤兒寡母的,靠祖上幾十畝田勉強維持生活,不知道當時怎麼回事,那麼多田地了還僅僅是勉強維持生活。當然,本文不考究海瑞當時為什麼有那麼多田還那麼貧困,只說明朝官員工資情況。

據明朝史料記載,海瑞在他母親過生日的時候買了兩斤肉,傳到總督胡宗惠耳朵里,居然成了新聞。海瑞最後當上了吏部侍郎,這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高官。可是當海瑞去世的時候,居然連喪葬費都湊不齊,還是幫忙處理後事的同僚看了感到可憐,動員同事們捐錢才把海瑞安葬了。當時有個叫朱良的人看了這樣的情況後,寫下一首詩證明了海瑞真窮不是編造的:蕭條棺外無餘物,冷落靈前有菜根。說與旁人渾不信,山人親見淚如傾。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海瑞所圖的不符合大多數人性心理

海瑞是清官,自然開銷少了行賄送禮那一項。但是其他普通官員呢,他們可能沒有那麼硬氣,所以為了前途可能到處打點,這是一筆大開銷。在明朝,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這可是一筆剛性支出,必不可少的啊。就連海瑞進京朝覲,雖然沒有行賄上級;但是在看《大明王朝1566》的時候,貌似海瑞還是戚繼光也是向張居正行賄了的。

所以,明朝官員的工資是不足以養家活口的。所以明朝的官員大多是明面一套,背面一套。這也導致了朱元璋殺了一批又一批貪官,都無法遏制貪腐現象。到了後期,甚至皇帝也默認了官員貪腐的合法地位。

明朝末年,崇禎剛上台的時候,還號召「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但是戶科給事中(相當於現在的股級或者科級幹部)韓一良上疏了一道摺子,說如今哪有不愛錢的官員呢,本來就是靠錢弄來的官位,怎麼不花錢償還?而這些錢「此金非從天降,非從地出」,然後韓一良又說,為了貫徹皇帝的號召要嚴懲那些做得過分的傢伙。韓一良公開和皇帝唱反調,最後崇禎也終究沒能實行大反腐,這就是一個明確信號:合理貪污是可以的,只要做得不過分就行。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明朝末年:官員合理貪腐沒事

綜上,在明朝做清官是很難的。從經濟上來講,明朝的官銀制度就是懲罰清官、淘汰清官的;硬是要做清官,在經濟上絕對是個失敗者。做清官,在當時也是基本沒有什麼前途的,比如海瑞就一直沒有得到張居正的重用。當然了,每個王朝需要清官,所以歷朝歷代也都會樹立典型、運用道德操守來限制官員的貪腐。所以明朝皇帝,包括後世的清朝,都對海瑞大加褒揚。但也僅此而已,乾隆繼續重用和珅就是一個例子。

在明朝當個清官有多難?

和珅:只要乾隆爺疼我就不怕!

最後,說一下明朝末年崇禎向官員募集軍費,卻募集不到。其實官員的心理情況是這樣的:拿出很多錢了,很明顯這就證明了貪得越多,按崇禎的性格他的眼裡容不下沙子,會死得更快;所以越是不捐錢就越是顯得高風亮節。結果,城破了,所有人都沒有機會高風亮節了。

參考資料:《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作者:吳思,中國工人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風讀史 的精彩文章:

李賀鬱郁不得志的時候,韓愈怎麼幫他、最後幫到忙了嗎?結局唏噓
清朝是不是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的「三無朝代」?

TAG:晨風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