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看你信過幾個?

2018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看你信過幾個?

1月16日,「典贊·2018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人民日報社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18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2018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看你信過幾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9年1月16日,在「典贊·2018科普中國」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揭曉2018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流言:人的體質有酸鹼之分

流言內容:人體「酸鹼體質說」是一條流傳甚廣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的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體質」造成的。因其迎合了部分人對待飲食和健康的某種心理,加上一些保健品商販的推波助瀾,經過反覆的傳播和再加工,儼然成為了一條流行的「醫學常識」,還造成了「鹼性體質更容易生兒子」等言論的流傳。

真相:人體調節酸鹼平衡的機制非常複雜,但體液酸鹼度總體上是十分穩定的,僅僅依靠吃某些食物就產生明顯的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人體血液正常的pH值是7.35~7.45,超出這個範圍,就是疾病狀態,需要針對性治療。換句話說,pH值異常是疾病的結果,而非導致疾病的原因。

本段由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沈迎建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足貼能夠吸附體內毒素 具有排毒功效

流言內容:足貼能夠將人身體細胞內滯留的毒素吸附出來,有效祛除身體毒素和濕氣。貼過足貼後,足貼會變黑,腳底出現的黑乎乎的物質就是吸附出來的「毒素」。足貼還能在短時間內消除皮膚色斑、痤瘡,改善便秘,消除口臭、足臭。此外,足貼還有降低血壓、血脂、血糖,提高皮膚光澤度,改善睡眠,延緩衰老等功效。

真相:其實這是商家的障眼法,只要往足貼上滴幾滴水,足貼就會變黑。因此,足貼變黑並不是排毒,而是汗濕了。人體排出「廢棄物」主要是通過糞便、尿液、呼吸、汗液、毛髮等途徑,腳底板並不是主要途徑。

本段由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時岩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咖啡致癌

流言內容:文章《星巴克最大丑聞曝光,全球媒體刷屏!每天喝進嘴裡的東西竟然致癌》再次在網上流傳,文章稱咖啡內含強烈致癌物丙烯醯胺。

真相:食物在高溫加熱時會產生微量丙烯醯胺,它被認為對實驗動物具有潛在致癌性。但中國人攝入的丙烯醯胺有近一半來自炒菜,咖啡並不是主要來源。同時,在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後認為,並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喝咖啡會增加人類患癌症的風險。2017年,國際癌症研究基金會(WRCF)發布的報告也指出,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喝咖啡會使人致癌。同時,有部分證據表明,咖啡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例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及肝癌。

本段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房間放洋蔥可防流感

流言內容:有一則故事稱,在歷史上某次流感疫情發作時,有一位醫生到各地農場去探視,他發現眾多農民及家庭難逃流感之襲,而有一戶人家卻出奇健康,原因是他們在家中每個房間內都放著一個沒有剝皮的洋蔥,有說法稱這是因為洋蔥吸收了病菌,因此使家人得以健康。另有說法表示,把洋蔥的兩頭切掉,插在叉子上,然後把叉子放在花瓶里,晚上放在病患身旁,第二天洋蔥變黑了就是洋蔥吸收、殺死流感病毒的表現。

真相:洋蔥中含有有機硫化物(辛辣味的來源),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流感是病毒感染造成的,洋蔥對病毒是沒有抑制作用的。流感是經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但是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大多可以在3~5天自愈。如果較重的病人可能會合併細菌、肺炎支原體、軍團菌感染,需要及時就醫。

本段由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顧海彤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接觸超市小票會致癌

流言內容:水杯、購物小票中雙酚A嚴重超標,這種物質有極大的致癌風險。建議大家接觸購物小票以後應注意洗手,且盡量不要長時間接觸,尤其是手上出汗或有油的時候。

真相:雖然購物小票上有雙酚A,但每克小票中的雙酚A含量僅為0.0139克,通過觸摸進入人體的量就更少了。以收銀員為例,每天接觸小票10小時,雙酚A的攝入量也比安全劑量低42倍。因此,消費者一天接觸幾張購物小票,致癌概率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本段由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沈迎建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科學家研發白菜價「神葯」 可延長壽命至150歲

流言內容:朋友圈中廣泛轉發的一篇文章——《重大!UNSW華裔研發神葯:5年內人類壽命將延長至150歲!白菜價,人人可買》稱,目前已研製出了能夠延長人類壽命至150歲的「神葯」,為了增加其說服力,文章還附上了原始英文媒體報道的截圖。

