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最牛槍械,一天殺敵6萬,為啥李鴻章開始看不上?原因很簡單

一戰最牛槍械,一天殺敵6萬,為啥李鴻章開始看不上?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在一戰爆發前夕的時候,重機槍這類殺傷威力兇猛的武器,其實在少量國家的軍隊中已經裝備了,特別是一款名叫馬克沁的重機槍作戰最牛,被廣泛使用。據史料記載,該機槍是在1883年被一名馬克沁美國槍械大師發明了出來,同年申請了專利,並且在1884年的時候正式推出,一經亮相,該武器持續旺盛的火力和兇悍的攻擊力,就深受各國軍隊的青睞,為此各國都爭相採購和引進仿製。

該槍械口徑為 11.43毫米,整體質量為54.4斤(作戰需要兩名士兵協同方可),每分鐘可傾瀉600發子彈,採用彈帶供彈。後來隨著一戰的爆發,英國軍隊首先將該武器投放在與蘇魯士士兵的首場戰爭中。在這場戰役中,英軍僅靠著2個小分隊,4挺馬克沁,就順利狙殺了三千多名敵軍,該槍械可謂初戰告捷,大出風頭。而該槍械名揚天下,是在一戰時期最殘酷、陣勢規模最宏達、參與人數最多、傷亡最慘重、戰鬥最激烈的著名索姆河戰役中。

在這場血腥的戰役中,德軍也採用了馬克沁重機槍為陸軍的主力武器,在與英軍的作戰中,該槍械製造了最高的殺戮紀錄,一天的時間,德軍的馬克沁就讓6萬多名英軍永遠沉睡在這片土地上,頓時血流成河,該戰役也是一戰傷亡最慘重的。可見該槍械的不俗威力,為此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外號叫做「戰場收割機」,從此該槍械被全球上百個國家進口和仿製,開始頻頻在戰鬥中亮相,被稱作一戰最牛、最強機槍。

該槍械起初在倫敦武器展覽的時候,清朝政府也對其青睞有加,當時在場的人物就是李鴻章,不過李鴻章卻沒有將它購買;要知道在實驗現場的時候,該槍械當著全世界代表人的面,一次掃射就將大樹給攔腰折斷了。很多人都覺得當年清朝政府有那麼多的錢,為何不大量購買馬克沁裝備到部隊當中呢?同樣也有人覺得當時的清朝太過狂妄,瞧不起這挺機槍,但真實原因其實不是這樣的。

雖然該槍械推出幾年後,李鴻章猶豫了再三還是決定購買了幾挺裝備清軍;至於為何一開始沒有採購,答案很簡單,就是李鴻章覺得該武器射速過快,這就意味是每分每秒都是在消耗錢;而當時的清政府腐敗、慈禧又敗家,因此軍費並不寬裕,並且沒有屬於自己成熟的工業,製造子彈就是一個大問題。後來李鴻章用僅有的幾挺馬克沁機槍讓兵工廠仿製了屬於自己的機槍,但是因其內部結構比較複雜也並沒有得到量產,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裝備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奇特手槍:第2把赫赫有名,八路軍製造,外形很獨特
全球「最毒」名劍:第2跟魚骨頭有關,是明朝錦衣衛的最愛

TAG:武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