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顏真卿的書法憑什麼比王羲之、智永還牛?就憑這3點!

顏真卿的書法憑什麼比王羲之、智永還牛?就憑這3點!

有人問我:顏真卿學過二王嗎?

一、創新背後的繼承性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在探討顏真卿與前代書法家之間的師承關係。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顏真卿對於前代書法家的繼承是非常認真而且廣博的。

我們當代人在看待顏真卿的時候,總是喜歡去過分的強調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新變、他的創新,包括他對二王為代表的魏晉書法的「顛覆」和「突破」。

但實際上,顏真卿所展現出來的「新」的一面,是他在堅實的傳統書法的基礎上,不斷融合貫通,逐漸推陳出新的結果。

所以,如果我們要想強調顏真卿書法的創新性,就必然要提到他在繼承前人書法的基礎上是下了多麼大的功夫,提到他書法的繼承性。

這就像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只有認識到這一層面,才能了解到在我們文化藝術發展繁榮的過程中,到底繼承和創新之間最為真實的關係是什麼。

既然顏真卿是承襲前人書法的基礎上才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顏體書法,那麼顏真卿到底有沒有繼承王獻之、王羲之的書法呢?證據在哪裡?

二、書論里的顏真卿和他的「師傅們」

(1)顏真卿和張旭的師承關係

比較直接證據是顏真卿所著的書法理論。顏真卿本人所寫的書法理論並不多,傳之於後世的有《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余罷秩醴泉,特詣京洛,訪金吾長史張公,請師筆法……仆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皆不蒙傳授,人或問筆法者,皆大笑而已……仆因問裴儆:「足下師張史有何所得?」,曰:「但書得絹、屏、素數十軸,亦償請論筆法,惟言倍加功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

這是該篇書法論著的開頭一段,此時的顏真卿正值罷官時候,因此有時間在長安向張長史請教書法問題。這個張長史是誰呢?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旭。

如果加以考證推敲的話,顏真卿罷官是在天寶二年的時候,而此時的張旭已經是一個暮年老者,書法已經達到了孫過庭所說的「人書俱老」的境地了,也即張旭達到了藝術上的成熟。

比較有趣的是,張旭傳世不多的書法作品中,他的楷書作品《郎官石柱記》也是作於這一時間段內。考察張旭這一件楷書作品,可以看到張旭晚年書法的風采。

這一段記載大致是說顏真卿侍奉張旭很久了,但是仍然沒有得到所謂的筆法秘訣,因此向裴儆詢問情況,裴儆說他只得到了一些字帖,張旭只是告訴他說:要好好臨摹,並且用心領悟。

而再往下就是顏真卿和張旭的對話,經過一番努力,張旭終於認可了顏真卿,並且向他傳授筆法的內容。因此從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基本上可以推敲出來,顏真卿在技法上主要是師承了張旭這一派。

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顏真卿師承了張旭的筆法,那麼張旭是師承了誰的呢?答案只能往上追溯,那就是魏晉的二王。

(2)張旭和魏晉書法

張旭這個人一點都不簡單。但比較可惜的是現存關於張旭史料非常少,不管是五代的《唐書》還是北宋時期後來又編寫的《新唐書》,都對張旭的生平經歷記載、考證較少。僅僅是記載他喝醉酒後,創作狂草書法以及傳授筆法這兩件事情,且隻言片語,一帶而過。

後晉·劉昫等人在《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 文苑中》記載張旭只用了一句話:

時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旭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張顛。

後來北宋歐陽修等人編撰《新唐書》又將張旭的情況交代的稍微詳細了一些: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旭自言,始見公主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意,觀倡公孫舞劍器,得其神。後人論書,歐、虞、褚、陸,皆有異論,至旭,無非短者。傳其法,惟崔邈、顏真卿雲。」

基本上交代了張旭的筆法來源是他觀「擔夫爭道」、「公孫大娘舞劍」才得到的,實際上這有一定的傳奇性質,並不足以相信。

比較有意思的是,如果我們將《新唐書》和《舊唐書》聯繫起來,考察在張旭生平活動期間的交往,就會很清楚的發現,張旭的書法,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來自於魏晉時期的書法家,比如張芝。

在《晉書 王羲之傳》中,王羲之說他的書法和張芝相比不相上下,可見張芝書法的成就之高,而且張芝母親的身世也很值得推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

而陸、虞二人皆是王羲之書法的門徒。尤其是虞世南,他有一位老師,叫做智永。智永和尚大家都知道,是王羲之的後代。況且近代學者郭沫若曾經都一度懷疑過現存《蘭亭序》是智永和尚的手書,所以說,如果有人假設智永得到了二王書法的真傳,那一點都不為過。

三、顏真卿和二王書法以及魏晉筆法

所以,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智永和尚自然是王氏家族的筆法傳承者,但是他已經出家做了和尚,所以筆法外傳於虞世南,虞世南和他的外甥陸柬之又因為張旭母親的原因,很有可能將筆法傳給了張旭,況且張旭不可能在這樣的書香門第裡面放過這樣一個學習書法的好機會。另外,張旭對張芝的書法學習也將幫助他更為全面的認識、了解到魏晉筆法的神韻。

這樣一來,張旭在長安的裴儆府上傳授筆法,顏真卿學習到了張旭書法的真諦,得到了張旭的指點,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說,顏真卿「間接」的得到了二王筆法。

從這樣一條傳承關係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的士大夫社會裡面,一種技藝和文化前後之間的師承關係是多麼的緊密,這也在說明,任何一種文化和藝術,都必須建立於一定的前人基礎之上,創新的背後,是傳承在起作用。

所以,既然顏真卿的「師傅們」都是學習二王書法的高手,所以顏真卿如果不去研究、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那恐怕是難以想像的。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顏真卿必定是學習過二王書法的,不僅學過,而且有過深刻的體會,並且這一學習過程是在張旭的幫助下完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鄭板橋:「糊塗」人生不「油膩」
趙孟頫:集書法之大成,500年來,只此一人而已!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