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疫苗並不意味著一切!攔住宮頸癌,2個手段得用上
宮頸癌位列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每年有新增病例53萬,約25萬女性因宮頸癌死亡,其中發展中國家佔全比80%。
這幾類人,是宮頸癌高危
專家介紹,宮頸癌高危人群包括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有HPV感染的女性,或者是早產、多產的女性。
由於子宮頸是宮頸癌的好發部位,而宮頸癌的主要癥狀為接觸性陰道出血,引導分泌物增加或有異味,早期沒有什麼癥狀。所以,實現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就顯得十分重要。
目前,宮頸癌或者是癌前病變通過進行篩查可以早期發現,經過早期的手術或者是其它治療還可以治癒。專家建議,21-29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每2-3年一次。30-65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每3年1次,或者HPV與宮頸細胞學聯合檢測,每5年一次。
篩查宮頸癌,兩個項目是關鍵
那麼,什麼時候不需要檢查?一般情況下,大於65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為陰性的女性,不需要進行篩查。如果曾經診斷過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應該是繼續篩查20年,篩查頻率視病情而定。接受過子宮全切術(沒有宮頸),過去20年沒有高度鱗狀上皮病變,也沒有原位癌或者其他癌種的女性,不需要再進行篩查。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齡建議(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
專家介紹,目前主流的篩查手段主要有兩個,分別是宮頸細胞學檢查(巴氏刮片、TCT)以及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測。根據女性年齡和病史,分別選用其中一種或者兩種進行篩查。
TCT(液基薄層細胞檢測),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宮頸癌細胞學的檢測技術,與傳統的巴氏細胞塗片檢測方法相比,大大增加了宮頸癌的檢出率,不僅如此,TCT還能發現微生物感染和癌前病變。
HPV檢測,也是通過檢測宮頸的細胞樣本,來看是否感染了HPV病毒。HPV,分高危型HPV、低危型HPV兩種類型。HPV病毒和宮頸癌的發生有關,尤其是高危型,與生殖器有些癌種和宮頸癌有直接關係。
專家稱,女性HPV感染很常見,性活躍期約有50%-80%的人有過感染,大多數是一過性的,80%的感染者會在8-12個月自然消除,一般不會成為癌前期病變。但如果年齡在30歲以上,HPV持續感染8-24個月,發生癌前病變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因此,21-65歲的女性需要進行宮頸癌篩查,不建議21歲以下、65歲以上且常規篩查陰性或切除子宮及宮頸的女性進行篩查。
「篩查的目的是儘早發現宮頸癌或癌前病變,早期發現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較晚期的宮頸癌更易處理,也更有可能治癒。」專家說,有充分證據證明,宮頸細胞檢查和HPV檢測能很好發現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同樣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使用這些篩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21-65歲的女性因宮頸癌而產生的發病率、死亡率。
如今,為了減少宮頸癌的發生,在我國,HPV疫苗的接種近年來已經慢慢鋪開,但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癌疫苗不能代替篩查。接種宮頸癌疫苗其實是預防HPV感染的疫苗,但是疫苗不能替代篩查。
專家建議,宮頸癌的預防可以通過接種HPV疫苗進行,同時,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吸煙、安全與健康的進行性行為、及時治療生殖道感染疾病、增強體質。畢竟,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定期體檢是健康的保證。定期做健康體檢有助於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為健康生活增添保障!


※得了癌症,先放療還是化療?其實沒有答案
※情緒與癌症:總是情緒低落,你實際是在「餵養」癌細胞
TAG: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