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為十三朝古都,此城為何自唐朝以後一蹶不振,原因很簡單

作為十三朝古都,此城為何自唐朝以後一蹶不振,原因很簡單

古代時,人們的活動範圍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區,所以從歷史地理的角度來說,中原地區位於人們集中活動範圍的中心位置,關中地區則是四角之中的西北角,也稱「秦中」。關中腹地有多條河流流過,地勢平坦,為平原地形。關中地區是如今的陝西省中部地區。

關中地區四周有山脈環繞,形成天險,是天然的防禦屏障,易守難攻,適合建立需久居的都城,有著軍事戰略上的優勢。關中腹地水源充足,土地條件好,農業發達,易滿足古代時小農經濟的需求。歷史上,關中地區人口的確比其他地區密集,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有史料記載,古代時率先引發起義的人大多數是在東南方,而成功的大部分是在西北地區。正是因為關中地區有著經濟,軍事,社會方面的優勢,所以很多朝代都將都城定於關中地區的長安城。

關中地區四周有著四大關口,這四大關口分別扼守著進入關中地區的主要通道。例如崤函古道是關中地區通往中原地區的主要通道,所以這條古道的東西兩端分別由函谷關和關中地區中部的潼關扼守,是關中地區最關鍵的關隘。其他三關分別是蕭關,武關和散關。武關控制著關中東南地區的通行,散關控制西南地區,連接四川,蕭關則控制西北地區。關中地區還有一處重要的渡口——蒲津。蒲津是關中地區進入山西範圍的重要通道。

如果能將關中地區牢牢控制,那麼向四周擴展領土則會方便很多。古代統治者早就看透了這個道理,所以經常將關中地區視為要地。長安更是因為處於關中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受到許多統治者的青睞,那麼為何唐朝以後長安便逐漸沒落了呢?

第一,因為長期居住著密集人口,關中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早在東周時期,關中地區的森林面積還是很廣闊的,許多野生動物在森林生活,周天子還經常去森林狩獵。到了漢代時,森林面積大幅縮小,等到了唐朝時,關中地區的森林早已不復當年風采,環境也因此愈加惡劣。第二,隨著時代發展,長安的人口越來越多,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長安已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隋朝時,因為關中地區已無法供應足夠的糧食與木材,所以隋煬帝大力擴修京杭大運河,從南方運糧北上。唐朝時,長安吃飯問題更嚴重,糧食供不應求,遇到嚴重災害時,皇上都得帶著大臣前往洛陽吃飯。由於長安的承重能力越來越小,所以漸漸地長安不再成為統治者們的青睞之地。後來,其他各朝統治者漸漸將都城往東部地區設立,長安就此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叔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當年這38名戰士為守衛邊疆犧牲,最後收復失地並立碑紀念他們
民國第一富婆,兩個妹妹都做過第一夫人,戰後被現實所迫赴美定居

TAG:文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