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行草應該注意的問題

行草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用筆的「發力點」問題

在變與發力問題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發力點」問題。所謂「發力點」是指在運筆過程中,手臂用力最重之處和鋒變最大之處。

書法筆法的變化是極為複雜的,尤其是行草書,很難以定量分析。在「發力點」這個問題上變化就十分複雜。我們發現在傳統經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發力點」技巧的運用上是非常有機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樣的。我們分析大體有,常規式(或稱經典式)、均衡式和變異式三種「發力點」的技巧。

郭緒忠老師作品

常規式的「發力點」主要在筆畫的兩端和直折處,其「發力點」相對比較固定。比如漢隸和唐楷比較典型。不管其風格是有多大差異,但在每一筆發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凡隸書「蠶頭」和「雁尾」的部位必是「發力點」;凡楷書「藏入」、「頓收」、「折筆」和「鉤根」的部位必是「發力點」的位置。行草書中王羲之、董其昌、趙子昂是典型之例,尤其是趙子昂更趨於經典化,其「發力點」幾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則。其風格是工整、平穩和嫻雅。

均衡式的「發力點」實際上是沒有清晰的發力點。小篆一系比較典型,尤其鐵線更為典型。朱耷、懷素的草字也具有明顯的均衡「發力點」的特徵。

變異式的「發力點『可能是落在點畫的任何部位。相當多的魏碑楷書具有清晰的這點特徵。與常規經典式的」發力點「比較,我們發現,它有的按常規」發力點「發力,更多的是不按常規的」發力點「發力。如以撇為例,常規的」發力點「是在起筆處,極為少見將』發力點」下移到別處,而北碑撇的「發力點『可以設在這一筆的任何部位。這種」發力點「的變異會直接造成線形的變異和風格上的差異。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現象。在行書體系中,在「發力點」上變異較大較明顯的當屬米芾、鄭燮、王鐸和張瑞圖。米芾、鄭燮和王鐸是從常規經典式「發力點」技巧和鋒變中蛻變而來,而張瑞圖的「發力點」與鋒異變則走向了另類。

郭緒忠老師作品

當運筆均衡發力時,鋒變小,點畫多顯長短之別而少重輕之異,其節奏也就不清晰明快;當運筆不均衡發力時,鋒變跌宕,點畫線形變化必然豐富,節奏自然清晰強烈。

在評價筆法的好壞高下時,審其「發力點」是否準確而精到,「發力點」的變異是否精妙而奇巧,應該是一條不應忽視的標準。因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書者的功力和造詣。

二、主筆的概念

在筆法技巧中,主筆的概念是非常需要強調的,尤其是篆、隸、楷,主筆至關重要。

之所以稱為「主筆」,是因為它在一字之中充當最主要的角色。主筆有三個主要功能特點:

1、佔有重要位置,起一字的主體支撐作用。

2、筆畫最長,書寫難度最大的一筆。

3、表現力最強的一筆。

郭緒忠老師作品

篆、隸、楷的主筆一般是比較穩定的,變異幅度比較小。行、草的主筆極不穩定,其變異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在篆、隸、楷的創作中,主筆是不能出現敗筆現象的。如果苛刻一點,一幅作品之中、甚至連一筆的敗筆也不能出現。主筆若寫敗,整字則必敗,一字已敗,通篇失色。當我們在審視一件楷書作品時,如果有一個字的主筆出現敗筆,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字是整幅字中最顯最跳的一個字,敗筆的暴露尤其明顯。所以,篆、隸、楷的創作對主筆的要求是極為嚴格和挑剔的。

古人對主筆的研究也多有論述,劉熙載在《藝概》中有:「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

行、草書的創作,在主筆的把握上要比篆、隸、楷複雜得多,其難度也大得多。複雜的原因是講求變異,主筆可以變異成副筆,主筆自身也可以有各種造型的變異。難度大的原因是,不但要精而且要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郭緒忠老師作品

