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說了這麼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反彈效應」解釋孩子的行為

為什麼說了這麼多次孩子還是不聽話?「反彈效應」解釋孩子的行為

文 | 齊麗娟

大人們不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都會直接告訴孩子「不要做……」、「別……」,但是奇怪的是很多家長剛說完不久就會發現自家的小孩做了自己禁止的事情,大人們就會把孩子的行為歸結為「不聽話」。那麼為什麼孩子明明聽到大人的明令禁止之後仍然會做不能做的事呢?其實孩子的行為可以用反彈效應效應來解釋。

在某個實驗中,專家要求參加試驗的人員不能想像白熊的模樣,但是大家心目中很快就會浮現出白熊,這個實驗就可以解釋孩子們的行為,當家長禁止孩子做某事時,孩子們反而被提醒了,對被禁止的事情產生興趣就會嘗試著去做,換句話說就是越被明令禁止的,越想嘗試。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會犯超限效應的錯誤,反覆提醒孩子某件事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實家長所期盼的效果是刻骨銘心,但是在孩子這邊來看就會變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最壞的可能還會引起親子之間的爭執。

可能許多家長想問:連提醒都不行又怎麼樣讓孩子知道不能做哪些事呢?

1、規矩應該提前建立好

就以打掃衛生為例,孩子的房間髒亂,家長們看到之後可以先給孩子定好規矩,比如:每周做一次大掃除,每天睡覺之前收拾好書桌之類的,提前定好規矩孩子就掌握了房間的打掃義務,給了他很多自由,不必等家長提醒,他就知道自己遵守好規矩就不會被爸爸媽媽嘮叨了。

2、說話簡潔明了

倘若以孩子賴床為例,當孩子聽到家長說「你看看都幾點了,你還不起床嗎?你現在不起床就會遲到了,再被老師批評不要怪我沒叫醒你」時,相信心情會很煩,因為家長的命令實在是太嘮叨了,換成「快起床,否則要麼你不吃早飯,要麼遲到」,這樣簡潔明了的話可以讓孩子抓住重點,也不會被啰嗦影響情緒。

3、想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自己玩手機的時候,讓孩子別玩手機了,快去學習,相信這種話的效果不怎麼樣,因為家長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也很難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做。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教育方式有誤導致的,家長們想用最簡單的方式達到目的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並非易事,需要家長的耐心,也需要家長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孩子到這個年齡後,家長就要給零花錢了,別讓孩子學會「偷」
這3種父母的行為,最容易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一定要重視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