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安山:安全風險大?權益沒保障?臨床試驗的這些誤區要知道!

安山:安全風險大?權益沒保障?臨床試驗的這些誤區要知道!

臨床試驗是一個新葯由實驗室研發走向臨床運用的必經之路,它可以幫助醫生和科研人員尋找安全、有效的新療法,也讓患者有機會免費試用最新的藥物,從試驗治療當中獲益。然而在我國公眾的參與度卻並不高,願意參與臨床試驗的人數不多。

為此,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河南省腫瘤醫院I期臨床研究中心研究醫生安山主治醫師為我們詳細講解一下公眾對臨床試驗的認知情況及常見誤區!

一、新葯是不是副作用大、療效得不到保證呢?

答:對於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為網友們說明一下。

首先,藥物臨床試驗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多數國人拒絕臨床試驗,認為是犧牲品,事實上呢,在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之前,所有使用的藥物都是經過嚴格測試、多重試驗,經過充分的論證,獲得在動物體內的安全數據從而保障用藥的安全性的。新葯在先期研究中一定是表現出了比現有最佳療法療效更好或副作用更低的優勢,才能獲批進行臨床研究。而且用於人體試驗的藥物劑量很小,只是用在動物身上劑量的幾分之一。那麼以I期臨床試驗為例,一般從單劑量開始,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給少量試驗藥物用於受試者,然後仔細監測藥物的血葯濃度、排泄性質和任何有益反應或不良反應,以評價藥物在人體內的葯代動力學、安全性和耐受性。這樣,Ⅱ期、Ⅲ期的臨床試驗,新葯的安全性就有了基本的保證。

同時,在任何國家開展臨床試驗之前,都必須獲得倫理委員會和藥品監管部門的批准。此外,受試者參加臨床試驗是自願的,研究醫生必須向受試者充分和詳細解釋試驗的情況,受試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後才可以參加。而且,就算已經參加了臨床試驗,受試者有權在試驗的任何階段不需要任何理由,隨時可以退出試驗,權益不會受到影響。

而在臨床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也會嚴格監測和評估受試者的身體狀況,這些措施共同保障受試者參加臨床試驗的安全性。

總之,臨床試驗中必須恪守一條最高準則,那就是「受試者的權益、安全和健康必須高於對科學和社會利益的考慮」。「最大限度保證受試者利益,是所有臨床試驗的要求。」

因此,藥物臨床試驗的管理非常嚴

,雖不能保證完全有效,但肯定不是盲目試藥。

二、參與臨床試驗能獲得比普通治療更好、風險更低的治療嗎?

答:抗腫瘤新葯的試驗常選擇那些常規藥物治療失敗或有效後病變又進展的患者,或一些目前藥物治療效果較差的病種。對這些病人或病種,目前尚無更好的治療方法,參加臨床試驗是一個獲得最新療法的機會,給病人特別是腫瘤病人帶來新的希望。

但不可否認,試驗藥物依然存在不確定性的。百分之百安全的藥物並不存在。對於受試者來說,臨床試驗的風險還是存在的。比如新的治療方案可能對疾病沒有任何改善,試驗藥物可能存在毒副反應或不良反應。此外,與標準治療相比,參加臨床研究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標本採集的增多,可能增加一些痛苦;訪視次數增多,為患者帶來路途來往上的不便,還有其他一些問題。因此在臨床試驗的過程中,醫生和其他研究人員為了保護受試者會進行密切的觀察以防止受試者受到潛在的危害。

三、會有哪些措施保障受試者的安全性呢?

答:為了保障受試者的安全性,臨床試驗在研究環境及設備、研究團隊人員要求、管理制度等方面均需比常規治療病房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對初次試藥的I期藥物臨床試驗來講,相比Ⅱ、Ⅲ期風險要高,各家研究機構基本都需設置單獨的I期試驗病房來嚴格管理。

拿我院的I期病房為例,研究環境設備方面,設置搶救間,配備了可轉運的搶救床、轉運車、心電監護儀、吸痰器、除顫儀、呼吸機等專用急救設備,同時,I期病房的位置需離醫院重症監護室非常近,當受試者出現任何緊急情況時,能夠快速轉運至ICU得到及時救治。我院Ⅰ期01病房設置在5號樓1樓,急救轉運時,乘坐急救手術電梯,不到5分鐘即可轉運至我院ICU。

