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吉他背板其實用什麼木材都沒差?研究、爭議和一點題外話

吉他背板其實用什麼木材都沒差?研究、爭議和一點題外話

前情:拉卡斯特大學最近發表了一個聲學研究,同時動用儀器和樂手們的耳朵,驗證背(底)板和側板用料對吉他音色有多少影響。他們選用了出自同一名匠,制式相同的六把吉他。這批吉他只有背板和側板的用料不同,分別是巴西玫瑰木、印度玫瑰木、桃花心木、楓木、薩佩萊木、胡桃木,市價和性能都有區別。


另一方面,他們找了52位吉他手參與盲測,靠耳聽分辨各琴。


結果,在場的吉他手們並不能清晰地區分六把吉他,而且他們給各把音色和演奏性能的評估分數也都相當接近。

「從實驗所得的證據看,背板用料對吉他音樂性能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即使用低廉環保的木材替代昂貴、瀕危的傳統木種,音質也不會有損失。」


譯者有點好奇吉他界的看法,於是拿著關鍵詞逛了些網站,碰到一個討論帖。節選幾條放在這裡。


by mbene085 ? Mon Jan 07, 2019
沒啥奇怪的。隔壁吉他論壇有好幾個做琴的大佬,他們會跟你說製造工藝和音板(soundboard)用料才是最首要的。
這方面有過不少實驗。我們加拿大這邊有個制琴大師David Weber,年紀挺大將近退休了,做過一把吉他背板和側板都是壓合的碎木,然後柴級桃花心木做琴頸,但面板還是用了正經雲杉。


by timtam ? Mon Jan 07, 2019 5:40 pm
能重複的才是好實驗。跟這單相似的結果之前就有人得出過。有個Leonardo里奧納多計劃,就一直在找樂手來聽非瀕危木種琴的音色,看它們的表現能不能趕上傳統木料。為了隔離掉人們腦袋裡對傳統木的偏愛,這類實驗就是要盲測的。
比如這個https://hazeguitars.com/blog/listening-tests-tone-woods
和這個http://www.leonardo-guitar-research.com/

by DeathJag ? Tue Jan 08, 2019 6:09 am
這事讓我想起一個鼓店的老哥,他跟我說從前五六十年代壓根就沒人管用的什麼木頭,那時候鼓就是往沉重往精細去做,沒別的講究。他還說楓木、樺木和其它木種互相比較的風氣是近二三十年才流行的。


by sookwinder ? Tue Jan 08, 2019 7:27 am
純拋磚引玉。有很多木製樂器都有個「開聲」的過程,你要用它們演奏一段時間,這些樂器才會活過來,音色達到最佳。過去幾個世紀大家都是這樣養小提琴的,別的樂器到上個世紀也差不多。


我不久前看的書里聊起有些琴匠決定不用雲杉,而改用雪松木做面,就因為後者木質松一點,樂器透氣開聲得更早。有不少顧客都想要那種二十年老琴的「舊時光」音色,改用雪松木的話只要彈個五年就有了。


回到帖子的題目和這個所謂「實驗」,這些人有沒有考慮過這批實驗琴全是新貨,其實還未「醒」?我懷疑沒有。老樣子,完全不用涉及我等票友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識,又一篇論文發表了。


再提個例子來說明專家不懂現實。

很多年前我在香港幹活。當時有個工程是為一個禮堂做聲學設計,完工後還要做測試證實各項聲學指標符合客戶要求。長話短說,那教堂建好之後,就該著手測試語音清晰度,前排、中場和后座。(我就是這個節點來現場辦事的)


有個牌子的儀器專門測量大型空間的語音清晰度,簡單講就是用BCDE各處的錄音和聲源A對比得出偏差多少,實際上就看這場地是不是坐在哪都能聽清台上在聊什麼。


這整套測試法都是七年前簽合同的時候就釘死的條款,不能有變,而問題是這樣:這些設備和測量方法在歐洲主流語言國家都能完美工作,但從來沒有人想起要確認它們在粵語或其它亞洲語言的場景下是否同樣可靠。


所以沒錯,禮堂是分毫不差地照圖紙建好了,然後聲學效果驗收也一帆風順因為測試得數跟合同約定的相符。但當地語言在禮堂內的真實聲效究竟如何,我們心裡其實是沒有逼數的——明明客戶花錢請人來設計和測量,就是為了在這方面滴水不漏。


不要因為對方穿著白大褂就默認他們什麼都懂。

本文譯自 sciencedaily,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南極洲古老冰山崩塌預示著可能將有全球性的洪水
無聊圖大吐槽-20190110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