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火鍋名稱的起源首先來自於「火」,即火鍋的能源。烹飪火鍋的能源,其演變和發展,在某種層面上見證了人類科技的進步。

從最古老的火,火鍋的能源越來越豐富,從炭火、煤氣、天然氣等。火鍋的燃料經歷了從木材、木炭到酒精、液化氣、天然氣、電磁爐的轉變,這些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一、火鍋的起源

火鍋除了火之外,就是鍋,它也是主要的餐具。人類從大約一萬年前,開始使用陶器,並用它來作為烹飪的主要器具。隨著社會的發展,火鍋的器具也在演變,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科技與文明發展程度及時代特徵。分析古代人類對烹飪器具的使用,陶制鼎或許就是古人最早使用的火鍋之一。

鼎的形狀首先表現為腹部特徵明顯,通常為鼓狀突起,下面有三個鼎足,最早是古人烹飪食物的主要器具。在爐灶用具等發明之前,使用鼎來煮食物,非常方便。鼎的鼓腹內可以容納水、肉、菜等各種食材,下面的三個鼎足作為支點,既穩定有方便生火,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非常高超。

古人將水注入陶鼎中,待水煮沸騰後,將肉類、各種食材等放入陶鼎中涮煮,這也許就是火鍋的雛形。整個鼎圓潤豐滿,可以同時滿足多人飲食,鼎的四周還雕刻著精美的裝飾圖案,表現了較高的審美追求。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三足陶鼎


二、西周時期的火鍋雛形

到了西周時期,隨著青銅器的流行,金屬火鍋開始在貴族之間出現,成為了貴族享受美食的一種器具。西周有一種供貴族使用的火鍋,當時叫鼎。鼎分上下兩層,上層可放置食物,下層是空的,可以生火,非常方便。到了西周時期,貴族開始享用金屬火鍋,而這些火鍋通常由青銅器組成。這種火鍋吃的時候實現了一人一鍋的功能,各自根據自己的飲食偏好,放置食材,涮煮食物,它是現代單人火鍋的雛形。這種鼎只供當時的貴族使用,平常百姓是無法享用的,連見識的機會都極少。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西周青銅鼎


三、漢代暖鍋最早的雛形

西漢時期,開始出現爐式的青銅器,也叫染杯、染爐等。日常生活中,這種染杯通常作為酒器的一種用來飲酒,但事實上,有時候它被用來涮煮食物,即火鍋的一種。從文字上分析,染與涮有共同的意思,所以染杯即指火鍋。

到東漢時,開始出現鑊斗,古人將它是放在火盆中,用炭火煮食物,味道非常鮮美,這也許就是暖鍋最早的雛形。下圖的龍把鐵鼎,在食物煮好後可以搬動,這一設計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下圖所示的龍把青銅鍋的鍋身為半球形,龍把造型優美細長,足部比較豐滿,兩者的對比比較明確,使得這個龍把青銅鍋在整體上造型豐滿、簡潔,而又不失生動。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漢代龍把鐵鼎


四、唐朝與現代火鍋的構造非常相似

唐朝時,出現了一種暖鍋,也可以算作當時的火鍋。唐朝是詩歌最為盛行的朝代,很多詩句就反應出吃火鍋的場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其中次句「紅泥小火爐」就是指陶制的「火鍋」,這首詩惟妙惟肖的描述出詩人圍坐在火爐旁邊,一邊飲酒一邊吃著「火鍋」的場景。

唐朝是中國古代經濟、文明最發達的時代,國力強盛,百姓生活富裕,唐朝百姓的餐桌也極為豐富,積累了豐富的飲食文化。下圖所示為一件唐三彩,它的造型已基本接近現在的通心式銅火鍋,分為鍋體、煙囪、支架,與現代火鍋的構造非常相似。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唐三彩火鍋


五、南宋出現「涮」和「蘸」這兩種火鍋最重要食用方法

南宋對於火鍋有過較為明確的記載,林洪在《山家清供》一書中提到吃火鍋的事情,有一次他到外地訪問老師,在途中撿到一隻兔子,可惜身邊沒有炊具可以烹飪。於是,老師告訴他,可以將底料等放入一個小鍋中,注入水,待水煮沸。將兔肉切成小片,放入小鍋中涮煮,並蘸上調料,非常美味。這段故事提到了「涮」和「蘸」這兩種火鍋最重要食用方法。

