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說了這麼久的早癌篩查,這次終於落到了實處!

說了這麼久的早癌篩查,這次終於落到了實處!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腫瘤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說了這麼久的早癌篩查,這次終於落到了實處!

歲末年初,我國第一家以公立三甲腫瘤專科醫院為依託的早癌篩查中心開科了。

文丨靳彥明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多年來,無論哪種腫瘤,專家學者們一直強調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然而找到一家真正專業靠譜的早癌篩查中心非常困難。很多人有過親友因腫瘤過世的經歷,心生恐懼想去做全面體檢,但是該做哪些篩查?哪個醫院比較靠譜?絕大部分人在遲疑中放棄了篩查的念頭。

權威級早癌篩查中心在北京成立開科

2019年1月8日,北京新里程腫瘤醫院早癌篩查中心順利開科,成為我國第一家以公立三甲腫瘤專科醫院為依託的早癌篩查中心。

「成立早癌篩查中心的想法最早來源於微博,因為經常有人在微博上諮詢關於癌症的問題,而且其中絕大部分已經是晚期癌患者,非常惋惜。」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曉東教授是早癌篩查中心主任。她曾經遇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個案例,一家5個兄弟中4個患晚期癌。她說,如果在第一個人患癌後,其他兄弟有篩查意識,就不可能會發展成晚期癌。作為醫生,看到這種情況發自內心的惋惜、痛心!

惡性腫瘤是我國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每分鐘就有8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有5個人因癌症而離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症開展早診早治工作,到2030年,實現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60年代開始,醫療圈開始提倡早診早治。時至今日,早癌篩查工作還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很大推進,各地也存在很多不正規的查體中心。

張曉東說:「一般醫院做的普通查體不具備早癌篩查項目(如CT檢查和胃腸鏡等),也無有經驗醫生來做這些檢查,更沒有專業的醫生來解讀檢查結果,所以很難篩查出早期癌。」這是其一,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大醫院已疲於應對晚期癌患者的診治,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癌症患者處於超飽和狀態,即使有這種想法,不配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難以應對。高危人群的篩查竟成了大難題!

「規範」,「專業」

在過去的5個月時間裡,北京新里程腫瘤醫院早癌篩查中心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為100多位健康人群進行了篩查,並且為查出的3位癌前病變和原位癌患者提供了專業的治療和健康指導,成功控制了病情發展。

「規範篩查流程是首要的。」 張曉東說,中心有針對性地篩查高危人群及高發癌種,避免過度檢查。包括為篩查者制訂一份科學的、高質量的癌症風險評估問卷,根據風險評估問卷及交流溝通詳細了解篩查者的基本信息、生活習慣、既往史等信息,判斷發生幾率較高的癌種,並為篩查者定製適度的、個體化的檢查項目。

「早癌篩查的難點不是設備設施,是篩查結果的專業解讀。即使作為從醫30餘年的老醫生,對於檢測報告的解讀,我仍然感覺很有壓力,就怕哪裡有疏忽出現漏診的情況。」張主任說,為了保證篩查的專業性,中心所有的檢查醫生都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高以上的專家,要求超聲檢查需工作至少10年以上的醫生來進行,胃腸鏡檢查要求主任或副主任醫師,CT或者影像學報告也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專家開具,同時要求解讀醫師有很強的溝通能力,這也是與其他非腫瘤專科醫院篩查中心或查體中心的最大區別。

「能救一個是一個」

關注早癌篩查這方面的人都知道,微博有個「大V」 @東大夫,也許你今天看她粉絲是46萬,明天可能就是50萬了。幾年來,東大夫一直堅持在微博做科普,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己的健康。這位@東大夫就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張曉東主任。

早癌篩查工作5個月,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協調問題、患者的不信任、資源限制等。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為大量人群做篩查,而在保證篩查質量的基礎上,更要注重篩查者的感受,這也是與公立醫院的區別。

「能救一個是一個吧!雖然中途也受過打擊,尤其是遇到不理解的人言語攻擊,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每當看到一個被自己幫助的患者重獲健康,更多的是受到鼓勵。」從醫的成就感讓張主任變得樂觀,她告訴記者,「最重要一點,患者之所以信任你,就靠一個『真』字,真實的經歷、真實的病例、真實的情感,就真真實實做自己的事情。其實做微博與做醫生一樣,看到被自己治癒的患者,他們的感謝會讓我們很有成就感。這也是我能夠一直堅持下來的原因。」

正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朱軍所言,早癌篩查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首先要轉變醫生和公眾的健康管理觀念,以早篩、預防為主,早癌篩查致力於喚起大眾重視科學防癌的意識,培養居民健康科學素養,力爭早期發現並治癒癌症。

「把好技術層面關,努力為篩查者提供高水準、專業規範的指導。同時注重建立良好的服務和信譽,通過口口相傳加大中心的影響力,讓關注早癌篩查這方面的人有的放矢。不求飛速發展,只想腳踏實地平穩推動中心的癌篩工作。」想實現的東西很多,困難重重,但張主任充滿期冀。

早癌篩查並不一定要篩查出多少癌患者,重要的是改變大眾的觀念,推動「主動篩查」的理念,通過早癌篩查發現自己的健康問題,學會管理自己的健康。

專家簡介

說了這麼久的早癌篩查,這次終於落到了實處!

張曉東主任醫師

北京新里程腫瘤醫院早癌篩查中心早癌篩查部主任、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內科VIP病區主任、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專長:消化道腫瘤內科化療及綜合治療。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八成患者確診已是中晚期!國內首個結直腸癌患者指南別錯過
一書帶你掌握主任藥師的用藥思維!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