真相:2017年,David Sinclair和他的導師Leonard Guarente分別在Science和CELL雜誌發表了論文,介紹了對6月大的年輕小鼠和22個月大的老年鼠分別進行腹腔注射溶劑和NAD的前體物質NMN後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NMN在一定程度起到了逆轉生理老化、維持年輕體力的效果。

雖然動物試驗的結果很鼓舞人,但樣本數量過少,如果要證實同樣的效果能在人體復現,需要再做人體試驗,現在就吹噓其為返老還童的靈丹妙藥過於誇張、離譜。

本段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副主任醫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化學後備學科帶頭人宋歌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常吃米飯會誘發糖尿病

流言內容:網上有傳言稱,某項研究顯示,中國人和日本人每天吃3份以上白米飯,其中,吃白米飯多的人其糖尿病發生風險增加55%;而美國人每周只吃1~2份白米飯,糖尿病發生風險只增加12%。因而得出常吃白米飯是糖尿病的誘因。

真相:在中國,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愛吃面,但是對比整個糖尿病患病率的情況,北方人要明顯高於南方人;在日本,最近這些年與三四十年前相比,其大米的人均銷售量從120千克/年下降到大概60千克/年,但是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卻是明顯增加的。糖尿病是一個多因素引發的疾病,它和遺傳還有生活方式都有關。

本段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牛奶致癌

流言內容:「喝牛奶反而缺鈣」「奶品中含化學物質」「違抗自然遭天譴」等聲音在網上流傳,還有說法稱牛奶會使人性早熟、笨腦、縮短生命、激發癌細胞,十分危害健康。該謠言還列舉了眾多文獻依據,如坎貝爾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來增加可信度。

真相:「牛奶致癌」是公眾對一項實驗研究的錯誤解讀。該研究中,大鼠需要攝入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B1誘發癌症,同時比較吃酪蛋白(來自牛奶)飼料和大豆蛋白飼料的大鼠發生肝癌的情況,結果吃酪蛋白的大鼠患癌更多。實際上,如果沒有黃曲霉毒素誘發癌症,兩組大鼠都不會得肝癌,而且該研究的結論也不能直接外推到人。有關牛奶與癌症的流行病學調查證據也說明,當前膳食指南推薦的牛奶攝入量(約每天一杯)並不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本段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食鹽中含亞鐵氰化鉀 不可食用

流言內容:一篇網傳文章《鹽裡面加了亞鐵氰化鉀》稱,一位教授發現自己轉氨酶升高,總膽紅素升高,肌酐升高,他排查所吃的食品後認為「罪魁禍首」是鹽裡面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因此得出結論,中國國內的食鹽裡面含亞鐵氰化鉀,該物質有毒不可食用。

真相:亞鐵氰化鉀,別名黃血鹽鉀、黃血鹽,是一種淺黃色單斜體結晶或粉末,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亞鐵氰化鉀的化學性質很穩定,想要分解亞鐵氰化鉀,需要在400攝氏度下完成。人們平時在家做飯,溫度達到200攝氏度時,菜就已經燒焦了。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日常吃鹽的安全性。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專家委員會的評估數據,成年人每天至少攝入1.5毫克亞鐵氰化鉀才會損害健康。按照我國國家標準規定,食鹽中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的含量每公斤不得超過10毫克。按照這個標準來推算,每天要吃150克的食鹽,亞鐵氰化鉀的攝入量才會超過1.5毫克,而正常人一天吃的食鹽達到20克就非常咸了,所以正常食用食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本段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

流言:大蒜熗鍋會致癌

流言內容:網上熱傳大蒜熗鍋會把「好蒜」變成「毒蒜」,在用高火熗鍋時,大蒜會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丙烯醯胺,這是一種致癌物質,因此得出結論大蒜熗鍋會致癌。

真相:大蒜熗鍋過程中產生的丙烯醯胺,其實是食物發生「美拉德反應」的副產物。美拉德反應在食物加熱處理中普遍存在,因此丙烯醯胺在炒菜、焙烤食品、燒烤食品中也都存在。但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及香港食環署的科學意見,當前國人飲食中的丙烯醯胺尚不足以危害健康。當然,從膳食營養與健康的角度考慮,多蒸煮、少煎炸燒烤是更好的烹飪方式。

本段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

2018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看你信過幾個?

2018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看你信過幾個?

2018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看你信過幾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嚇人!大學生連續熬夜後長出「毛尾巴」!更可怕的是……
有線網路和WiFi,究竟哪個網速更快?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