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老師,你會給學生貼標籤嗎

老師,你會給學生貼標籤嗎

老師,你會給學生貼標籤嗎

老師,你會給學生貼標籤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過去,總會聽到有些教師批評學生的時候使用諸如「你怎麼這麼蠢」「你死腦筋啊」「你就是個破壞之王」「你就是個土匪」等標籤式的評語。

甚至,一些學校還有層出不窮侮辱學生的「創新」之舉。比如江西某學校的「不聽話押金」,該校班主任收取的學生費用中,有一項名為「不聽話押金」,如果學生在校違反紀律,押金將會被逐一扣罰。比如深圳某學校的「藍印章」,該校有教師在表現不好的學生臉上蓋章以表示批評。比如西安某學校出現的「綠領巾」,據了解,學習不好的學生才戴綠領巾……

一個人被別人下了某種結論,往往就會像商品被貼上某種標籤一樣。標籤會有定性導向作用,對一個人的個性思維與自我認同產生一定的影響。「積極」的標籤也許會使學生產生勵志情懷、美好心情,能夠鼓勵他們積極樂觀地生活和學習;「消極」的標籤可能會使學生心靈晦暗、焦慮不安,使他們受到心靈的創傷,留下消極的心理陰影。這種「標籤效應」在我們的工作中屢見不鮮。

記得那年,聽到一位班主任說:我們班上的李明(化名)今天又把校園裡的東西弄壞了,我要請他的家長前來配合我的工作,我還要求他的家長以後都來陪讀,對於這個「破壞力極強的混世魔王」,我真是沒轍了。還有老師說:今天的課又沒法上了,李明又在「搗亂」,看來以後我的課要改成自習課了……聽了這些話之後,我心裡很不是滋味。那天上美術課時,我特地留意了一下這位所謂的「破壞力極強的混世魔王」,果然那天班裡多了一位「新同學」——李明的媽媽,她來陪讀了,就坐在李明旁邊。我還是按照平常那樣上課,唯一不同的是,我對李明多了幾分關注。那天美術課的課題是《圖形·聯想·創意》,我講完「聯想」那部分的時候,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只有輪廓的蘑菇造型,然後引導學生髮揮想像,並將想像到的物體利用點、線、面等基本元素添加在蘑菇造型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不過李明趴在桌子上,無動於衷。

「你怎麼了,不舒服嗎?」我問。

他搖了搖頭。

「老師,他不會畫,他是笨蛋」「老師,他是壞孩子,他只會搗蛋,他是混世魔王」「老師,班主任不允許他離開座位」……

李明趴在桌子上,眼睛裡映射出的是無奈與無助,其實還有憤怒。

「李明,來,上去試試。」我鼓勵他。

又是一些學生的議論聲。

「這個不難,我已經把外形畫好了,你只需要把想像到的東西在裡面或四周添加上就好了。你平時反應很快,想像力也很豐富,老師相信你能畫好的。」我再次鼓勵他,最終李明走向了講台。一些學生還在議論,我轉身說:「在我眼裡沒有笨蛋,只要你願意,你就能。」

李明最終利用點、線、面在蘑菇造型里畫了一家麵館,蘑菇頭上運用長線條和短線條畫了瓦片的造型,成了麵館的屋頂;蘑菇柄左下方畫了一個大門,門上還用點作為把手,右上方畫了一個窗戶;在屋檐下的中間處,用面呈現了招牌的造型。他將作品命名為「李氏麵館」。

李明畫完,一片熱烈的掌聲在教室里回蕩。李明的眼眶紅了,他的媽媽笑了。

這件事令我反思良久。面對這些孩子,作為教師,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措施呢?

其一,多一份理解與指導。班主任要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看待他們、理解他們,認真分析這些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班主任要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困擾,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對他們的理解、關心和愛護。即便是許多人眼中的「差生」,也應該相信他們不是天生就這樣,他們只是一群「才能未被開發的人」。如果輕易傷害他們的自尊,無異於從溺水者手中奪走他們的救生圈。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們才會樂於向你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否則,只會使他們的逆反心理更加強烈。

其二,多一份尊重與信任。尊重像一泓清泉浸潤著學生的精神世界,這種「尊重的力量」,可以使一個調皮的學生燃起希望之光,並通過最終的努力成為一位傑出的人才。我國傳統教育文化賦予教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亦多術」等諸多優秀品質,而尊重便是把學生看作獨立完整的社會人。因此,教師要細心呵護學生弱小的心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相信他們本性純良,相信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便能夠收穫芳香四溢。

其三,多一份寬容與關懷。在工作中,我們要允許學生出錯。學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個體,出一些差錯在所難免。班主任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千萬不要對孩子產生「刻板效應」,給他們無情地貼上標籤,不能用靜態、更不能以眼前的成績作為評價他們的唯一標準。

其四,多一份賞識和榜樣。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人類的本質中,最殷勤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讚揚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為學生鼓掌是一種智慧。是欣賞學生還是挑剔學生,關鍵在於教師看待學生的角度和心態。善於賞識學生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感應、用敏銳的眼睛去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你會發現他們個個都是愛迪生、愛因斯坦、莫扎特。當然,教師要在各方面起到表率作用,起到「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的表率對學生的影響並不是機械、呆板的,而是生動、潛移默化的。

在教育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可塑性與發展性,標籤理論原本的目的是幫助教師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挖掘學生的發展潛能,而不是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尊心受挫。

一些班主任喜歡給學生貼上各種不好的「標籤」,卻不願付出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幫助他們貼上好的、正面的標籤。這樣下去學生負面的標籤越來越多,致使他們的自卑感、心理陰影越積越深,難以積極面對教師和同學。因此,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寬容學生、接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和自身缺點,讓他們釋放自己的能量,在教育過程中尋找自我。

(作者 黃紅亮 單位系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光祖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1月23日第11版 版名:班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許振超:用「工匠精神」學習和鑽研
求解蘇霍姆林斯基的家教智慧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