行、草書不僅僅主筆變異,副筆的變異更大,副筆有時可變為主筆,更多的是自身的變異。當副筆和主筆的功能特點發生變化時,對變異的副筆須作主筆對待。由於行、草書的創作有即興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同字不同貌,同筆不同形」是行、草書創作的重要技巧法則。它更須作者要具有較強的控鋒能力、變化能力、應變能力、表現力以及對字型的組塑能力等等。

三、筆速問題

在筆法技巧中,運筆的速度是絕對不可忽視的技巧之一。筆速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快與慢的問題,它與所要書寫的墨色、字體,所要表現的風格、節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筆速本身既能完美地表現這幾個方面,又要受到這幾個方面的制約。

1、筆速與墨色的關係

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紙墨相發」,用墨的關鍵技巧是施墨。由於水墨落到紙上有滲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時必須要把握准分寸,否則失控就會敗墨,失去墨韻。

其規律是:「飽筆滲化快,渴筆滲化慢」(其中墨的水分大小和紙質的吸水性大小不能忽略)。為使墨的控制準確而合度,如何把握筆速就是關鍵環節了。

其要領是:「飽筆須快,渴筆宜慢」。

例如在行草書的創作中,當毛筆蘸一次墨之後,要連續書寫若干字,筆含之墨就有一個由多而漸少的過程,而行筆的速度也要有一個由快而漸慢的過程。這是一個有規律的過程。如果不按這個規律運筆,飽筆反慢運,渴筆卻快行,那紙上之墨一定一塌糊塗。前段漫漶不清,後段蒼白乏色,也就無所謂墨韻而言了。行、草書的墨色注重濃淡、枯澀、燥潤、虛實的變化,因此,對筆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具有高速與低速的馭筆能力技巧,才能表現行草書的墨色墨韻。

郭緒忠老師作品

在篆、隸、楷的創作中,筆速要求勻和,一般情況下反差較小,大多採用中低檔的速度。原因是,這類字體的墨色反差較小,書寫時筆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飽,不宜太渴。筆速與墨色是互為表現的關係,又是互為制約的關係。

2、筆速與字體的關係

不同的字體對筆速有不同的要求。篆、隸、楷的筆法是筆筆獨立的,又要強筆畫的刻畫。這樣,在點畫的書寫中,運筆的速度就很難加快。另外,這幾種字體的章法基本是成行成列,一格一字,字字獨立,字與字之間沒有綿互縈帶關係,故而,很難以快檔筆速運筆。

郭緒忠老師作品

行、草書的筆法有很大的自由度,筆畫的長短、粗細隨機可變,直線、弧線可任意組合,筆勢可斷可連,單字中可連筆,數個字可纏綿。這些都為筆速的加快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或可以說,提供了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放慢的條件。

3、筆速與風格的關係

技巧表現風格,風格制約技巧。筆速是筆法中的技巧,故而,筆速與風格是互為表現,互為制約的關係。風格恬靜一路,筆速須穩和;狂狷一路,筆速要急掣;古樸一路,筆速應遲澀,等等。在行、草書中,這種風格的多樣性與筆速的多變性是共存共生的。行草屬動態字體,風格差異極大,其筆速的變化差異尤其明顯。它要求書寫者,必須能對各檔的筆速,都要有很強很嫻熟的駕馭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風格。同樣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筆速不同,風格不同。《蘭亭》筆速相對慢,《月儀》筆速快。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郭緒忠老師作品

篆、隸、楷雖屬靜態字體,但在風格上是非常多樣化的。以唐楷為例,禇遂良筆速快,歐陽詢筆速中,顏真卿筆速慢。筆速的快慢對風格的表現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由此可知,風格對筆速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筆速對風格的表現是需要分寸的。

郭緒忠老師作品

4、筆速與節奏的關係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任何字體在創作上,都必須要有節奏韻律的展示。單從點畫線條的角度上看,粗與細、重與輕、長與短以及遲澀與流暢、穩重與奔放等等,都是構成節奏的基本要素。這種對比愈是強烈,節奏就愈加跳蕩。遲澀和穩重之筆必然是慢行的,流暢與奔放之筆肯定是快捷的。

