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黃芪的應用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黃芪的應用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金匱要略》

風濕,脈浮還在表嘛,可他這有個特殊地方,身重,他偏於濕,如果我們這個肌肉這個組織裡頭是濕多,他就感覺沉,所以凡是身重大概都是濕多,偏於濕多。

同時呢這表也虛,汗出惡風,所以用防己黃耆湯,這個你用這個麻黃湯不行,是吧,無論是麻黃加朮,或者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全不行,那些都得是無汗的。

那麼這個呢,用桂枝湯行不行?也不行,主要的它是表虛。

這個黃芪的應用啊我們來把它談一談,這個黃芪呀,我們一般說是補氣,這都是錯的,你們看看這個《本經》就知道了,《本經》說主大風、惡瘡,什麼叫做大風?

它就是人怕風的厲害,這古人認為怕風就是風邪,實際不是,他就是表太虛了。這個氣虛呀,咱們把它通變一下呀就是表虛,那麼什麼叫表虛?

就是正氣不充於表,也就是說是皮膚這個地方太虛啦,按照現在的這個生理的話說呢就是皮膚營養不好、營養不良。

而根據古人這種最正確的觀點呢,你哪地方虛哪病啊來那,所以病之所湊,其氣必虛嘛,因為皮膚虛,濕也好,咱們說很頑固的黃也好,再就是惡瘡。

他不會好的,他營養不好,他這個氣呀不足於表,不足以把邪驅逐出去,所以這個時候要用黃芪,黃芪補氣是指這個說的,所以咱們這十全大補那不是開玩笑,表氣不虛不能用。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黃芪的應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見過一個人,也是個老醫生,他自己得肺癌就是大量用黃耆,我說你找死呀,這個肺萬萬不能用黃芪,你們一想就知道了,我們剛剛講出汗,這個麻黃為什麼治喘呢?

他就是排泄這個廢物啊,我剛剛說有兩個,一個由汗,一個由小便,還有一個就是由呼吸,就是肺,你這個皮表閉塞嘛,應該從皮表排出的東西呀都加到肺上了,所以就喘。

因為毒素的刺激,這個肺臟就受不了了,那你要解表,還讓它走這個道,咳喘就減輕了,麻黃治喘是這麼一個道理。

那麼肺結核呢,他這個病把皮表堵塞了,把這個沉重的負擔都加到肺上了,你越實表越壞,所以用黃芪來補氣這個毛病是大的很啊。

尤其這肺結核在末期的上氣不接下氣,認為他氣虛了,人蔘、黃耆往上開吧,這人死的非快不可,那是毫無問題的,所以它不能治那個病。

那麼這一段是說明這個問題,認為這個皮膚虛呀,汗也收攝不了了,四面汗出,而且惡風啊,特別敏感啊,這個我們在臨床上啊也曾經遇到過,我是遇到過。

這人怕風怕的厲害呀,你這屋子本來沒風的,假若真正有這麼一個表虛的人吶,他汗先流了,你拿個扇子搧他都受不了。

所以這裡特別擱一個汗出惡風者,這純粹是表虛,而濕啊特別的去不了,濕積累得多,身上特別重,那麼這個治療呢與上邊就不一樣了。

要擱大量去濕去水的葯,同時啊還要擱治皮膚虛的葯,要把它恢復過來,不恢復的那濕還要來呢,所以他用這個防己黃芪湯。

這個防己黃芪湯啊,是防己、朮,這兩個去濕利尿啊,力量都很大了,同時呢,和黃芪、甘草,也有生薑和大棗,這個他就擱到這個裡面,做引子用。

這個方子這個,大概也經過後世給以改變的,咱們開其實就是把這個生薑、大棗開里就完了,他這個煎法呢,挺特別的,他說把上邊這個葯啊啊都把它挫了,像麻豆那麼大。

每抄五錢匕,一回呀,用五錢匕,就把這個四味葯的這個豆大的這麼一個,挫這麼大,一回用五錢匕,五錢匕就是不到一兩啊,是半兩。

這個匕就是古人取葯的這麼一個器皿,這個器皿有一定的量,有一錢匕、有五錢匕的,十錢是一兩啊,這也就是半兩啊,另外呢加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水呀,一杯半,煎剩杯的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黃這裡頭要不了的,這都不好,要不得的,這個加味都後人搞的,這個方子都經過後人手啦,在仲景那沒有加生薑四片、大棗一枚的,沒有這個的。

這個經過後人手啦這個瞎改的這個,咱們要用呢,要用防己用量也較小的用一兩,白朮七錢半,那我們用啊防己、白朮都可以擱10克,這個黃耆呢多擱點也行,可以擱12克。

甘草可以少擱一點,因為這個去濕啊,甘草這個東西它不利小便,所以小便要是少,它就不能多用,擱3克或者擱6克都可以,大棗起碼擱3個,這個姜呢也可以擱4克。

它這個都是經過後人這麼搞的,這個加味呢更要不得了,胃中不和加芍藥,張仲景治胃不和沒有加芍藥的。

你們看哪一個裡頭有,所以這個我向來不加,這個加味,都信不得的,而且這個方子根本沒有麻黃證,他真是像他那個書上那麼喘,那怎麼……呢,以麻黃為主要的配伍的方劑,那絕不是這個基礎的。

那個風濕關節疼有喘的,那麼頭一個就是,第二一個也是,那是麻黃配劑,他絕不在這個基礎上來加這個,這是瞎扯,表又虛又實,哪有那這個事啊,根本就沒理,這個麻黃是表實,無汗他用麻黃,他既出汗你用哪味麻黃?

他即出汗也不會影響到肺上,那影響了也不是表證,所以這個加味呀,他這個書和傷寒論,這個加味的的法子,這我一概不加,不講這個東西。那麼這個方子就按我剛才說的咱們做湯劑用啊挺好,這個我用過。

身重他濕重,濕重就想他多去濕,這個濕重,同時呢惡風特別敏感,汗出得表虛得厲害非擱黃耆不可,不擱濕去不了。

這一段講的挺好,他說這三個方子啊,雖然都是一個風濕在表,各個不一樣,麻黃加朮,以麻黃甘草湯為主劑加杏仁、薏仁米,那麼與底下這個黃耆劑,這個我們在這個臨床上啊,治這個風濕關節在起初的時候常用。

所以他舉這麼三個例子,概括一切嗎?當然不概括,這樣的方子有別的,那麼也有桂枝湯加黃耆的,桂枝湯證表特別虛,他有關節疼痛,那也可以桂枝湯加黃芪。

我也用過這個,所以這臨床上啊,我們還是要根據這個具體分析,具體用藥,那麼這個方劑呀,就是在傷寒論這個方劑,大家有時間還要好好看一看。這個方劑就是表虛,身特別重,惡風特別敏感而汗出者,用這個方子。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黃芪的應用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黃芪的應用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黃芪的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道經方 的精彩文章:

上海交大的教授:體內多這種細菌,高血壓、糖尿病可自愈!可是中醫早就提出過……
一副小建中湯改善心慌、心悸,你行嗎?

TAG:小道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