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代人個個都在說「解壓」,如何解壓也成了一種新玄學|100 個生活大問題

當代人個個都在說「解壓」,如何解壓也成了一種新玄學|100 個生活大問題

當代人個個都在說「解壓」,如何解壓也成了一種新玄學|100 個生活大問題

身為一個當代人,如果說有哪種感受真的能稱得上「時代病」的話,那大概就只有「壓力」了。

「春節」就是個典型的壓力大爆發時間點。每到這個時間段,都有人忙著搜集「春節通關攻略」的素材,試圖應付各路親戚發出的「工資多少」「談沒談對象」「房子買在哪了」「啥時候領證」「怎麼還不生二胎」之類靈魂之問;未成年人的日子可能會好過一些,但也同樣迴避不了諸如「考得怎麼樣」「這麼大咋還不會叫人」「電視里這些英語你都聽得懂嗎」之類的才藝大考驗。

簡而言之,不管你是什麼年紀,在那一周都得面臨若干回「被幾個一年只見一次的人全方位打量自己的人生」的壓力。

即使春節過去了,這種困擾也不會消失,而是具化成為日常生活里無數個小難題,也就是那些雖然看上去沒那麼要命、但你在日常生活中也沒少接觸的「小型壓力」。比如我們曾經討論過的線上社交壓力(「群里發紅包,秒點會不會不太禮貌?」)、壞消息壓力(每天早上看到太多負面新聞感覺世界都要坍塌)、信息不足壓力(總怕自己錯過了什麼有用的消息)、信息過載壓力(走到哪裡都能被熱點佔據全部視線)、人際互惠壓力(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善意而感到不安)、工作後壓力(下班了也不能下線)……等等。

當意識到這些「小型壓力」的人數達到相當規模的時候,「解壓」的需求自然也應運而生,有些還成為一時的商業流行。比如,2013 年的亞馬遜暢銷榜榜首《秘密花園》不僅全球銷量超過 200 萬冊,還帶動了整個成人塗色書的市場;2016 年,指尖魔方 Fidget Cube 在 Kickstarter 曾經引發集資熱潮,原計劃籌款 1.5 萬,最終卻募集到了六百多萬美金;2018 年排名前十的正念/冥想類「健康」app,在同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收入比 2017 年同期增加了 170%。

不僅是商品,那些「藉助簡化生活來釋放不必要的壓力」的理念在全世界也頗有市場,不管是斷舍離、極簡主義 Minimalism、北歐生活哲學,還是前不久興起的「不買」運動,最開始也許是某種「哲學思想」,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包裝和演變,最後能被大眾記住的,往往還是跟「消費」有關的那部分——當然這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效仿的那部分。

當代人個個都在說「解壓」,如何解壓也成了一種新玄學|100 個生活大問題

從物質到精神,各種「解壓方式」的成功推廣,又引出了另一個被人們提出過無數遍的迷思:「壓」真的是可以被這樣「解」的嗎?沉重的生存壓力,它們十有八九解不了(這部分現在有被知識付費接管的趨勢),即便作為日常紓壓,似乎也不是人人都買賬:有人覺得塗色書非但不解壓還引發手殘和密恐、有人覺得斷舍離等於瞎省錢+扔東西,還有人覺得正念其實跟無所事事浪費光陰也沒多大區別……我們唯一能得到的共識大概就是,壓力就像呼吸,你做點什麼或不做點什麼,只要生活中還有一絲失控、等待或未知,它就會跟你如影隨形。「解壓」與其說是種辦法,不如說是種玄學。

不過,人類對玄學總是有謎之熱情的。運動、冥想、閱讀之類的古典學派不適合沒毅力的當代懶人,更何況有些壓力太過微妙其實用不著這麼鄭重其事對待,於是大家又發明了一些見縫插針就地取材的「快」解壓:覺得手機上的未讀小紅點看著不舒服,就把它們一次性全清掉;包東西的氣泡紙好像也蠻好玩,就攢上一打邊看肥皂劇邊一個個捏爆;把文具按照顏色碼放整齊可以獲得成就感,就專挑 deadline 前一天把家裡集中拾掇一遍。錢跟人生反正控制不了不如放一邊,先反其道而行之,專心照顧那些最容易下手的「第一世界問題」,只要能讓人有哪怕一秒鐘的快樂,也算行之有效。

為了了解大家除了吃東西/打遊戲/睡覺之外都是怎麼進行自我放鬆的,好奇心研究所發布了多個開放式調查,包括「你都嘗試過哪些號稱能逃離焦慮,但對你沒啥用的事物?」「你都觀察到過哪些自我催眠式社交行為?」「如今做哪些事,會讓你有一種解壓感?」等等。根據大家的回答,我們在這裡總結了一部分當代青年常用解壓手段(但並不保證它們的有效性),包括:

一些看上去可能好使的

1. 欣賞一段 ASMR

從 2016 年火起來的 ASMR在2018 年依舊是Instagram 最火的 niche trend,它可以模擬出剪頭髮、清理耳朵、吃東西等聽覺體驗。據說觀看/聆聽視頻會引發 ASMR 效果,進而緩解觀者的焦慮情緒、幫助入睡。