為了能保證受試者的安全及試驗的科學真實,我院I期病房在研究團隊方面,更配備了專職從事臨床研究的研究醫生、護士、藥師等專業醫療團隊。不同於普通臨床醫護的是,研究醫生和護士不僅應對受試者健康狀況及所患疾病有充分了解,而且要對試驗藥物的藥理、毒理充分了解,對試驗藥物的給葯途徑、給藥方法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措施有充分把握,每天要定期、隨時、主動查房,詢問受試者,客觀記錄受試者的體征變化,及時審核各項檢查結果。同時,I期病房的研究醫生及研究護士必須具備一定的急救能力,必須準備好應付各種意外的急救措施。

而在管理制度方面,《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要求,對臨床試驗需建立各種標準操作規程,以便規範各種流程。因此在設備應用、操作流程、各種應急預案處理等方面,研究團隊均隨時及定期的培訓,從而為受試者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四、受試者的隱私能得到保護嗎?

答:在現代醫療領域,患者的隱私權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一方面體現了對他們人格尊嚴的尊重,另一方面有利於保證私人生活的安寧。尤其對患者而言,安寧的生活還有利於他們康復。在藥物臨床試驗過程中,受試者的各種自然情況(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家庭住址等等)、健康狀況、臨床試驗的各種數據以及其他相關個人信息都屬於其隱私的內容,都應當予以充分保護。

我國《執業醫師法》和《醫務人員醫德規範及實施辦法》規定,醫務人員應當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由於臨床試驗行業的特殊性,保密意識教育更是每個臨床試驗從業人員的第一堂必修課。根據《赫爾辛基宣言》及《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等文件一致規定,不論是資料的保密性還是受試者的身份保密性,都是至關重要的。參與臨床試驗是實名制,但受試者進入項目後,項目組會給予每個受試者在本研究中的特定編號(類似於身份證的ID),後期上傳的所有數據都是使用這個特定編號,並不體現受試者的個人信息。另外,受試者的各種記錄,如研究病歷、化驗單等,將完整的保存在所就診的醫院內;申辦方的有關人員、研究者、倫理委員會和藥品監管部門將被允許查閱受試者的數據記錄,查閱的目的是保證整個研究信息獲得的準確性和研究方案被正確的執行。任何有關本項研究結果的公開報告將不會披露受試者的個人資料。因此大可以放心。

五、如果被分到對照組,就是去使用無效安慰劑,吃麵粉嗎?

答: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安慰劑。它指那些外觀、顏色及口味都與試驗藥物完全一致,但本身沒有效果的藥物。英文又叫做「sugar pill」,或「dummy pill」,直接翻譯就是糖丸、假冒葯的意思。它其中包含了對應試驗藥物的所有非活性成分,以及糖、纖維素、澱粉等本身對人體並無特殊作用的物質。聽上去安慰劑似乎就是為了偽裝成試驗藥物而被創造的「冒牌貨」,但事實上,臨床試驗里的安慰劑,卻跟謊言一詞沒有太大關係,也並不像大家通常所認為的完全沒有作用。這就要提到安慰劑效應,現實世界是存在安慰劑效應的,也就是說疾病治療最後的療效有一部分一定會被受試者的認知狀態、或者乾脆叫大腦的看法所影響。人們往往有這樣的認為,「我接受了治療,我會被治好」,「我沒接受治療,這個應該治不好」,這樣的話,受試者的認知會影響到最後的療效,也就進而影響了臨床試驗想要的因果判斷。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臨床研究中引入了安慰劑。這樣對不知道自己試驗分組的所有受試者來說,大家都在接受「藥物治療」。安慰劑效應對結果造成的偏差就會大大減少,從而也就保證了最終結果的客觀,臨床療效和藥物本身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就具有了說服力。

講到這裡,就如主持人剛提出的疑問,那我如果被隨機到安慰劑組豈不是很虧。畢竟,別人用的是葯,我用的卻是「玉米粉」、「維生素」什麼的啊!要這麼想,就片面了!

