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主流媒體牢牢佔領傳播制高點

讓主流媒體牢牢佔領傳播制高點

「我在新年賀詞中專門提到了第一書記。我在這裡,向全國所有的第一書記、廣大基層幹部和億萬群眾,致以誠摯的問候,祝大家新春愉快,給大家拜個早年!」

1月25日上午,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10層,習近平總書記與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掛職的人民日報記者視頻連線。

這是總書記時隔3年又一次來到人民日報社,又一次走進這幢新媒體大廈。

這一次,圍繞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也是今年首次集體學習。

調研、講解、討論,兩個多小時的學習內容豐富,氣氛熱烈,富有成效。

總書記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閱報欄老照片引起總書記回憶

上午9時15分許,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首先來到位於大廈9層的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司。

「總書記好!」公司員工熱烈鼓掌,爭相向總書記問好,總書記微笑著同大家一一握手。

「以前我經過那裡,也會停一停,看看當天的報紙。」走廊上,張掛著不同時期人民日報閱報欄的照片。一張人民日報王府井舊址閱報欄的老照片引起總書記的回憶。

在一張兩會代表委員通過駐地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瀏覽兩會新聞的照片前,總書記停下腳步。

「每個駐地都有嗎?」總書記問。「都有,去年兩會實現了代表委員駐地全覆蓋。」公司董事長徐濤回答。總書記點頭表示肯定。

隨後,總書記一行走進播控大廳,觀看電子閱報欄的功能演示。

作為融合傳播的載體,電子閱報欄不僅可閱讀當天的人民日報版面,還集納了求是雜誌等主要報刊以及報社旗下媒體的內容,並與中宣部「學習強國」等平台打通,總書記對這一做法表示肯定。

報連著屏,屏連著端。今年1月1日,人民日報實行版面優化調整。圖片、圖表、提要等視覺元素明顯增加,電子閱報欄功能也同步升級,點擊一篇報道,就會彈出相關視頻、圖片、動畫等多媒體內容,使報道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總書記認真觀看演示並不時詢問有關情況。

「以前閱報欄是看報紙,現在還可以聽音頻、看視頻。」人民日報社社長李寶善介紹說。

「『俠客島』是你們辦的吧?」總書記問。李寶善回答:「這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個融媒體工作室。我們的電子閱報欄也鏈接了『俠客島』的內容。」

看完演示,總書記一行來到播控大廳玻璃幕牆前,了解電子閱報欄的布點設置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社加快在全國建設電子閱報欄,南到海南三沙,北到邊防哨所,都有閱報欄的身影,在上海陸家嘴、北京三里屯的高檔寫字樓內,閱報欄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目前全國各地共布點投用2萬塊屏,日均影響受眾近千萬,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樓宇數字新聞媒體。今年1月,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入駐中國駐奧克蘭總領館,邁出了走向海外的第一步。

近年來,人民日報還推動電子閱報欄進高校、進社區、進樓宇、進農村,提出了「百城萬樓百萬屏」的計劃,為「兩新組織」黨員提供學習園地和信息服務載體。同時,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電子閱報欄正不斷拓展布點,擴大容量,增加功能,為鄉村提供以電子閱報欄為終端的全方位服務,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什麼內容最受歡迎」「誰負責安裝」「收不收費」……總書記詳細了解電子閱報欄的內容建設、受眾興趣以及運營模式等情況,對人民日報社做大做強戶外主流輿論陣地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離開播控大廳時,總書記同工作人員一一握手,並致新春祝福。

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和最優化

9時30分許,習近平總書記一行來到人民日報全媒體新聞平台。

3年前的2月19日,總書記考察人民日報社時,全媒體新聞平台尚在籌建之中,機制探索剛剛起步。而今,它已經成為人民日報社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協調指揮中樞、創新生產平台。

人民網總裁葉蓁蓁結合重大報道案例,演示了全媒體新聞平台組織架構、運行情況,總書記看了表示肯定。

黨的十九大後,人民日報推出全媒體新聞平台升級版——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全國黨媒的優質內容,通過「演算法推薦」推送到各個平台。同時,全媒體新聞平台運行機制和技術也已推廣到全國27個黨媒和縣級融媒體中心。今年1月,黨媒信息平台聯合全國200多家黨媒開展「2019,我們都是追夢人」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總書記同正在灤平縣平坊滿族鄉於營村採訪的人民網記者劉曦進行視頻連線,她向總書記報告:「這裡是於營村的光伏產業園,村裡的荒山都鋪設了光伏板,總共6000畝。村民出租土地用於建設光伏電站,最少的出租30畝,年收入達3000元。」

