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求求你們,別再去兒童醫院了!

求求你們,別再去兒童醫院了!

每年的冬春季、一直是流感的高發的季節。

而自從入冬以來,南京的天氣,一直在降溫、降雨、降雪中來回輪換。儘管做父母的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孩子還是沒能躲過發燒、感冒的命運。

小編走訪了廣州路和河西的兒童醫院,發現現實的情況,遠比網上看到的要揪心。

1

自從進入剛廣州路之後,道路就變得擁堵起來,短短的幾百米,硬是開了5分鐘才到。醫院門口也是停滿了車輛。

挂號處,擠滿了抱著孩子,焦急等待的父母。根據之前官方媒體的報道,每天兩區的兒童醫院的接診量已破萬人大關。

這就意味著,光是挂號這第一步,就需要花掉你數個小時的時間。

整個醫院充斥著擁擠的人群、嬰兒撕心裂肺的哭鬧聲、還混著一股子消毒水的味道。這樣的環境,待上一分鐘,就覺得喘不過氣來!

媽媽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買了一串小氣球讓孩子拿在手中,自己卻累地蹲了下來。

更難的是一個人帶著孩子來醫院看病,一邊要哄著孩子,一邊要完成挂號、等號、就診、檢查、輸液等一系列動作。

2樓的輸液科,也是人擠人。經過了漫長的排隊、等待,孩子和家長早就精疲力竭了。不過相較於那些還在叫號、排隊、等待的人來說是幸運的。

輸液室的人太多了,無奈只能拿著從樓下買的衣叉,用手托舉著吊瓶,而這一舉就是2-3個小時。

更多的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可能是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很多人都自帶了小馬扎。

一娃生病,全家都要跟著揪心,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02

醫院人滿為患,孩子受苦,家長受累 。而奮鬥在前線的醫生也是繃緊了一根弦。

很多醫生忙到忘記喝水、沒時間上廁所,更別提休息了。省一分鐘,就能多接診一個孩子,多讓一個家長安心。

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到兩個孩子,而兒科醫生每天需要面對千百個孩子。高強度的接診、超負荷的工作,讓很多醫生病倒了。

遇到脾氣暴躁的家長,也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一個醫生朋友在朋友圈說,其實苦點累點都沒啥。「最」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家長被流感嚇壞了,孩子受了涼,打了幾個噴嚏,就往醫院送。

前天遇到這樣一個家長,帶著孩子排了三四個小時的隊,最後給孩子開了點葯、囑咐他讓孩子多喝熱水,注意保暖就讓他回去了。

張先生家住浦口,前兩天孩子發燒、還出現了嘔吐的癥狀,他今天趕忙請假帶著孩子來兒童醫院治療,光是單程就花了2個多小時。

早上來的,結果快到中午了還沒排上他。心裏面急的不行,孩子怎麼耽誤地起。

其實這樣的情況很多,流感之下,人人自危!

兒童醫院,在家長心中,是「最」專業的,這裡有「最」好的兒科醫生。不論孩子是普通感冒、還是重流感,來這裡為的就是一個放心,畢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但是大量患病兒童紛紛湧向兒童醫院、反而會造成整體的就醫環境質量降低!

03

兒童醫院的醫生提醒:這種人口高密度的地方,容易交叉感染。

擁擠的人群、不流通的空氣、大量患病的孩子。健壯的成年人,待在這樣的環境中都吃不消,不多久都會覺得頭暈、胸悶。

更何況是抵抗能力弱、本身又不舒服的孩子。

其實,不管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能不去人多的地方,就不要去。

因為孩子可能本來只是病毒感染,萬一去了交叉細菌感染,從上呼吸道感染惡化到下呼吸道感染就麻煩了!

更何況,不是所有的感冒都是流感。大家可以對照下表看一下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區別。

可見,如果是普通感冒,護理得當的話,孩子3-5天即可痊癒。

另外,小編還有幾點建議給大家:

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別忘了給孩子帶口罩,尤其是人流量大的醫院,很容易交叉感染

注重預防,同時自己多掌握一些基礎的護理知識

很多醫院都有兒科夜間急診,不是只有兒童醫院,及時有效的治療「最」重要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高熱不退(可出現高熱39-40度)、咳嗽劇烈、煩躁不安、全身乏力、嘔吐、腹瀉等癥狀,也可就近到下列醫院及時就醫!

而且這些醫院也都有兒科夜間急診哦~

城中地區:中大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只接診出生一月內的新生兒)、八一醫院、江蘇省中醫院

城南地區: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市中醫院

河西地區: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分院,明基醫院

城西地區: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南醫大二附院東院

城北地區: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南京邁皋橋醫院

城東地區: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在流感高發的季節,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工作!

?END?

圖片來源∣南京發布、網路

南京頭條整理髮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不管有沒有更新微信,

大家說小編的文章好不好看?

據說點了」好看」的人會變好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頭條 的精彩文章:

我國最危險的棧道,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700多年前就已經建成

TAG:南京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