在臨床試驗里,不管哪一種治療方案,都必須是安全的、遵守倫理的。也就是說,受試者是不會因為參加臨床試驗而耽誤了本身應該、也可以得到的常規治療的。在這個原則之下,很多時候,安慰劑只是對研究藥物這部分條件的「頂替」,其它聯合治療、背景治療等一般都不會改動。

接下來談一談試驗組和對照組。

新葯臨床試驗通常都會有試驗組和對照組,只有這樣的客觀對比,才能真正證明新葯或新療法的有效性,患者進入試驗組還是對照組是隨機的。但這樣一來,很多人擔憂運氣不好,被分到對照組,完全不用藥,耽誤寶貴的時間。其實並非如此。首先,癌症臨床試驗有時候是「單臂」試驗,也就是沒有對照組,只有試驗組。其次,如果有對照組,癌症新葯測試中,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標準療法」,而不是無效安慰劑。比如,在試驗最新免疫藥物PD1抑製劑的時候,對照組通常使用標準化療。

這樣的設計,有兩個重要意義。第一: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參與試驗的患者的利益。即使被分到對照組,就是使用標準療法,和不參與臨床試驗一樣,並沒有損失,且藥物也是免費的。第二:能證明新葯是否比標準療法好。

我們真正關心的不僅僅是「新葯是否有效」,而是「新葯是否和標準療法一樣有效,甚至更有效」。而且在試驗進行期間如果發現新葯相對於對照藥物,有難以企及的明顯優勢,那麼試驗通常會提前結束,對照組的患者會交叉至新葯組接受治療。同樣的,如果試驗發現新葯組存在明顯的副作用,試驗會立即終止,以免對患者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六、對醫學一竅不通,怎麼確定所掌握到的信息已經是「充分」的了呢?

答:這個問題很好。知情同意是臨床試驗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且知情同意過程貫穿於整個試驗過程中。對於患者和患者家庭來說,知情同意書應該是他們最需要關注的,因為他們需要把事情弄清楚。建議一定要積極主動沒有束縛地問一些問題,也可以把知情同意書帶回家,和家人或其他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理解的人討論,認真學習和消化知情同意書的內容。

在研究醫生拿著《知情同意書》為病人講解與試驗相關的各項信息之前,建議病人帶著問題去聽「知情同意」。這些問題總結下來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研究方案方面:患者可以問問這項研究的目的是什麼,譬如,是測試進口葯與仿製葯的一致性,還是測試新葯的毒理性耐受性,還是研究新葯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等等?為什麼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可能有效?以前研究過嗎?誰將資助這項研究?誰審查並批准了這項研究?如何監測試驗的研究結果和安全性?這項研究將持續多久,幾天,幾個月,或是幾年?試驗過程必須住院嗎?不住院的話,我需要多久去一趟研究機構?如果參與這項研究,我的責任有哪些?將會以何種方式告知我這項研究的結果?

接下來,要了解試驗潛在的受益與風險:受益方面,我潛在的短期獲益是什麼?長期獲益是什麼?如果我從該試驗中獲益,我可以在試驗結束後繼續接受該藥物或該療法的治療嗎?風險方面,我的短期風險是什麼?長期風險又是什麼?我的病是否還有其他治療選擇?該試驗潛在的風險和獲益與這些選擇相比又是怎樣的呢?

然後,是試驗參與和治療方面:

在試驗期間,我可能會接受哪些治療干預手段?這些治療干預手段會對我造成損害嗎?如果有,會持續多久?如果我在試驗期間受到了損傷,該怎麼做?試驗期間,誰會知道我接受的是哪種干預手段?我會知道嗎?研究團隊會知道嗎?在參加臨床試驗期間,我能否服用常規藥物?如出現不適,我將在哪裡獲得醫療服務?誰將向我提供醫療服務?試驗結束後有長期隨訪嗎?

個人生活及隱私方面,要考慮一下這項研究會不會影響我的日常生活?我可以和研究中的其他人交談嗎?

還有費用方面的問題:我需要為任何檢查項目或研究藥物付費嗎?如果需要,收費可能會是多少,我的醫保可以報銷這個費用嗎?試驗期間,我往返醫院的交通費要自己付嗎?

這些問題是在聽完研究者講解之後,如果有的問題沒有講到或是沒有聽懂,可再及時向研究者提問,即使在試驗過程中所遇問題,也要及時詢問,從而做好充分的知情同意。

七、腫瘤患者是否更加了解臨床試驗呢?他們比一般患者更能接受臨床試驗嗎?

