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別總說你認識誰,說說誰認識你。」

「別總說你認識誰,說說誰認識你。」

文 | jenny喬

來源 | Jenny喬(id:Jenny-Qiao-Love)

年前,公司里人人忙到死,白天工作,晚上應酬,還要仔細盤點這一年到底伺候了多少金主。分門別類準備禮物,大客戶親自送貨上門,小客戶也得打個電話交代。

有個老同事跟我說:

人到中年,加上經濟寒冬,靠的就是這點人脈。只要客戶在,老闆也得陪你三分笑。

道理聽著一點錯沒有,可好經也會被蠢人念歪。

我們公司就有個90後,本來老實本分地跟著團隊幹活,最近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跑去和客戶套近乎,客戶礙於面子,接待了他,整整一個小時硬凹話題,尷尬得要命。

可回到公司,他就厲害了,收了一堆名片,逢人就說,那誰,我認識。

直到有一天,老闆怒了,把他叫進辦公室,就說了一句話:「別說你認識誰,說說誰認識你。」

從此,這句話在公司流傳開,據說後來招待費也少了一大半。大家紛紛感嘆,遇見個明白的老闆真不容易。

有人說過,一個人的水準,吃一頓飯就知道。特別是那些不太熟的人,到底有幾斤幾兩,從他開口的話題里,就能判斷。但凡整天把圈子掛在嘴邊的,多半是擠不進圈子的人。

我就認識一個特別熱衷串圈子的人,每天行走在北京各種死貴的高檔餐廳,參加各種趴體聚會,可折騰了幾年,事業上也沒有進展。

該吃的飯吃了,客戶依然不晌飯。該喝的酒喝了,客戶過意不去,寧可自掏腰包給他買茅台,也不願意和他談生意。

每次見面,他都一句:現在的人太壞了。

為了幫他診斷毛病,我尾隨他去了一場聚會,不到半個小時,就發現了問題,原來,他所謂的social,就是講段子,逗得圍觀群眾開懷一笑,轉眼就把他忘了。

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的人設,其實就是個段子手,約等於互聯網圈的郭德綱。大家只有想聽相聲的時候能想起你,誰會和你談生意呢。

我問他,怎麼不聊點正經事。

他吭哧了半天,發現原來沒的聊。所以,真心不是現在的人太壞,是你這點水平,實在讓別人想不起你的好來。

有些人刷存在感的方式就是叨叨,營造一種全世界大咖圍繞在我身邊的幻覺。這種人設只能哄哄外行。

做過產品的人都會深有體會,產品不好的時候,就得大肆吹捧,請明星代言來博好感,四處發廣告來提高曝光度。

說白了,產品本身實在沒賣點。

初期無可厚非,可你如果總藉助別人的力量,抗不了太久。

就像一個平庸的畢業生,做簡歷的時候只有靠包裝,才能讓自己顯得優秀一些。但牛人的簡歷,可能兩行字就夠了。

蘋果從來不請代言人,因為壓根用不著花那個錢,當一款偉大的產品誕生的時候,人們就會自願為它的顛覆性和創新性買單。

同樣,星巴克也從不訓練咖啡師去伺候顧客,因為只要咖啡好喝,顧客自己就會聞著味兒,自己就進來了。

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寫的第一本書就叫《將心注入》。書中盡顯了他對咖啡的痴迷,一杯飲料中浸泡著他全部心血。

他為了做出好產品,可以說得上是上天入地尋找好原料,竭盡全力來打造最好喝的咖啡。他說,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將生命注入到了咖啡的質量里,其次才是顧客體驗。

先打造核心競爭力,再講處事技巧和情懷,這一點在個人的自我修鍊上也適用。

最近身邊幾個創業的朋友,境況也是冰火兩重天,有人在忙著到處堵投資人,焦頭爛額地滿世界找錢。但依然不順利,投資人總說「再考慮考慮」。

另一種人也很焦慮,但發愁的是,到底要誰的錢,因為送錢上門的人太多了,得仔細衡量,誰靠譜,誰好合作。

人找錢和錢找人,足以體現這個世界的殘酷,如果你的項目沒錢,真別怪宏觀,就是它本身不夠好。

這讓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話,「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術」只能是輔助,最後還是道行深淺大比拼,你可以學點套路為自己造勢,但任何時候別忘了核心賣點是什麼,拿雕蟲小技糊弄人,早晚會涼。

馬東對「貴人」這個詞的解釋,讓我深受啟發。

把「貴人」當名詞,於心態上是被動的,是在等待著別人給你機會,帶你上岸,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不停地想認識更多的人,碰運氣,總會有人願意幫自己。

但要能把「貴人」當成一個動詞短語,使別人變得貴,為別人增值,給別人賦能,這裡面就大有文章了。

這種心態下你會更主動地精進自己,力求「在關鍵的時候為別人踢關鍵一腳,解決某個關鍵性的問題。」

「被需要」才是一個人價值的終極體現。

知乎上有個問題,問如何才能加到高端微信群,有一條回答很直接:人家為什麼加你?

一語道破真相,你嚮往的高端人群可能並不需要你。

加上了大咖微信,如果手上沒有可以跟他們互換的資源,也不用妄想能合作。

我認識一個海歸,回國後心心念念想去一家牛氣衝天的廣告公司,求爺爺告奶奶找了很多人,折騰了好幾個月,終於聯繫上了對方,人家一句話就把她打發了,我們最近沒有職位空缺。

她受了點刺激,一咬牙一跺腳,去了家小公司,做了一支刷爆朋友圈的廣告,轉眼大公司就找獵頭來挖她。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則,聽起來殘酷,細想很公平。

這不是說讓大家不要去社交,而是說你能連接到誰這不叫人脈。

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說過,生活中結識正確的人,肯定會對你有幫助,但是,他們會多麼努力地支持你,為你冒多大風險,這都要取決於你所提供的東西。

你認識的人厲害,不代表你厲害。社交從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溝通的手段。

「建立強大的人脈不需要你成為人脈交際的專家,只需要你成為專家,靠你的見解和成績來說話,而不是一張名片。」

亞當教授這句話,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別忙著說你都認識誰,但你足夠優秀,所有優秀的人都會聚集在你周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60歲楊麗萍裸背刷屏:永遠別小看一個自律的人
協和名醫:留意這些細節,你的孩子能長高10厘米!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