現在國內的視頻網站上也有不少 ASMR,你只要稍微找幾段體會一下就能發現,當代人的放鬆 point 真的很迷:看人切肥皂、玩水晶泥能解壓,盯人吃東西、拆快遞能解壓,連隔著屏幕研究貓怎麼舔水都能解壓……堪稱看山不是山的新時代格物致知。

2. 戴一隻降噪耳機

成年人自帶結界三原則:下雨時打傘,大太陽時戴墨鏡,無雨無晴戴耳機。用降噪耳機聽音樂,可以營造一種「在我的 bgm 里沒人能戰勝我自己」的氛圍,某種程度上也能減少社恐們害怕聒噪和「就是不想跟人說話」的社交壓力。

3. 看一部土味視頻

2018 年堪稱土味之年,各種相關段子/新聞/視頻/表情包被網友們互相拋接,成為大家心中的快樂源泉,從吃竹鼠的「漂亮警告」到走紅於快手的「耿哥出品必屬廢品」,都用跳脫的方式展示了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真實」和鬆弛,從追求「有用」到接受「無用之用」,解放了對精緻和效率的過分在意,也算是對現實生活的一次小型出走或放空。

4. 養一盆植物

植物對居住、生長條件的要求一般比寵物低,更何況每天給綠植澆水還能獲得真實的運動量。對於大多獨自生活的城市空巢青年們來說,照顧一個小生命不僅緩解孤獨,被自己親手養大的植物包圍還能帶來一種類似家的感覺。即使你自己不養,也能在 Instagram 裡面 #plantshelfie 之類的熱門標籤下,看到博主們展示的很多植物布置方式,以及主要的「網紅植物」品種。

不過我們還是要再次倡議,植物殺手請不要從多肉養起。

5. 轉發一條錦鯉

「轉發這個xxx,你工作失誤也能升職加薪」,製作/轉發看似迷信的表情包既可以表達自己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無力感,還能恰到好處地暗示「我喪歸喪,其實還是有在緊跟流行的」,非常適合當代青年營造一種「積極廢人」的形象。

然而,如果你平常對外的形象是冷淡理智型的話,這個法子就不太適用了,轉發之後非但加重人設包袱,可能還會得到朋友們的親切問候「你被盜號了嗎」。

6. 追一部「爽」劇

不管是清宮女主還是玄幻修仙,「爽」劇基本沒什麼邏輯,純靠「大快人心」的高能情節取勝,算是給人們日常生活里隱忍不發的怨念找了個出口( 廣義上說,那些以「懟霸座乘客」「痛斥某某某」「爛片大吐槽」為賣點的視頻走的也是類似的路線)。講白了,看爽劇其實跟逛 porn site 是一回事,情節不重要,開心就好。

7. 買一件三十塊包郵的網紅玩具

買買買能緩解壓力可能是真的。2014 年發表在《消費者心理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認為,做出購物選擇有助於恢復對個人環境的個人控制感並減少悲傷。但也有調查稱,如果你只是為了炫耀或者想通過購物來填充內心的話,購物的快樂會直線降低,最後只能收穫更多的無聊,而無聊和空虛會導致需要獲取更多的東西來填補空白。

但如果你實在管不住自己消費的手,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案可能是:購入一款價格友好且充滿民間智慧的當紅玩具,比如頭部馬殺雞/小豬佩奇腕錶/迷你跳樓機(對了,巨型 Enter 鍵盤按鈕也很令人欣賞),不僅能把購物和惡趣味結合,還能送給同樣壓力很大的同事朋友聯絡感情,堪稱惠而不費。

當然了,只要打開購物 app 就有可能會陷入 window shopping,進而導致更加不開心,這個風險你還是不能忽視的。

當代人個個都在說「解壓」,如何解壓也成了一種新玄學|100 個生活大問題

8. 把手放到米缸里攪拌一分鐘

跟捏速食麵、掰巧克力並稱三大最省錢解壓手段(但並不建議你在超市裡這樣做)。

一些大概率不會成功的

9. 進行為期一天的家務/斷舍離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以 procrastibaking(拖延式烘焙)為代表的拖延式幹家務,特點是「精細緩慢且需要全身心專註」。同理,有人會在壓力太大時整理東西、刷馬桶、打掃衛生,甚至去商場貨架疊衣服,以圖藉此緩解碎片化焦慮和注意力分散的壓力。如果你收拾完了東西想再進一步斷舍離,只需打開日本「家政女皇」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所寫的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照做就行,書中洋洋洒洒列了接近 100 種「通過歸置東西重拾對生活的控制感」的方法。

這招乍看似乎是解壓清掃兩不誤再美好不過,但我們還是得說一句,用幹家務逃避正事不夠實際,畢竟 deadline 永遠都是死線一條。如果你早已習慣了那種「東西放哪我心裡有數就行」的凌亂美,再加上全程還得思索啥該扔啥不該扔,這種以花功夫著稱的方法可能會讓你壓力更大也說不定。