答:對這個問題,我有幾個數據和大家分享一下。八年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對腫瘤患者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在認知度方面,在未參與過腫瘤臨床試驗的被調查者中,問及「如何理解臨床試驗?」時,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對臨床試驗抱有偏見,認為受試者像「小白鼠」、是科學研究犧牲品;有四分之一的人則與之相反,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患者參與臨床試驗能夠接受到比普通治療更好、風險更低的治療;而真正對臨床試驗有客觀認識,認為患者可獲得免費的治療、風險和獲益並存的患者僅佔55.7%。

在接受程度方面,腫瘤患者對臨床試驗的整體接受度為40.2%,遠低於國外的調研結果。在國外,有50%~80%的患者願意參與臨床試驗。

而在2年前北京腫瘤醫院對住院腫瘤患者的調查顯示,臨床試驗實際參與率以及願意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佔比均比以前各提高了約2%,但仍遠低於國外數據;

總的來說,腫瘤患者對臨床試驗的認知度、接受度雖較前些年有所提高,但仍然處在較低的水平。部分患者、甚至已經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也仍存在諸多誤區,正如前面提到的一些,如認為臨床試驗不人道、認為被分到對照組會耽誤病情、認為參加臨床試驗就必定會有更好的療效等,因此迫切需要在臨床試驗的知識科普方面加大力度。

八、對於腫瘤患者,是否沒有其它選擇的末期腫瘤患者,才會參與臨床試驗?

答:並非如此。事實上,每一階段的患者都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臨床試驗,包括疾病初期的患者,想要防止病症複發的痊癒者,甚至單純想要預防疾病的健康人群。畢竟,研究人員研發新的藥物,就是為了改善現有的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法,並不局限於晚期病症。

九、是否所有患者都可以參加臨床試驗呢?

答:的確,這樣的問題也很普遍,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參加臨床試驗的。每項臨床試驗都會制定詳細的試驗方案,試驗方案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受試者的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允許參加臨床試驗的因素為「入選標準」,不允許參加臨床試驗的因素為「排除標準」。這些標準可以說是參加臨床試驗項目的門檻,它通常包含年齡、性別、病情發展情況(主要是疾病類型,以及疾病處於哪個階段)、過去接受過哪些藥物治療、既往史和當前健康狀況等內容。只有符合標準的人才可以參加臨床試驗。這項標準並不是用來約束個人的,也不是用來拒絕人們參加臨床試驗的,而是確定此人參加臨床試驗是否合適,從而保證其安全,讓臨床試驗能夠更科學地開展。

十、如果有適合患者病情的臨床試驗,他的醫生會告訴他嗎?

答:其實並不然,事實上您的醫生並不一定知道所有可能對您有益的臨床試驗,許多醫生並不會定期向患者建議臨床試驗,那麼患者可以主動與醫生溝通,尋求建議,或自行尋找臨床試驗。目前國內獲得臨床試驗資訊的渠道日益多樣化,除了醫生推薦,也有病友介紹,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檢索。

十一、您認為在宣傳臨床試驗方面有哪些需要加強的呢?

答:目前,大部分公眾對醫生、學術機構的信任度較高,對製藥企業、媒體相關報告的信任度偏低。這提示我們,在鼓勵公眾參與臨床研究的過程中要積極發揮我們臨床醫生和學術機構的作用。同時媒體作為當今社會重要的傳播途徑,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保證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發揮媒體的積極宣傳和公眾教育作用。在此,也特別感謝本次健康大河南欄目,能與我院合作,為藥物臨床試驗的開展及醫藥衛生事業的前進起到了非常積極正面的引導推動作用。我院目前通過微信平台建立「河南省腫瘤醫院I期臨床研究中心」公眾號,定期推送臨床試驗相關知識信息,網友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同時,為更便捷有效的為大家提供各類藥物臨床試驗信息,我院特設了藥物臨床試驗諮詢門診,並設立專門諮詢電話17537139882,工作日隨時接聽,如患者朋友及家屬或者健康人群朋友,想了解什麼是藥物臨床試驗、我院是否開展相關疾病的臨床試驗、如何參與到我院的各類試驗項目等信息,均歡迎來電諮詢。

在此小編也提醒大家,應該客觀認識臨床試驗,它是風險與獲益並存的!

本期專家:

安山,中山大學內科學碩士研究生,在讀博士,赴美訪問學者。

河南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優秀教師,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重症專業委員會委員,現為河南省腫瘤醫院Ⅰ期臨床研究中心專職研究醫生,曾從事重症醫學專業近10年,擅長內外科急危重症的搶救治療及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擁有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培訓證書,已參與多項Ⅰ期/BE藥物臨床試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馬雲富:應及早手術,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哪些藥物,會被列入輔助用藥?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