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經濟內需增長乏力?這些數據才是真相

中國經濟內需增長乏力?這些數據才是真相

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近日,中國公布了2018年度經濟成績單,引起了外媒關注評論。美國《紐約時報》刊發文章《中國經濟會撞上「萬里長城」嗎?》認為,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於投資與消費的高度失衡:有著極高的投資,卻似乎沒有足夠的國內消費來合理解釋這樣的投資。這種觀點無非是「中國經濟內需增長乏力」論的老調重彈。隨著2018年中國經濟數據的公布,客觀事實給出了真實答案。

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是內需,而消費是其中的主動力。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萬億元之多,比上年增長9.0%。其中,居民消費持續升級提質,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佔比為44.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高3.9、3.2和1.4個百分點。消費的主動力角色進一步鞏固,2018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3.8個百分點。所以,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源於消費,而且,隨著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和消費需求不斷增長,消費的主動力角色只會越來越強。

供給和需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孿生兄弟,各自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從供給側來看,經濟結構優化為拉動新的需求、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鋼鐵、煤炭年度去產能任務提前完成,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都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持續升級,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2%,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服務業發揮了「穩定器」作用;在工業內部結構方面,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2.7和1.9個百分點,推動相關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此外,投資在拉動需求的同時,更加註重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例如,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比上年分別增長16.1%和11.1%,分別比製造業投資快6.6和1.6個百分點。

可以說,在消費增長和供給結構優化的支撐下,2018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中高速增長。當然,也需要看到,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尤其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不確定性增多,導致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透過現象抓根本,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

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如總量有餘而質量效益不高、供給體系不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等等、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一一解決。這意味著,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就此,2018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從《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到《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都可以看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舉,尤其是通過強化制度供給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實現需求引領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互促進,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中國是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中等收入群體4億多人,由此迸發的巨大消費潛力和消費需求,可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儘管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在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和供給側結構不斷優化的有力支撐下,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並能夠迎難而上,不斷實現新突破。

(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海外網智庫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為促進北海道旅遊 日本將推動復興「阿伊努人文化」
國台辦:台方若給陸配合理待遇 是向人性化邁出一步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