10. 體驗一次 Hygge

Hygge 出自丹麥語,直譯成中文的意思是「舒適愜意的」。它被認為是丹麥人的生活核心——或者說,「中產階級新生活哲學」。有人說這是一種以 「手工製作、自然樸素、田園氣質」 為關鍵詞、意在「令你感受生活美好」的人生態度。為了達成Hygge,你可能需要進行織毛衣(更優雅的說法是「布藝」)、喝茶(注意得是草本茶或 Pukka 藥茶)、買一套(法蘭絨)睡衣再裹著(同樣價值不菲的)毛毯吃一碗(安慰人心的)燕麥粥等若干活動。總體而言跟近兩年大行其道的「effortless」「莫蘭迪」風格一脈相承。

以及,如果你真的很想實踐北歐活法的話,這種美好生活方式模板其實還有個三件套:瑞典 lagom 原則+日本沖繩生活哲學 ikigai +丹麥小確幸 hygge。至於它們到底好不好用,誠懇地說,你可能得先問問你的工資卡。

11. 逛一次解壓展/解壓屋

線下版的樹洞、極端版的貓咖啡。噱頭一般是「發泄屋」「摔碗屋」「枕頭大戰」「毆打老闆」,形式無外乎嚎幾嗓子、摔點盤子、捶個沙袋等等。據說 2016 年在俄羅斯還流行過一種叫 Debosh 的「憤怒的房間」,你只要付出幾百美刀,就可以進去砸牆掀桌毀天滅地,非常能滿足所謂的「人類暴力天性」。不過講真,去解壓屋其實不比自己在家搞破壞便宜,唯一的區別只是不用你自個兒收拾殘局。由此可見,搞破壞是解壓的,收拾東西也是解壓的,但是搞完破壞再收拾就不解壓了——人類心理就是這麼神奇。

12. 玩一次成人卷/Zentai

還是日本人的發明。前者(Otona maki/おとなまき)由日本的助產士 Nobuko Watanabe 教授開發,顧名思義,就是用透氣棉布把成人像嬰兒一樣包成粽子狀。這項活動起初被用來幫助嬰兒身體發育和安撫嬰兒(模仿處在母親子宮裡的感覺),現在卻得到了不少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的喜愛。據說玩這個可以舒緩成人的身體僵硬問題,只是不知道頸椎和腰椎同樣脆弱的當代年輕人能不能受得了;而後者的意思是「全包緊身衣」,在這裡指的是像蜘蛛俠一樣用連體緊身服把自己包起來,體驗一種泯滅身份的「被社會拋棄感」。

兩個都不是很好懂。但換個角度想想,倒是也可以解釋為啥有人睡覺喜歡拿棉被把自己從頭裹到腳:這不就是一個 homemade 懶人版成人卷/Zentai 嘛。

13. 養一隻貓/狗/倉鼠

養寵作為常規解壓手段之一自不必說,放這裡主要是用來提醒躍躍欲試的雲養一族:別衝動,寵物也許能治癒你獨自生活的苦悶,但同樣也可以讓你體驗喪偶式帶娃(這娃還永遠長不大)的辛酸。

當代人個個都在說「解壓」,如何解壓也成了一種新玄學|100 個生活大問題

以及一些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我們也不介意你試過了再告訴大家的

14. 將朋友圈設為三天內可見

不僅可以掩蓋無人點贊的事實,還能給新加的好友一種「本人很高冷」的錯覺,成功烘托出「過時不候」的氣氛,緩解交友壓力必備。

15. 發起一場線上聊天,並在對方回復之前主動結束對話

給好友連發十條信息,中心思想可以是「不想做 PPT 啊可是三小時之後就要交了怎麼辦我正在客廳里著急到轉圈」,或者「我剛才上了一下磅天啊又胖了三斤但是這家店還沒吃呢我們一起吃完再減肥」,然後在 ta 思考該怎麼安慰你的時候迅速補上一句「算了我就是吐槽一下不用管我拜拜!」再把對話框刪除。這樣,總是害怕別人不回復的你,就成功進行了一次完整的、由自己主動結束的、零負擔的聊天。

16. 打一場遊戲,在不小心送人頭之後第一時間打出「???」

跟前一條同理,通過第一時間甩鍋給隊友,將自己的挽尊壓力化解於無形。

17. 給暗戀對象發一條消息,然後立即關機

一種精神勝利法,能在心理上取得「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的 inner peace。當然,你也可以在對方以半小時為頻率回復你時,反過來以十倍的時間間隔回復 ta,給對方一些等待的壓力,同時顯示出自己的不屑。

當代人個個都在說「解壓」,如何解壓也成了一種新玄學|100 個生活大問題

18. 盤一個核桃

精神懷古道具裡面比較容易上手的一種,有幾率提前獲得退休老幹部式「坐搖搖椅喝冰闊落」的虛幻感受,推薦自詡性格像《火影忍者》里的鹿丸的朋友們試用。實在沒有核桃的話,煮倆雞蛋、拿倆湯圓湊合也可以。

題圖、插圖來自:鄭舒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垃圾袋品牌怎麼打廣告,荒謬感非常重要
Voice:美議員提出 70%「富人稅」,引發了一大波討論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