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升市場化,可借三大新任務「東風」

專家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升市場化,可借三大新任務「東風」

自2000年開始,上海提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三步走戰略,如今已走過18年征程,進入最後兩年的衝刺階段。

近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正式發布,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總目標和主要任務,為前路提供指引和實現路徑。

「《行動計劃》無論在全面性和準確性方面都值得稱道,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兩年時間完成這一系列任務時間較為緊迫,但也將促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提速,還需配套具體細則和明確的衡量標準,將這些措施落實下來的話,目標實現不無可能。」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嚴弘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談及看到《行動計劃》的總體印象。

嚴弘曾參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研究課題,在他看來,實現預期目標的關鍵任務之一在於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程度。這可以在中央制定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科創板註冊制試點、自貿區新片區建設等上海發展的三大國家戰略的「東風」下借勢推進。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對中國的金融經濟發展會有一個很大的支撐和提升作用。建成的話,不光對中國產生影響,對亞太地區也會產生一個很強大的輻射作用,將提升亞太地區整體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嚴弘稱。

提高金融體系市場化程度

「到2020年,上海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創新高效、透明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這是《行動計劃》中提出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總目標。

嚴弘逐句解析稱,第一句話很重要的定語是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這裡還要區分金融資源配置能力是指著重於服務中國的實體經濟的能力還是從全球範圍內做資產配置的能力;全球性金融市場的輻射能力也很重要,因為輻射能力一方面能夠幫助國內的企業走出去,特別是對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有所支撐,另一方面能夠吸引其他國家的企業和機構到中國的金融市場參與融資和投資。

對於第二個目標,嚴弘認為,要求也較高,最終取決於如何去衡量能夠達到多大的程度,因為過去十年都是朝著這個方向不斷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一個階段性的評估和比較明確的尺度來衡量發展程度。

最後一句是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定語非常重要。我國的經濟實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有賴於總的人口和經濟體量的支撐,但人均GDP水平還不是特別高,所以我們經濟實力是以人均來衡量還是以總量來衡量也需要相應的明確。另外,人民幣國際化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從資本項下可兌換的步伐來講有一定的停滯,這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企業的國際化有一定的障礙。」嚴弘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機構的效率和服務層次,以及改善整個金融發展的環境,特別是有利於人才引進、人才培育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解讀上述目標的同時,嚴弘多次提到「時間緊迫」。那麼要實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總目標最為首要或者關鍵要完成的任務是哪方面呢?

《行動計劃》中,從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完善金融市場功能、健全金融機構體系、聚焦國家發展戰略、擴大金融開放合作、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六個方面闡述了2018-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實際上這裡面有不少舉措都是比較關鍵,從整體規模來看,我們的整個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確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大而不強,所以關鍵要如何去體現「強」字。」嚴弘認為,把做大變成真正做強,涉及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程度。

具體實踐方面,在嚴弘看來,可以藉助政策調整在短期內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比如引入更多國際化的金融服務機構、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經營範圍、提高持股比例等,以借鑒外資機構的國際化經驗提升國內金融市場的市場化水平;另外,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需要更加市場化和國際化,以提高其服務市場和客戶的效率、加強風險管控、對信息披露準確性和完整性實施合規監察等。

可借三大新任務「東風」推進

增設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作為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也密切相關。

這其中,試點註冊制的科創板推出已箭在弦上。嚴弘表示,科創板在上海設立,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會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同時,科創板要試點註冊制,這是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普遍採用的制度。實施之後,我國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將會有標誌性的提升,對於提升上海的金融市場地位和全球角色,都會有很強的助推作用。

「設立科創板,會吸引更多有專業能力的金融服務機構來到上海,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溢出效應,使得上海的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完整。進一步還會有集聚效應,不光是建成科創板,實際上是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嚴弘告訴記者,預計科創板當中不少企業會來自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一些有核心技術的新興科技企業,比如上海張江、杭州等地區,都會受益於科創板的輻射帶動效應。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近日稱,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目前上海已形成配套推進的協調機制和工作方案,正在抓緊排摸篩選優質企業,做好試點企業的儲備。

關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必然會對長三角地區產生一個非常強大的輻射作用,對長三角一帶的企業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務支持。」嚴弘同時稱,反過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好,也會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或者上海金融機構的進一步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增設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目前也正在籌划過程中,「我覺得新片區很可能會聚焦於發展離岸業務,形成一個金融自由港。」嚴弘表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化地位取決於在岸業務和離岸金融的支撐。

他進一步分析稱,一方面,離岸市場的監管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不用受到在岸市場歷史發展軌跡的影響,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建立高效、透明的全球性金融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之間可以相聯動,比如國際頂尖金融機構可以在在岸市場參與到國內的金融服務體系,也可以在離岸市場參與進來,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第一梯隊的倫敦和紐約,都是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同步發展的典型。上海要建設完全開放、國際一流水平的離岸市場,需要做哪些完善?

「實際上需要在監管和金融法規方面有一個比較全新的體系,不受到目前在岸市場的一些制度束縛,而是根據金融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國際金融機構、客戶所需要的金融支撐需求,制定一個更加合理、有效的監管和法制體系。」嚴弘建議道。

補短板與風險控制

上海雖已成為國內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尤其是在金融市場的規模方面,但對標全球最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仍存一定差距。在最後兩年的衝刺階段,上海應如何迎機遇、補短板?

「從體量來講,我們已經是第二大經濟實體,這樣的經濟體量必然需要一個非常龐大的金融市場和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來支撐,這就使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存有機遇。」嚴弘向記者稱。

從目前到2020年還有兩年的時間衝刺,這其中也存有挑戰。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近日舉例稱,雖然市場功能齊全、交易量大,但產品不夠豐富,且在整體上缺乏全球性的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程度需進一步提高,作為全球投資、融資中心的作用發揮不夠,國際影響力不足;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金融發展軟環境需進一步優化等。

嚴弘在分析補短板的舉措時也提到,需要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吸引更多有國際化經驗的人才集聚上海;另外,需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體系,規則需要明確而可實施,並具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一方面抑制信息作假等不良行為,另一方面鼓勵市場的健康發展,「我們在未來幾年裡要真正快速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金融市場有效性的話,這是要著重改善的」。

近期,上海將召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會議,全面部署《行動計劃》明確的各項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在金融創新和改革開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試,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確保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基本建成的目標順利實現。

「《行動計劃》說的很全面,要真正實現這些需要一些能夠落地的具體細則,以及比較明確的衡量標準。假如我們真正能夠把這些措施都落實下來的話,目標肯定能夠達到,現在關鍵就在於實行。」嚴弘稱。

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過程中,風險控制也至關重要。對於可能出現的風險點,嚴弘舉例稱,跨境業務和場外業務等可能會出現相應的風險,但是防範風險的重要機制是監管的規則明確和機構的合規治理,金融科技助力的基於大數據的監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從長遠來看,建設離岸金融市場及全球財富配置平台、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場外業務、藉助金融科技推動監管科技的應用,都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舉措。」嚴弘建議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加大賠償力度,侵犯專利最高賠償500萬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