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世味人心又一年:成長 是一場不斷的釋懷

世味人心又一年:成長 是一場不斷的釋懷

我與我周旋,世味人心又一年

小時候盼著過年,過完年便可以長大一歲;長大了卻偏偏又害怕過年,畢竟時光匆匆青春易逝。

可時間偏偏就是這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歲月會帶來什麼呢?

孔子說,自己「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在十幾歲、二十來歲的年紀上,身上有一腔熱血,心裡是躊躇滿志,血氣方剛,有一股子拼勁兒。

可是與此同時,覺得自己心比天高,心裡滿是抱怨:抱怨出身不夠,抱怨命運不公,抱怨為何自己滿腹才華卻要屈居人下。你就好像一隻渾身是勁的鳥兒,卻只知道在命運的天花板上頂頭亂撞,不知道應該去向何方。

終於,到了三十歲——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年紀。你終於知道,自己的翅膀沒有想像中的有力,自己不是大鵬,充其量也只是《莊子》中的斥鴳,拼盡全力,也只是飛在了蓬蒿之間。

甚至有時候,單單是活著,就需要你拼盡全力。不過沒關係,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那根樹枝。

一切都安定了,你的心也開始慢慢安定了下來。磨平了當初那份心高氣傲,你開始真正理解你所在的這個世界,也開始理解你身邊的人。

再過十年,四十而不惑。你開始懂得,每一件事,別人看到的都只是一個結果,或者說,一個表象。而在這背後,都有著千頭萬緒的原因,千絲萬縷的聯繫。

於是,你開始釋懷了一些:那些你曾經不屑一顧的人,如果你身處他們的環境,不一定能比他們所做的更好;那些你曾經無限感慨的事,也許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沒有什麼是偶然的,一切都是註定。你開始慢慢地學著放過別人。

這時候,你也開始真正認識到了你自己。世界就好像一面鏡子,世間善惡,其實也都存在於你的心裡,而你心中的善惡,也都存在於他人的心中。

你開始知道,自己真正的局限性來自哪裡,也懂得了一點這個世界的規則和規律

你依舊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卻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理性,漸漸有了一點「見因知果」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命運,也能估測出年輕人的未來。五十而知天命,便是如此吧。

到了六十歲,你開始擁有一個波瀾不驚的心態。不是心如死水,而是明辨是非。面對誹謗詆毀,你不會再暴跳如雷,但會想著怎樣用得體的方式去澄清;面對不同的人,你也可以看出善惡,分清是非。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耳順」吧。

等到了七十歲,人生已經過去了大半,年輕時你少年不知愁滋味,總需要用極度的剋制來壓抑自己的衝動,不斷在是非對錯和利益得失之間權衡。

而只有到了最後,你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你更加坦然,也更加真實。是非對錯對你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外部的教條,而成了內心真正信奉的準則。

你終於可以隨心所欲,不是隨心所欲的去放縱,而是無論做什麼,都能合乎世界的規則。你釋懷了一切,你也放過了自己。

想明白了這些,其實我們就大可不必害怕歲月。它會帶走你臉上的青春光彩,也會給你的內心帶來足夠的安定從容。在不斷的釋懷中,你會發現,成長本身,就是最好的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孟子:學問之道 求其放心而已
學而時習之:追隨孔夫子的學習之道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