下圖所示的青銅器火鍋,底座為八角型,鍋體仿生了瓜瓣型,上部還有四個獸鈕,方便提攜,整體澆築。其造型比較有特徵,與一般火鍋的造型不同,它模仿了瓜果的造型,是一種典型的仿生設計方法,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青銅器火鍋


六、成吉思汗賜名「涮羊肉」火鍋

元朝開始,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由於蒙古人喜歡吃牛羊肉,於是就用火鍋來涮煮牛羊肉,現在流行的涮羊肉火鍋有可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元朝關於火鍋的傳說主要和帝王有關。一是傳說火鍋是成吉思汗發明的。成吉思汗非常喜歡吃羊肉,他征戰四方,為了吃到家鄉的羊肉,他命令廚師將將羊肉切成小塊,想吃時就將羊肉放在沸湯的鍋中煮熟食用。另外還有傳說,有一年冬天,成吉思汗的部隊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急行軍。當時他特別想吃一頓羊肉大餐,鑒於時間緊急,廚師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開水中很快就能燙熟,然後蘸上調料食用。

成吉思汗飽餐一頓之後,精神大振,對此記憶猶新。後來,成吉思汗登基之後,仍對此念念不忘,並賜名「涮羊肉」火鍋。


七、清代,皇宮貴族對火鍋的喜愛

到了清代,火鍋已經在民間非常流行,火鍋開始被普通的百姓享用。清代著名詩人、烹飪理論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有明確提到「火鍋」這一名稱,而且火鍋更是冬季宮廷必備可少的佳肴。據傳,嘉慶皇帝登基大擺「千叟宴」,所用火鍋接近1550個;慈禧太后最愛菊花火鍋,並對它讚不絕口。

這些都體現了皇宮貴族對火鍋的喜愛,也充分說明了火鍋的魅力所在。下圖為乾隆款瓷火鍋,藍底裝飾著群龍,清爽高雅,雍容華貴,是一件裝飾性藝術火鍋。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乾隆款瓷器火鍋


八、現在重慶火鍋中還有串串的身影

四川作家李頡人在其所著的《風土什志》中說,四川火鍋發源於重慶,最早源於長江、嘉陵江上的船工、縴夫的一種飲食習慣。這些勞工整體以賣苦力為生,根本沒有時間享受所謂的美味。這些棒棒們每到進餐時間,便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各自拿著串串往油鍋里一煮,煮熟就吃,吃飽後便急匆匆地離開。

現在重慶火鍋中還有串串的身影,不過其意義已經不同了,以前的串串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現在的串串更多的是對重慶人對過往的一種追憶吧。

由此可見,重慶的火鍋不僅代表所謂的美味,更多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它記載了當地的文化,既火鍋文化。火鍋已經超越了美食本身,演化成一種文化,並成為重慶人對悠久歷史的一種印記。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九、火鍋不僅是美食,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在重慶,吃火鍋是經常的事情,它吃的並不僅僅是美食,更多的是當地文化的表現,也是飲食文化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它甚至可以說吃的是一種文化,一種人際交往的習慣。

早期的重慶火鍋是拼桌在一起吃,一個大鍋中放著鐵皮的格子,各人在各自的格子中燙自己的菜,認識的、不認識的共吃一鍋湯。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在於氣氛濃烈,人們一邊吃著滾燙的火鍋,一邊交流,對促進人們之間的溝通有積極意義。現在的火鍋都是一家人或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享用一鍋食物,其樂融融。

參考文獻:

王仁湘《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和文化》;黃樹根《基於傳統火鍋對於現代火鍋造型的影響——以重慶火鍋為例》;張林《論傳統文化對飲食文化的影響》;熊四智,杜莉《舉著醉杯思吾蜀--重慶飲食文化縱橫》;鍾浩《重慶火鍋品牌視覺形象調查與研究》

「火鍋」為何深受國人的喜愛,其實我們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