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放軍北平入城式,毛澤東特批一定要去東交民巷

解放軍北平入城式,毛澤東特批一定要去東交民巷

1948年12月18日,在涿縣召開的北平市委第二次會議上正式通過成立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北平市人民政府,葉劍英出任北平軍管會主任和北平市市長,彭真任市委書記。

12月28日,北平市軍管會發出了《關於做好入城準備工作的通告》,還頒布了14條入城紀律,內容涉及入城人員的軍風紀律,要求入城人員服裝整齊,注意禮節。甚至規定通行時要靠右邊走,不準在市內乘馬驅馳,汽車速度每小時不得超過40里等。

一切準備就緒後,1949年1月1日,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發布成立布告。同一日,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與傅作義軍隊交接防務,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後,市內原來國民黨的黨政機關、文化教育、企業、交通等大大小小千餘家單位,皆轉入人民手中。北平秩序安定,國民黨的殘餘勢力被肅清,人民群眾過上穩定的生活。

然而,在北京城裡,還有一塊特殊的地方,就是東交民巷。在近代,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八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與車流賓士不息、人流接踵摩肩的長安街相反,東交民巷路靜人稀,鱗次櫛比的西洋風格小樓掩映在濃密的國槐樹里。

東交民巷這條建於明朝的狹長巷子,呈現過繁華,更經歷過劫難。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這裡成了使館界,八國駐兵防守,獨立管理,禁止中國人入住,並堂而皇之地寫在《辛丑條約》上。

到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的時候,東交民巷的各國兵營仍然掌握在帝國主義的手中,這個領事館區仍然是「國中之國」。

在人民解放軍舉行北平入城式的時候,毛澤東特別批准:「要讓威武的人民解放軍穿過東交民巷!」毛澤東說:「東交民巷是長在中國人臉上的一個瘡,是到了根治的時候了!」

原來的八國兵營,到1949年時仍有外國駐軍的只剩5個,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和由蘇聯繼承的俄國兵營。蘇聯與新中國最早建立了外交關係,並把俄國兵營交還給了中國,只是使館人員還在其中暫祝幾年後,蘇聯使館建成,俄國兵營完全交還給了中國。

法國、荷蘭都在北京軍管會的限期下撤出了兵營,美國以各種理由抗拒了兩天,但面對軍管會接收小組的堅決態度,也僅僅拖延了兩天就騰空了兵營。老牌帝國主義英國,最先用槍炮打開了中國大門,在中國攫取的特權和利益最多,在東交民巷占建的兵營最大,位置也最顯眼——北牆斜對面就是紫禁城。

面對北京軍管會的接收公告,英國試圖拖延。他們表示願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願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這對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而言,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徵收英國兵營的行動暫緩,但也僅僅暫緩三個月,英國還是把東交民巷的英國兵營交還給了中國——一切不平等條約皆被廢除了,外國軍隊不可能被允許非法駐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這三件怪事發生後,秦始皇死了
潘仁美,北宋名將由忠臣變奸臣的演繹過程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