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人拿出傳家寶,專家鑒定後強烈建議上交,老人一番話讓專家尷尬

老人拿出傳家寶,專家鑒定後強烈建議上交,老人一番話讓專家尷尬

在我們現代生活中,好像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有著各種各樣這樣那樣的寶物,並且,在最近幾年,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鑒寶節目。

在湖南的湘江,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做易邵白,他的手中,就存放著一件很有價值的傳家寶,這也讓很多專家都為此垂涎三尺,而且很多專家也希望將其收藏到博物館中,那麼,這件寶貝究竟是什麼呢?

易邵白在湖南也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收藏家,他在小的時候就十分喜歡收藏一些看上去比較精美的小東西來收藏,後來在長大之後,就喜歡上了文物,他就光是收藏的古書就有十二萬冊,較為精美的古文物就有三千多件,在很多年過去之後,他所收藏的文物加起來真的可以說是價值連城了,並且,他所收藏的文物中,最為值錢的,其實還是那塊自己祖先流傳下來的傳家寶,也就是清代的總兵腰牌。

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易邵白的收藏文物中,有很多都遭到了損壞,還好有一部分被他之前就埋在土地里的,還完好無損,其中就包括這塊腰牌,剩餘的這些文物全都因為受到潮濕而導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而此時只有這塊腰牌,他隨著時間的流逝,卻越來越有光芒了。

可能在說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就要問了,總兵腰牌在古代的時候,不都是需要交還的嗎?怎麼可能會流傳下來呢?

其實這就要從總兵制度說起了,總兵是建立於明朝,但是那個時候的明朝也只是一個武官的官民,並不代表什麼定員,也不代表什麼品級,也就是說,這個官位在當時也只是一個虛設,一般只有在打仗的時候,將軍才會佩印出征,在打完仗之後,再將此印歸還給朝廷,所以,這塊印就代表著總兵的身份了。

但是,在到了清朝之後,總兵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兵就由一個虛設的職位轉變成為了一個正二品的擁有實權的武官,手裡也掌管著一萬多人的軍隊。

每一位總兵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總兵印章,而且都印著名字,只有擁有這塊腰牌的總兵,才有統帥士兵的資格,但是在卸任之後,就要歸還朝廷。

在清朝晚期,總兵制度也放鬆了一些,很多總兵為了可以留念,就便將腰牌帶回家中,當時的易秉承被封為了遼東總兵,所以在辭官之後也將自己腰牌帶了回去,後來傳到易邵白的手中。

很多專家在得知之後,紛紛前來拜訪,他們希望可以將其送到博物館收藏,但是都被易邵白拒絕了,他說這是祖先留下來的,他要繼續傳下去,給子孫們也留個念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眼中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她是蔣介石的妻子,晚年有兩大愛好,其中一個被稱為「世界之最」
故宮從不對外公開的宮殿,乾隆的養老之所,自己卻一天都沒有住過

TAG:歷史眼中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