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艾的成名之戰,一舉平定叛亂,風頭卻被十八歲少年搶走

鄧艾的成名之戰,一舉平定叛亂,風頭卻被十八歲少年搶走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發生在淮南之亂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毌丘儉、司馬師和鄧艾。原文如下:

卻說毌丘儉在項城,聞知司馬師自來,乃聚眾商議。先鋒葛雍曰:「南頓之地,依山傍水,極好屯兵;若魏兵先佔,難以驅遣,可速取之。」儉然其言,起兵投南頓來。正行之間,前面流星馬報說,南頓已有人馬下寨。儉不信,自到軍前視之,果然旌旗遍野,營寨齊整。儉回到軍中,無計可施。忽哨馬飛報:「東吳孫峻提兵渡江襲壽春來了。」儉大驚曰:「壽春若失,吾歸何處!」是夜退兵於項城。

司馬師見毌丘儉軍退,聚多官商議。尚書傅嘏曰:「今儉兵退者,憂吳人襲壽春也。必回項城分兵拒守。將軍可令一軍取樂嘉城,一軍取項城,一軍取壽春,則淮南之卒必退矣。兗州刺史鄧艾,足智多謀;若領兵徑取樂嘉,更以重兵應之,破賊不難也。」師從之,急遣使持檄文,教鄧艾起兗州之兵破樂嘉城。師隨後引兵到彼會合。卻說毌丘儉在項城,不時差人去樂嘉城哨探,只恐有兵來。請文欽到營共議,欽曰:「都督勿憂。我與拙子文鴦,只消五千兵,取保樂嘉城。」儉大喜。欽父子引五千兵投樂嘉來。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毌丘儉和文欽在淮南發動叛亂,司馬師親自率軍平叛。此時,東吳大將孫峻率部渡江,打算趁機過去毌丘儉的老巢壽春。毌丘儉聞訊後,急忙退兵項城。司馬師得知這一消息後,採納尚書傅嘏的建議,派兗州刺史鄧艾率部攻打樂嘉。此後便有了文鴦孤身突圍及鄧艾陣前立功並與王基、胡遵等將領一起平定叛亂之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傅嘏在司馬師面前對鄧艾的稱讚,叫做「足智多謀」, 意為富有智能,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的「老夫遍觀朝中,足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司馬師出兵淮南平叛的情節,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俗稱「淮南之亂」。據《三國志?毌丘儉傳》載,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司馬師誅殺朝臣諸葛玄、李豐,廢齊王曹芳,改立年曹髦為帝,繼續強化自己的地位。司馬師的舉動引起了擁曹派的部分地方大員的恐慌,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在壽春舉兵作亂,率部渡過淮河,威脅中原腹地。另據《三國志?鄧艾傳》載,毌丘儉起兵後,「遣健步齎書,欲疑惑大眾,艾斬之。」鄧艾隨即奉司馬師之命進入淮南前線,對叛軍展開激戰。

至於說到鄧艾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在《三國志?鄧艾傳》中有詳細的記載,一言蔽之,可以 用「驚艷」來形容。正是由於鄧艾攻佔樂嘉、進軍丘頭,令叛軍首領文欽走投無路,只得逃往東吳。在此後的戰鬥中,鄧艾又屯兵附亭,並派遣泰山太守諸葛緒進軍黎漿並擊敗東吳軍隊,為取得平叛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鄧艾也因此戰的出色戰績被晉陞為長水校尉,封方城亭侯。

不過,鄧艾在這場戰鬥中的鋒芒,卻被一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所蓋過,這個人便是叛軍首領文欽的兒子文鴦。他在此役中單人獨騎從萬軍中突圍而出,曹軍將士對其無可奈何,文鴦也因此戰聞名天下。後來談及此戰,都會提到文鴦的驚人之舉,卻忘卻了鄧艾的突出貢獻,實在是一件憾事。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遭遇一場慘敗,全軍傷亡慘重,僅有的亮點是一路偏師
劉備擊敗劉岱王忠不假,但不僅未將其生擒,還弄錯一人來歷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