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場死傷本是常事,但三國一人為報父仇,不惜在破蜀後滅關羽滿門

戰場死傷本是常事,但三國一人為報父仇,不惜在破蜀後滅關羽滿門

在戰場上,死傷本是常事,極少聽見在戰後還去尋仇的,除非雙方是打成了血仇,但那也是一方不倒下誓不罷休;而在三國時期,卻也發生了這樣的一件異事,而且還是和關羽有關,有人在滅蜀後,不顧倫理道德,將關羽後人全滅了。

戰場死傷本是常事,但三國一人為報父仇,不惜在破蜀後滅關羽滿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人就是龐會,乃是龐德的兒子;龐德起初是馬騰帳下將軍,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後又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

每次出征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但是在馬超投奔劉備的時候,由於龐德病了,所以沒能跟隨一起,後被迫投降了曹操;在襄樊之戰期間,龐德隨於禁率大軍去援助曹仁。

戰場死傷本是常事,但三國一人為報父仇,不惜在破蜀後滅關羽滿門

兩軍對壘期間,龐德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後由於當地發生了霖雨水災,曹軍被困。關羽趁機進攻,龐德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

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這本是極為正常的戰場行為,敵將寧死不降,而戰事緊急,難道關羽還要細心呵護的照料龐德?讓龐德回去以後再次與之為敵?

戰場死傷本是常事,但三國一人為報父仇,不惜在破蜀後滅關羽滿門

而且關羽在龐德死後對其屍首較為尊重,沒有丟棄或毀屍,而是第一時間對其進行了埋葬或者轉移安葬。可以總結說,關羽對待龐德,曾以理相勸其歸降,那麼降則收納,拒則斬首,是當時歷史戰爭中的普遍規則。

龐德可謂為國事而死,二人並無私仇。並且關羽在遭到龐德的辱罵之後,亦然善待了其屍首,可謂仁義,不失大將之風。而觀龐德,在戰敗被俘之後,關羽以理相降,其卻辱罵關羽以及劉備。相比之下,氣質上則顯得失智。

戰場死傷本是常事,但三國一人為報父仇,不惜在破蜀後滅關羽滿門

沒過多久,本來形勢大好的關羽,被東吳背後偷襲,呂蒙白衣渡江,奪了荊州,並與曹魏徐晃等人夾擊關羽,導致關羽功虧一簣,最終敗走麥城,後被殺;按理說,這前輩的恩恩怨怨已了,但是龐德的兒子不這麼想啊,殺父之仇怎能不報?

由於龐德是英勇負義,所以曹魏對龐德的後人極為照料,在高貴鄉公的傳記中可看出龐會有先父的勇烈之風,是一位不錯的將領,而且和父親一樣對曹魏忠誠。而且還因諸葛誕反叛時,作戰勇猛,因其戰功進封為會爵鄉侯。

戰場死傷本是常事,但三國一人為報父仇,不惜在破蜀後滅關羽滿門

後來在破蜀之戰時,龐會也加入了其中,並在破蜀之後,將關羽的後人盡數滅盡;在公元263年破蜀時,樊城之戰已經過去44年了,可推算龐會當時至少是近50歲的老人了,甚至更高,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中國古代,他已是一位很高齡的老者老將。

在時隔這麼久遠的時間之後,他依然沒有忘記殺父的仇恨,在此殺盡關羽後人以報父仇,不禁令人感到這仇恨之可怕。哎,也是關羽倒霉,看看張飛、趙雲等人,一生殺了多少武將,卻也沒碰到龐會這般公報私仇之輩,不過應該也有關氏族人在那場劫難之中僥倖逃脫,否則也不會關氏後人流傳於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相對於八大親傳弟子,明顯通天教主麾下的隨侍七仙結局要好很多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