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銀聯告訴我們,移動支付最怕這種二維碼

銀聯告訴我們,移動支付最怕這種二維碼

今日,中國銀聯發布了2018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分析報告。首先要強調,這次銀聯的調查統計中,被訪者主要集中在20歲至40歲,也就是移動支付的主要人群。據統計,當前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已達到了5.7億,受調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動支付每月平均消費了2600元,如果從移動支付消費金額的佔比來看,這種支付渠道已經成為廣大學生群體的主要支付工具。

銀聯告訴我們,移動支付最怕這種二維碼

即便移動支付已經如此普遍,但在安全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高風險的移動支付行為,比如說更換新手機不解綁銀行卡,不刪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1%)、直接刪除帶支付功能App不解綁銀行卡(20%)、有優惠促銷的二維碼都會嘗試掃(20%)等等。下面來看看,這些「坑」你有沒有一個個的踩過?

如果說上面提到的只是「高風險」的話,接下來中國銀聯還統計了移動支付用戶最常會遇到的5中詐騙形式,其中包括典型的QQ微信等社交賬號詐騙、遭遇釣魚鏈接騙取銀行卡信息、偽基站簡訊詐騙、以辦理信用卡套現等借口騙取驗證碼、掃描不明二維碼後資金被盜。

但是要說到最為危險的主要風險,那是「掃描不明來源的二維碼」,據統計其發生實際損失的比例高達95%——幾乎是只要中招必然錢包縮水。

銀聯告訴我們,移動支付最怕這種二維碼

實際上我們之前就有文章探討分析,二維碼在安全性上確實存在問題。

二維碼的前世乃是我們更為熟悉的「條形碼」,而條形碼的工作原理,是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列,從而表達一組信息。當掃描器掃描條形碼時,掃描器將反射的光線轉換成數字信號,通過連接計算機終端,我們就能讀出條形碼中包含的信息。相比條形碼而言,二維碼是比條形碼更高級的識別技術,它可以容納更多的信息。

嚴格來說,二維碼從最開始壓根就不是一種金融產物,因此在金融安全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安全隱患。它之所以能迅速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的實用、便捷,以及低成本。

但是從本質上來看,二維碼依然只是一個信息交流的工具,所以不可避免地成為一些違法信息的「新渠道」。有的用戶在掃描二維碼後,會自動刷出一條鏈接,提示下載軟體,而這些軟體中或許就藏有病毒,比如吸費木馬、詐騙軟體等等。有時甚至不需要下載安裝軟體,只通過鏈接就能套取個人身份信息。

銀聯告訴我們,移動支付最怕這種二維碼

雖然二維碼天生帶有一定的缺陷,但這並不影響其成為現在最為流行的移動支付方式之一。畢竟同樣是移動支付,二維碼可比老前輩POS機使用門檻要低多了,只需要一張紙和一個能拍照的智能手機就能用了,連校門口賣紅薯的老大爺、早餐攤位上賣包子的大娘都用上了二維碼——但你要讓老大爺拿個POS機,有可能嗎?

實際上這些年輕的移動支付用戶群體中,從事IT行業的人數不少,他們難道不清楚二維碼的潛在缺陷嗎?但是在日常零碎支付面前,用戶更為關注的還是便捷。這就像馬雲昨天在2019冬季達沃斯論壇上一不小心道出的真相那樣,手機支付剛出來的時候,之所以是年輕人立刻就接受這種新型支付方式,主要還是因為年輕人沒錢,不在乎那一毛兩毛。

銀聯告訴我們,移動支付最怕這種二維碼

不過隨著移動支付在年輕群體生活消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安全性也越發重要。根據中國銀聯的調查顯示,2018年消費者在移動支付中遭遇的詐騙發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均損失有所擴大,從2017年的1600元左右增加到1800元左右。找這個發展趨勢,移動支付們今後還是很有必要好好思考,如何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不斷改進,推出更為安全的新型支付體系。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聊天寶」強勢硬懟行業巨頭,老羅這次真拼了
摩拜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護美團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