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病梅

病梅

有一個人因為不忍看到梅樹被摧殘,便大量地從市場上購回那些被摧殘了的梅樹,之後開闢了一個專門的園子,把它們重新栽回了地里。他給這些梅樹取名為:「病梅。」給這個「療梅」的園子取名為:「病梅館」。


上過中學的人大多也許還記得這個人的名字——龔自珍。沒錯!就是他——龔自珍——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他的這篇被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中的著名文章叫做:《病梅館記》。


文章的大致內容上面已敘述過了,相信凡是讀過它的人都還會對它留有印象。為什麼要給學生選擇這篇文章呢?想來編委們是要後學們向龔老師學習,今後也能收購一些病梅之類的東西回來養,如此便天下無病梅了。


回想起那時的我們,甚至是若干年之後的我們,大多絕對是順著這樣的思維去認為的。從來不曾改變過。近來偶然再讀到這篇文章,卻對先前的認識產生了巨大的疑問:究竟龔老師的行為是對是錯?他的行為是應該大加讚揚還是應該進行嚴厲批評?


左思右想後覺得:龔老師的做法是嚴重錯誤的;龔老師這麼做也是要受到批評的。而且我們的立場一定要堅決,對他的批評一定要嚴厲,否則不足以讓老師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足以警示後人,讓他們不再去犯同樣的錯誤。

那麼,龔老師錯在哪裡?他的錯誤又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呢?


一件物品能成為商品,它必須有價值。病梅之所以能成為商品也不例外。一種商品能成為熱門貨,那它必然引起了眾多的人的追捧。病梅流行便是這樣。龔老師見到病梅賣得很火,便一下子買了三百盆病梅,這無異是在給火熱的病梅市場又潑了油。而他還在那裡假惺惺的為梅樹受到摧殘哭泣三日;隨後更是辟館療梅,並發誓要用一生的時光來購盡吳越之地的病梅回來治療。這哪裡是在哀憐梅樹的命運,在做救梅樹的事!他的舉動完全是在與那些人文人畫士一起「禍害」梅樹!而他居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在那裡大力宣揚自己的做法。這是不是有些……龔老師的這樣的做法不但治不了吳越之地的病梅,而且還會害了天下的梅樹,使天下之梅皆不免被摧殘,從此天下再沒有「不病之梅」。由此可見龔老師所犯錯誤的嚴重程度。


其實龔老師所犯的錯誤也是我們容易常犯的。譏諷、批評這樣的做法,也是在敲打自己,使自己能少犯類似的錯誤。怎麼才能少犯呢?首先看問題必須要盡量做到全面。要做到遇到問題時從多個方面,特別是從正兩反面去加以審視。其次是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能偶有所得便以為得到了真知從而一條道走到黑,停止了對真理的進一步探究。最關鍵的一點是不能有私心。人一但有私心,便不會客觀地看待外面的世界。此時人所得到的認識便不可避免地摻雜了主觀的因素,因此不可能再是真實的反映。所謂私心就是虛榮心、傲慢心、愧疚心、羞恥心、得失心等等。私心是鏡片上的灰塵,透過這樣的鏡片去看世界,自然看不真切。私心放在行動上,便會使人在行動時著些私念。私念好象鏡面上的灰塵,它會讓我們不能看清自己,造成自己的行動不是不及就是過了,總是有失偏頗。龔老師之所以犯下如此錯誤,大概原因也主要在此。


人有七情六慾,在面對外界事物的挑逗時要做到完全沒有私心雜念、使自己一如既往地保持平常心確實很難。但是確實應儘可能地去保持住自己的平常心。以「病梅事件」為例,見到梅樹被摧殘時心生憐憫是人的正常反應。這是一個人有愛心的體現。愛心是本心,是人人都具備的。正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真正最該做的事便是守住自己這顆本心,因為它是被王陽明先生稱作「良知」的我們每個人最寶貴的東西。但如果想在這顆本心上有所發揮,那便是在往歧路上走了。發揮本心的行為叫什麼?——叫好心。好心往往辦壞事。為什麼?因為好心是使自己的心看起來好,它是帶有私心的。帶有私心便自然為自身考慮得多,為對方考慮得少。「病梅事件」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將病梅換成肉食,便更能說明這個問題。如果一個素食主義者因為不忍豬牛羊被殺被吃便去大量地將市場上的肉買回來,其結果一定是更多的豬牛羊被不斷宰殺,直到這個世界上再沒有豬牛羊。


自然界有八風,人類社會也會刮很多種風。風源於氣。想剎住一種風,阻擋肯定是不行的。就象治水不能靠阻擋一樣。最好的方法無非兩種:一是用相反方向的風始終壓制住這股風;二是想辦法滅掉產生這股風的氣。要剎住文人畫士喜好病梅之風,最好的辦法是引進一股強勁的新風,或是消滅掉這股歪風背後的邪氣。當然,這兩種方法都需要自身強壯有力。如果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那最好別亂動。


有時候於己於事最好的行動莫過於潔身自好,保持不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靈 犀
等待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