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積極家庭教育 引導父母走出焦慮

積極家庭教育 引導父母走出焦慮

李兆良

●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心理學博士、教授

● 吉林省中小學生家庭教育

促進會副秘書長

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突出的問題是父母對教育、對孩子所持有的功利主義觀,是父母自身科學教育素養的缺失,是父母自身消極的教育心態。這些問題背後折射出的,是一種錯誤的人性觀、教育觀、家庭觀和兒童觀,必然導致家庭教育中出現單純以應試教育為指向的功利化傾向,忽略對孩子成長更為重要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情商教育、幸福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

新的時代呼喚一種科學的家庭教育新理念,代替這種背離兒童積極天性和時代發展的狹隘教育觀。積極家庭教育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用實驗數據做理論支撐,以「積極」為導向,充分發掘孩子自身的潛能、力量、優勢和美德等積極品質,讓孩子擁有獲得持續幸福的能力。

積極家庭教育是積極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領域的實踐和應用。積極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被定義為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積極心理品質教育,倡導品格與學業並重的教育理念,認為積極心理品格教育能夠有力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學業的成功。2014年12月,「國際積極教育聯盟」在美國紐約成立,致力於提升兒童學業能力的同時進行品德教育和幸福教育。2016年7月,首屆「國際積極教育聯盟大會」在美國達拉斯舉行,40多個國家的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圍繞積極教育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從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推行的積極教育實踐來看,積極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效預防和減少兒童抑鬱、焦慮情緒的出現,減少學生的缺課率和退學率,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和快樂感。目前,江陰中學、增城高中以及清華附小已經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積極教育的實踐探索,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研究發現,實驗組的學生幸福感顯著提升,在朋友關係、師生關係、學業成績和自我積極體驗等方面的滿意度顯著提高;在自我接納度、積極主動感、目標意義感、勇氣和毅力、人際關係能力和個人成長能力方面,顯著高於對照組。

積極家庭教育倡導從幸福和品德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孩子的心理能力,主張父母對孩子採用積極態度、積極語言、積極情緒、積極關係、積極解釋、積極思維和積極改變,從而對孩子產生言傳身教的積極影響,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基於積極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中國本土化的積極教育探索,積極家庭教育形成了「6+2」模式的內容體系。6大模塊包括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關係、積極投入、積極意義和積極成就;兩套身心健康培養系統是指放鬆、鍛煉、睡眠等身心調節方法和6大美德24種積極品質系統。

積極家庭教育中的積極自我,是指使兒童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表現為有良好的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應對能力。積極情緒是指個體對有意義事情的愉悅反應,是其在取得進步或得到他人積極評價時產生的欣喜、愉悅、高興、快樂、自豪等體驗。研究發現,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和良好品德的培養。家庭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在求知中體驗到快樂。

積極親子關係是一種以安全情感依戀為基礎的親密關係,是一種尊重、平等、信任、支持、和諧的關係。積極投入是指培養兒童專註、投入、沉浸於當前所從事的活動任務中,具有求知、探索和成長的內驅力。積極意義是指兒童自身存在的意義感,父母引導和鼓勵兒童善於發掘自身的優勢,並利用這些優勢做出利他和親社會行為,從而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積極成就是指父母通過科學的教育,鼓勵孩子積極進取、勤奮努力、不斷取得成績。

作為一種國際教育的前沿理念,積極家庭教育是對當下中國家庭教育實踐中的難點、熱點和重點問題的積極理論回應,是一種科學的新家庭教育,是對傳統家庭教育的修正、完善和有益補充,是一種更人性、更有效、更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教育。

積極家庭教育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讓兒童在求知和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激發其探索世界的內驅力,體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積極家庭教育是中國家庭教育改革和新家庭教育創新的一條可行路徑,能夠為新家庭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為當代父母提供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技術,有助於父母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優秀父母要滿足孩子精神需求!專家建議這10大需求一樣不能少
1420名百歲壽星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