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迫擊炮誕生一百多年,沒被淘汰就算了,居然還智能化了

迫擊炮誕生一百多年,沒被淘汰就算了,居然還智能化了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與日本為爭奪中國旅順口而展開大戰。俄軍佔據旅順口要塞,日軍通過挖掘戰壕抵近至俄軍陣地幾十米的地方攻擊。由於角度原因,俄軍無法用常規火炮和機槍殺傷日軍。這是,俄軍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戈比亞托突發奇想,將一種來世47㎜海軍臼炮裝在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一種長尾炮彈,結果獲得了奇效。

這就是迫擊炮的由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塹壕戰成為主要戰爭模式,雙方隔著塹壕以步槍和機槍相互射擊。有時候雙方距離過近,大炮打得太遠,步槍和機槍又打不到,100-300米之間的繳獲範圍形成一個火力真空地帶。在這種情況下,迫擊炮再次派上用場。英國的溫弗雷德·斯托克斯發明了斯托克斯式戰壕迫擊炮,這種小型火炮質量輕,全重只有11.5Kg,射程為50-400米,可大仰角發射,可拆卸,這就是現代意義的迫擊炮。

1927年,法國研製的斯托克斯─勃朗特 81mm迫擊炮採用了緩衝器,克服了炮身與炮架剛性連接的缺點,結構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備現代迫擊炮的特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迫擊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裝備,完全具備了現代迫擊炮的種種優點,射速高、威力大、質量輕、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是一種完美的步兵支援武器。在美軍編製中,每個步兵排都下轄一個迫擊炮排,裝備一門60㎜迫擊炮。蘇聯是世界上裝備迫擊炮最多的國家,足有34.8萬門。

迫擊炮發展到今天,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基本結構原理與八十年前沒什麼變化。詭異的是,二戰時期所用的武器已經全部被淘汰,只有迫擊炮還保留著它高貴的地位,即便是火箭筒、雲爆彈也無法完全取代它的位置。原因無他,迫擊炮能打擊掩體背後的目標,這是火箭筒難以取代的。雲爆彈雖然比迫擊炮效果更好,但考慮到造價問題,還是無法撼動迫擊炮的地位。

得益於此,迫擊炮正朝著高精尖方向發展,各國都在用高科技武裝古老的迫擊炮,出現了幾種新型迫擊炮,如微聲迫擊炮、智能迫擊炮、複合材料迫擊炮、數字化迫擊炮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日軍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本土報紙卻這樣宣傳,看完笑噴了!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