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松力生物:為人體組織「缺口」搭一座康復「橋」|創業

松力生物:為人體組織「缺口」搭一座康復「橋」|創業

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在組織缺損的地方搭了一座橋,牽引旁邊的新生組織完成銜接,然後新材料功成身退。

2008 年奧運會,劉翔因跟腱受損而退賽,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代中國飛人不能再繼續創造奇蹟,令人深感遺憾。

今天,這種悲劇已經可以有效避免。因為松力生物自主研發的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已經可以幫助先天性缺損和外傷導致的組織缺損再生成人體自身健康組織。

松力生物成立於 2002 年,花費了十多年時間致力於生物材料的創新。其創新成果是一個以松力纖維蛋白原為基礎的技術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松力的纖維蛋白原是從豬血漿中提取的,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而松力的纖維蛋白原+可吸收材料製成的靜電紡超親水生物複合材料,則可製成文章開頭提到的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簡單來說,通過這個平台,松力能夠開發出一系列的生物外科學產品,涵蓋藥品(生物製品)和 III類醫療器械(生物材料)兩大類。

目前,其已經開發了一系列的 III 類醫療器械,如生物補片、生物人工韌帶等,治療領域涵蓋:腹股溝疝、腹壁切口疝、盆底脫垂、韌帶、肩袖、半月板損傷、骨缺損等組織受損修復需求。

那麼,松力生物的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創新?松力生物的創始人何紅兵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解釋——「搭橋」,即松力新材料在組織缺損的地方搭了一座橋,牽引旁邊的新生組織完成銜接,然後新材料功成身退地降解掉。

松力的生物新材料可以說是很多疾病患者的福音,如腹股溝疝患者。研究人員透露了一組數據,中國每年有 500 萬例新發的腹股溝疝病人,90% 發生於男性。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開展腹股溝疝手術近 200 萬台。我們可以形象地理解為,這種手術就是用一塊補片來補上下腹壁與大腿交界的三角區出現的一個「漏洞」。據悉,組織缺損的修補方法一般有四種:

  • 一:採用自體組織修復,簡單來說就是就是拆東牆補西牆——修復了舊的缺損,又製造了新的損傷。
  • 二:同種異體材料,即採用人類屍體的組織。這種組織來源有限,也有可能導致朊蛋白(瘋牛病的病原)的傳播。
  • 三:傳統的動物組織生物支架材料:該材料需要脫細胞這樣的複雜過程,而且強度不夠,需要將材料進行交聯固定或基層疊加,所以成本較高。萬一細胞脫不幹凈,會有疾病傳播風險,且再生質量不好。
  • 四:合成材料補片(如聚丙烯疝修補補片,即塑料):由於成本低廉,應用範圍最廣。但是,這種材料不會降解,作為異物終生殘留在體內,機體會產生排異反應,導致遠期不良反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疝修補術後疼痛綜合症。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疼痛、麻木、感覺遲鈍和感覺過敏等現象,異物材料可能會堵塞輸精管和支配睾丸的血管、損傷支配下腹部的神經,導致睾丸萎縮、不孕、性生活疼痛等情況。

而松力生物的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仿生人體細胞外基質。植入以後,經過組織重塑,長成自體的組織,在這個過程中這個材料本身會逐漸降解,最後被完全吸收。「我們在臨床實驗中的數據表現是,2 至 3 個月內,患者就可以長成自己的組織。」他說。

與其他材料相比,松力生物平台技術材料有明顯的優勢。研究人員介紹道:

  • 一:本身不含細胞成分,避免了因脫細胞不徹底、細胞殘留導致的免疫反應風險,減少相應的遠期併發症的危險性;
  • 二:靜電紡工藝,通過調節工藝參數,可以獲得預期的強度和降解再生速率;
  • 三:產品形狀規格不受原材料限制,有利於滿足臨床應用的不同需求。

當然,松力生物的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的創新與突破,也獲得了來自醫療專業領域和政府的重視與認可,同時,相關機構也為其開啟「綠燈」,其已經於 2015 年獲准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據悉,目前,腹股溝疝修補補片已經獲得了國家葯監的認證,正在快速推向市場。

松力生物:為人體組織「缺口」搭一座康復「橋」|創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生物人工韌帶方面,由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趙金忠教授牽頭,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承擔單位的 2018 年度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誘導韌帶再生的高強度植入物系統的研發」項目啟動會去年 12 月份正式啟動。公司負責人預計,該產品將在 2021 年底獲得國家葯監的認證。

這些成果與松力生物的創始人何紅兵息息相關。其致力於組織工程和生物外科學研發二十多年。值得一提的是,1995 年,何紅兵在國際上成功建立了用於人體的第一代動物源性纖維蛋白膠(Fibrin Sealant)生產工藝,其之前創辦的公司被美國強生收購。

大多醫療企業都有必經的較長生長期,優秀的醫療創新公司往往會有很多年的沉澱。松力生物埋頭研發了十幾年的過程中,也獲得了來自資本的助力。其已經完成 D 輪融資,數輪融資近4 億元。拿到國家葯監的認證對於松力生物來說則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接下來產品則可大規模商業化。

「審批周期很難把握、臨床試驗資金大、進醫院需要一個過程。」何紅兵坦言,產品研發的路上依舊存在大量的問題和挑戰。所以,她希望有新的融資進來,可以助力產品市場推廣、產品臨床實驗、新品研發、擴大產能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點科技 的精彩文章:

AR 眼鏡初創公司 North 接手英特爾已經放棄的 Vaunt 智能眼鏡項目
榮耀V20:你從這個洞里看見了什麼?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