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究竟有多近?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究竟有多近?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到底有多近?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在戰爭初期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成為歐洲大陸名副其實霸主的德國,完全有機會成為世界霸主。

希特勒

如果德國不是在蘇德戰場上,運氣太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極寒氣候,似乎德國的勝利近在咫尺。而一旦在蘇德戰場上德國取得了勝利,擁有了蘇聯龐大的疆域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歐洲先進的工業的德國,稱霸世界指日可待。事情果真如此嗎?

我認為,二戰德國看似距離勝利咫尺之遙,卻是名副其實的咫尺天涯。

首先,德國的對手絕不僅僅只有蘇聯一家。二戰爆發之後,英法聯軍除了在戰爭初期曾與德國作戰,整個蘇德戰場期間位於西線的英國幾乎毫無作為。直到1944年,蘇德戰場上蘇聯大局已定,英美聯軍才發動了諾曼底登陸。

二戰歐洲戰場

但這絕不意味著英國和美國對德國就毫無威脅,更不意味著在德國取得蘇德戰場的勝利之後,德國就能一舉奪取世界霸主的寶座,英國和美國聯合的聯軍,只會比蘇聯更難打。

二戰期間,仍保有日不落帝國架子的英國,擁有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廣闊殖民地和最豐富的資源,也包括最為充沛的人力資源。因此,雖然戰爭初期,德國的空襲計劃似乎對英國造成了慘重的損失,但英國遠遠算不上元氣大傷,英國的戰爭潛力仍然十分恐怖。這從英國軍隊的人數也可以看出,二戰期間,英國曾動員超過1000萬的軍隊。

而美國就更不用說了,二戰期間,美國的工業實力以絕對優勢成為世界第一。而美國廣闊的國土面積和豐富的資源,包括上億的人口,也決定了美國的戰爭潛力近乎無窮。因此,英國和美國聯合之後,這個毫無短板的聯合體將成為納粹德國最大的噩夢。

希特勒

而很顯然,即使德軍耗費千辛萬苦,付出慘重傷亡,最終一舉將蘇聯佔據,姑且不考慮蘇軍戰敗時對於蘇聯境內的工礦企業、包括石油礦井的破壞,即使德國因此一舉解決了石油的短板,但是德國人在整個歐洲地區,算上僑民,也不過8000餘萬。

即使全民皆兵,也不過組成1000餘萬的軍隊。而這1000萬軍隊,除了在蘇德戰場上的數百萬傷亡之外,還要駐紮各地,防止諸如法國等佔領區的穩定。因此,德國可應對英法聯軍的兵力,其實十分有限。

殘酷的二戰

最重要的是,納粹德國賴以起家的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真正的團結被佔領區的人民,而早已形成國家和民族意識的被佔領區國家也不可能跟德國真正一條心。因此,即使蘇德戰場上德國取得了勝利,德國也決不會因此高枕無憂,反而依然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局面。

其次,蘇聯也絕不會像希特勒和德國軍隊想像的那麼容易被擊敗。很多人將蘇德戰場德國的失敗,歸咎於前所未有的極寒氣候。寒冷固然是蘇聯取得勝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卻絕非唯一原因。

嚴酷的環境

因為寒冷對於雙方都是十分公平的,在德國軍隊冒著酷寒對蘇聯軍隊發動進攻的時候,蘇聯軍民也是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與德軍浴血奮戰。因此,決不能小覷在蘇聯領導下的蘇聯居民抵抗德國軍隊的堅定決心和意志。尤其是蘇聯還擁有一個鋼鐵般意志的領導人。

因此,蘇聯在「鋼鐵先生」的領導下,即使遭遇慘重傷亡,也絕不可能投降,反而會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而蘇聯廣闊到令人絕望的面積和高達1.6億的人口決定了,一旦蘇聯決定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德國將面臨最恐怖的噩夢。

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即使德軍佔領了蘇聯全境,此起彼伏的抵抗,也不可能讓德國順利的攫取蘇聯的資源,反而會一步步失血。尤其是納粹德國將斯拉夫人等同於需要「被消滅」的猶太人,更使得蘇聯主體民族毫無妥協的可能,只能奮戰到底。

因此,即使沒有了寒冷的氣候,即使德軍在正面戰場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依然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將蘇聯徹底消滅,更不可能從此高枕無憂。將蘇聯豐富的自然資源輕而易舉的化為戰爭潛力。

最後,德國內部也絕非鐵板一塊。靠這一戰失敗的屈辱和經濟危機,依靠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希特勒成功的煽動了幾乎所有的德國民眾,並由此成為了德國的元首。但是與其說德國人全民狂熱支持希特勒,還不如說德國人開始迷醉於希特勒給他們帶來的紀念勝利和充裕的物質。

但是,德國人對納粹的支持,絕非毫無底線。隨著戰場進入膠著階段,德國人的美好生活逐漸離他們遠去,德國幾乎所有的青壯年都需要加入軍隊,並走入生死莫測的戰場,德國民眾因為戰時體制生活,物資也開始逐步匱乏。

如果是如此艱苦的生活只是一段時間,如果德國能夠取得勝利的話,德國民眾尚能理解,但一旦戰爭進入膠著階段且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之後,德國民眾必然會滋生不滿。事實上,二戰中後期多次針對希特勒的暗殺,就是這種思想作用的結果。

德國的童子軍

而與此同時,大批被德國視為二等、三等公民的被佔領區人民也必將愈發不滿,因此所爆發的反抗也必將愈發熾烈,英美等國對於反抗勢力的支持必然更大。所以,除非德國能夠真正擊敗英國和美國,否則德國的未來是十分悲觀的。

但很顯然,即使佔領蘇聯,德國的海軍短板依然毫無解決的可能。因此,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的德國前景十分不容樂觀。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可讓德國立於不敗之地,那就是德國先於美國發展出核武器,有了原子彈的恐怖平衡,德國保住現有利益就將成為可能。然而歷史事實告訴我們,顯然,工業實力更為強大、更為財大氣粗的美國贏得了核武器競賽的最終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是怎麼佔據西伯利亞地區的?算「撿漏」嗎?
中國歷史上,哪個地方更有血性、更能打?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