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蒸」是個很黃的字,它的意思可能會讓你不忍直視

古代「蒸」是個很黃的字,它的意思可能會讓你不忍直視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爾雅》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蒸」,形聲字,《說文》一書中記載,其本義為麻稈。而在成書於戰國時代的《爾雅》中,「蒸」字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即同「烝」,意指古代祭祀時以牲之全體置於俎上。

說白了,「蒸」成為了一種祭祀時的固定動作。那它既然這麼神聖而莊嚴,為何後來又變成了一個很黃的字呢?原來,問題還是出在它的同意詞——「烝」字上。據史料記載,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女性就有了崇高的社會地位,特別是她們的生育能力,是讓氏族綿延不絕的根因所在。

所以,當時出現了很多女性崇拜的神話傳說。女媧造人就是其中一例。而且,這種思維慣性還一直被延續了下去,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中。甚至,影響到了我們周邊的少數民族。各位還記得王昭君么?她奉漢元帝之命出塞,嫁給了匈奴呼韓邪單于。

不料,公元前3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死了。王昭君又成了復珠累單于的妻子。請注意,這個復珠累單于便是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親生兒子。換句話說,王昭君是嫁給了自己的庶子!對,這就是史書上所謂的「胡俗」——收繼婚制。據史料記載,它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或者侄兒娶了叔叔的未亡人,被稱為「報」。另一種,就是兒子娶了父親的遺孀,這被稱為「烝」。而它又同「蒸」字,所以我們才說,古代「蒸」是個很黃的字。

當然,這種風俗不光匈奴人有,據鄭樵的《通志.四夷傳》所載,党項族人也曾實行過收繼婚制。而且,其範圍似乎更廣。據史料記載,在党項族人中,只要是有女性失去了丈夫了,那麼,與她的夫家有點血緣關係的任何人,理論上都能娶其為妻。而在中原地區,這一風俗一般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的人認為,女性是神聖的,更是珍貴的。所以,其丈夫死了,與其讓其獨守空房,不如繼續讓其發光發熱,為增加人口做貢獻。當然了,這種風俗其實是對女性的摧殘,是不人道的。所以我們才說,代表了這種風俗的,蒸字,它的意思可能會讓你不忍直視!

據史料記載,到了元朝,人們開始反思這種收繼婚制,或者叫轉房制。人們認為,這種「蒸」法不考慮女性的感受,只是將其當作了生育的機器,是不對的。而且從血緣和親情的角度考慮,這種「蒸」法也是讓人在心理上難以接受的!元朝人稱其為以下亂上,說它不忍直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派思維 的精彩文章:

法國王后被判斬首,上斷頭台時踩了劊子手的腳,說一句話流傳至今
眉庄復寵時,為何穿上粉色衣服,雍正立馬就喜歡?小妾們最懂這個

TAG:海派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