行、草書的書寫,快慢徐急、重輕粗細、大小收放的變化很大,所以就不是等勻的運筆速度。這是行草書創作非常重要的筆法技巧。

篆、隸、楷書的書寫,雖然不比行草的節奏反差大,其中也有節奏把握的問題。或某字凝重,或某字飄逸,須依行氣節奏的需要而有所變化,筆速的把握亦當隨之而變化。

快速的運筆與細微的刻畫是一對矛盾,筆速越快,發力與鋒變失控的幾率越大。所謂練筆,練的就是要解決這對矛盾,練的就是快且精,練的就是能駕馭各檔的筆速來寫出精美的點畫線條和精彩的漢字造型。

郭緒忠老師作品

四、連續書寫的控鋒問題

不同的字體在書寫時有不同的控鋒技巧。篆、隸、楷在書寫時的調鋒過程可以比較自由,也就是說,當鋒變失控或不理想時,可以並允許隨時停頓,可以在硯蓋上將鋒理順。因為,這類靜態字體的筆畫是獨立的,一筆寫完,毛筆要離開紙面,然後寫下一筆,每筆之間有一小的停頓間歇,所以,在書寫的途中有能夠停筆理毫的機會。這種調理鋒毫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紙外調鋒」。

行、草書寫時的調鋒與篆、隸、楷有很大區別,因為,它有筆意的銜接,氣韻的通貫問題。由於這種筆意氣韻要求上制約,使得在書寫過程中不能隨意停頓,否則,行氣會氣斷意阻。寫行、草時必須是要連續書寫的,這樣,就要求書寫之際邊寫邊調鋒,其調鋒的過程須在書寫的一瞬間完成。這種調鋒方法,我們稱之為「紙上調鋒」。

郭緒忠老師作品

行、草書連續書寫的技巧往往與其它的技巧糾纏在一起。首先,與筆速有關。沒有筆速也就無從談連續書寫的問題。其次,與把握線性的技巧相關。行、草書線形的變化非常複雜,連續書寫,瞬間紙上調鋒,要寫出高質量的點線。第三,與字法、章法相關聯。要注重字形的組塑、行氣的通貫和章法的和諧等等。第四,與墨法技巧關係緊密。行書講究墨的層次,講究行氣間的蘸墨點,只有筆在蘸墨時才是間歇與理毫之處。頻頻停筆蘸墨必然擾亂連續書寫的節奏。第五,與風格樣式等關係密切。

此外,連續書寫的技巧與其它非技巧因素也往往糾纏在一起。如文字內容和字的大小因素,書寫時几案的寬窄與紙的移動因素,等等。可知連續書寫的技巧其難度是不容忽視的。

郭緒忠老師作品

五、如何落款?

落款是正文組成部分,不可輕視。

要點:

1、署名是正文字一半以下大小。兩行落款要右高左低,不要換筆。

2、落款不能留空過多,要注意輕重比例。

3、蓋章作品下墊玻璃加書本。

4、印章最好不要超過三個。

本文書法作品選自郭緒忠

個人簡介

郭緒忠

字恕之,山東壽光人,啟航新時代中國當代書法藝術領軍人物,改革開放40周年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名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書畫藝術復興之路紀實人物,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國策智庫委員會入庫專家,書法空間簽約書法家,全國寫字教學工作先進個人,榮獲書法類國家級輔導金獎,並獲授「全國基礎教學明星」稱號。壽光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其書師法二王、孫過庭。師從歐陽中石,張旭光,於鍾華,孫立,曹元偉,李國勝,於繼忠,李雙陽等現代名家。

藝術需要耕耘,創作值得回報

掃碼諮詢藝術經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理想 的精彩文章:

張青山:漢隸之妙,拙樸精神
他77歲寫書法,下筆豪不手軟!

TAG:書法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