「有一位扶貧女幹部,一心撲在工作上,為了方便照顧還在哺乳期的孩子,和母親在村裡租了房子住。」人民日報評論員呂曉勛是於營村的第一書記,到村裡掛職已有半年,他向總書記彙報了自己成為扶貧一線幹部的切身感受:「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到基層來增強『四力』,我特別受教育。鄉親們非常感謝黨的好政策,基層幹部工作很投入、很給力!」

總書記仔細聽取他們的介紹,勉勵廣大新聞工作者把基層特別是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學習歷練的平台和難得機會。

媒體融合,關鍵在人的融合。近幾年,在全媒體新聞平台機制下,人民日報260多名編輯記者按照「興趣化組合、項目制施工」模式,組建了45個融媒體工作室,推動實現一體策劃、一體採訪、一體傳播,全媒體新聞生產力和創新力顯著提升。

總書記走到融媒體工作室的編輯記者中間,同他們親切握手。「麻辣財經」工作室記者告訴總書記,圍繞「中國的飯碗端在自己手裡」,他們做了一系列融合報道;「一本政經」工作室的名字引發大廳里一片歡聲笑語;「學習大國」工作室取名於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的殷殷囑託;「俠客島」向總書記彙報工作室情況時,總書記頻頻點頭:「我經常看。」

總書記勉勵編輯記者時強調,黨報、黨刊、黨台、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離開大廳,總書記一行走到人民日報電子版面牆前,瀏覽不同時期的人民日報版面。看到1990年5月21日五版通訊《辦好一件事 贏得萬人心——福建寧德地區查處幹部違紀建私房紀實》和評論《鍥而不捨無堅不摧》時,總書記說:「這個事情我記得。」

總書記帶頭鼓掌稱讚「做得不錯」

「總書記來了,總書記來了!」9時50分許,習近平總書記一行來到位於大廈14層的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2016年2月19日上午,總書記第一次來人民日報社調研,在新媒體中心錄製了一段元宵節問候音頻,成為刷屏產品,當天在微信上轉發就超過2000萬次,3年來全網點擊量2.5億次以上。

總書記一行走進新媒體發布大廳,通過大屏幕展示和新媒體中心主任丁偉的介紹,詳細了解人民日報新媒體的發展情況。

目前,人民日報已經形成涵蓋報、網、端、微、屏等10多種載體的媒體方陣,綜合覆蓋受眾7.86億。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量超過2.5億,微博粉絲量超過1.3億,微信公眾號用戶數突破2400萬,英文客戶端也於黨的十九大前正式上線。人民日報「兩微兩端」影響力和網民活躍度均居主流媒體前列。總書記聽後頻頻點頭。

實踐中,人民日報新媒體創新開展個性化製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產生了不少有較大社會反響的新媒體產品。

2017年建軍節前夕,人民日報新媒體製作了一款軍裝照H5互動產品,實現了裂變式傳播,瀏覽次數累計突破11億,創下H5產品的傳播紀錄。

「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總書記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的這一金句,被人民日報新媒體製作成豎屏視頻,在抖音平台發布,播放量超過5600萬。

「你有多久沒對媽媽說心裡話?你有多久沒吃過媽媽做的飯?你有多久沒陪媽媽散步?你有多久沒牽過媽媽的手?」一部名為《牽媽媽的手》的微視頻,讓無數人動容……

總書記駐足大屏幕前,認真觀看這些產品的演示,不時點頭稱讚。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這首《歌唱祖國》的演唱者是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的年輕編輯記者,去年兩會期間,他們在成都的地鐵車廂自導自演了快閃《中國很贊》,讓整個車廂沸騰了,不少乘客情不自禁跟唱、拍手,一位中年婦女掏出紙巾,悄悄擦去眼角的淚水。

目前,我國19歲以下青少年網民近1.7億,超過全國網民的1/5,他們被稱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主流媒體怎樣影響青年一代,人民日報新媒體作出了不少有益探索。

「時光是座博物館,藏著我們思念的她……」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人民日報新媒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推出「時光博物館」主題快閃店,還進入國家博物館,參加「偉大的變革」展覽,參觀者從二樓排到了一樓。

看完新媒體產品演示,總書記帶頭鼓掌,稱讚「做得不錯」。

離開新媒體中心前,總書記和員工一一握手,他動情地說:「愛國主義是永恆的主題,這方面宣傳要加強,你們要持之以恆做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做傳遞優質教育的火炬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