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成功水攻:僧格林沁消滅北伐太平軍之戰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成功水攻:僧格林沁消滅北伐太平軍之戰

編者按:水攻,或以水代兵,是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常用戰法。那麼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成功的水攻作戰是哪裡呢?

1854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北伐戰爭終於走到尾聲。北伐軍早期擁有7萬名兵力,屆時已凋零到不足萬人,並且被清軍分割包圍在山東的連鎮和馮官屯兩處。在那裡,剽悍的北伐軍仍在作無望的抗爭。而到了最後,清軍也賣力演出,他們所使用的攻城戰術,是中國古代水攻戰術的一次完美登場。

1-水淹連鎮

1854年5月5日夜,林鳳祥、李開芳率領近萬名北伐軍從阜城突破清軍的封鎖,突圍至直隸連鎮。僧格林沁則派遣數千滿蒙馬隊緊隨其後,晝夜不斷地騷擾襲擊撤退中的太平軍,直到太平軍在連鎮紮營才停住腳步。

滿蒙馬隊

林鳳祥和李開芳的計劃是在連鎮固守待援。連鎮較為富庶,有豐富的人力和軍需品。其次,連鎮橫跨運河,有浮橋連接,不不利於馬隊眾多的清軍作戰。為了加固連鎮,北伐軍還砍伐樹木和民房構築防禦工事和炮台。只是他們二人此時仍不知道,他們至死都等不到從南方開來的援軍。5月15日,僧格林沁集結馬、步隊官兵還有部分再剃頭的太平軍士兵共計萬餘人,朝連鎮發起試探性進攻。缺乏重炮支持的清軍慘遭北伐軍將士無情暴擊,滿蒙馬隊所使用的支架火繩槍被北伐軍的抬槍、抬炮所壓制。北伐軍不惜犧牲行軍速度保留下來數十尊幾千斤的重炮,更是轟得清軍魂飛魄散。

僧王雕像

5月19日,清軍將領勝保指揮近3萬名清軍從山東趕到連鎮,會同僧王部一起進攻北伐軍。兩部清軍一邊挖掘長壕封鎖圍困連鎮,一邊組織更大規模的聯合作戰。5月25日,擁有10倍兵力優勢的清軍從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同時對連鎮發動攻擊。饒是如此,北伐軍依舊守住了陣地,擊斃擊傷清軍數以千計。北伐軍的形勢一片大好。突然有情報聲稱南方有援軍開來,於是李開芳率領630名最精銳的廣西老弟兄離開連鎮,去迎接那支據說有1萬多人的援軍。狡猾的勝保先是放任李開芳離去,然後自己親率大批馬隊進行追擊。

北伐軍分兵

而僧王作為一個高度漢化的蒙古人,他從經典中抓出一劑「回春丸」——水攻。中國以水代兵的攻城戰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連鎮距離運河不遠,正是施展水攻戰術的絕好場所。於是,數萬名衣衫襤褸的老百姓被清軍用鞭子和刀劍脅迫,為僧王的戰術服務。清軍第一步是在連鎮上游處德州開壩宣洩運河,接著沿長濠修築套提,借運河水灌浸連鎮。清軍的工程就動工在北伐軍的眼皮子底下,勇敢的主將林鳳祥試圖破壞清軍的營地和建築材料。他派出大量士兵出城迎戰,雖然取得了殺傷一些清軍的微弱戰果,可根本無濟於事。

北伐軍將士

到了七月中旬,暴漲的運河水幫助清軍奪取了連鎮的外圍陣地。憑藉著兵力優勢和源源不斷的補給,僧王繼續猛攻連鎮,消耗著北伐軍的僅存體力和為數不多的軍需品。時間推移到8月初,由於夏季季風的降水影響,東連鎮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淹沒至3尺到7尺,儲存在東連鎮的大部分穀物沒來得及搶救出來。殘存的6000名北伐軍的處境十分糟糕,黑豆和高粱成了他們絕無僅有的主食,軍中還有人出售一些來歷不明的肉類。潮濕的環境又造成大量非戰鬥減員,那些躺在病床上的傷號得不到續命得藥品。如果不是戰友之間的臨終關懷,他們恐怕已經早早死去。

北伐軍就是在如此泥濘的環境下英勇抗爭

另一方面,僧王也正在絞盡腦汁地使壞。他開出活命和頂戴花翎的賞格招降絕境中的北伐軍將士,致使共有2000名太平軍背叛了他們的事業。針對北伐軍寄希望於援軍的幻想,他亦加以利用。有一次,他派人假扮太平軍援軍在城外放火,導致傾巢出動的北伐軍戰士損失慘重。僧王其他諸如此類的伎倆,層出不窮。外無援軍,內無糧草,退路又被波濤洶湧的河水堵住,連鎮北伐軍的命運註定了。次年2月19日,清軍攻佔了西連鎮。次年3月7日,東連鎮陷落,北伐軍主將林鳳祥被俘,興高采烈的僧王立即將他押往北京請賞。

2-馮官屯出降

太平天國馬隊

早前離開連鎮的李開芳部窮盡目力,也找不到情報所說的援軍。實際上,那支援軍在北伐軍剛剛進入連鎮不久,就被勝保在山東擊潰了。這也是勝保和僧王為什麼會放任李開芳離去的原因。吊靴鬼似的清軍在身後緊追不捨,李開芳萬般無奈,只好遁入山東高唐作困獸猶鬥。勝保一連圍困高唐數個月,耗費幾萬斤火藥都不能得手。憤怒的咸豐皇帝罷免了無能的勝保。1855年3月11日,僧王揮軍南下高唐接替了勝保。高唐城堅,不易得手。僧王撤去了高唐南面的包圍,放任李開芳部往南方撤退。窮途末路的李開芳,只好勉強把士兵遷往山東馮官屯作困獸猶鬥。

黃泛區軍事化城鎮

馮官屯是一座典型的黃泛區軍事化城鎮。堅實的寨牆外有一道護城河,護城河邊有鋒利的木製柵欄,地上有眾多單兵作戰坑,北伐軍可以從坑洞里安全地打擊靠近的清軍。牆內有複雜的地道系統,不僅可以儲存軍需品,還可以從地下攻擊清軍的營地。僧王指揮清軍把馮官屯圍了個裡外三重。剛開始,他企圖用火炮和地道兩種戰術奪取馮官屯,但無一成功。頗為諷刺的是,北伐軍也利用地道戰術反擊,結果挖塌了清軍的一座炮台,把僧王氣個半死。

馮官屯戰鬥經過示意圖

臉面盡失的僧王怒不可遏,他決定故技重施:引聊城運河水灌馮官屯。馮官屯西北有河溝,雨季用以排澇,上通駭河,再往西南可接運河。僧王的引水河道工程,從聊城三孔橋到馮官屯石橋共計123餘里,河道寬1丈8尺至7尺,深6尺到3尺。廣東籍革職官員張祥晉提供了工程費52000多兩,得以官復原職。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下,小小的馮官屯不多時就變成水鄉澤國。李開芳部的北伐軍,遭遇了和林鳳祥部的北伐軍一樣命運。洪水破壞了馮官屯的糧食和火藥,以及乾淨的飲水。馮官屯遍地都是水,除了有兩丈乾地供主將李開芳支床用,其餘北伐軍都不得不裸足浸泡在水中。

太平天國士兵所使用的舊式火器

英雄末路。李開芳為保存手下弟兄的性命,出城詐降。6月9日,僧王押解李開芳發往北京,在那裡等待他的是清廷可怕的酷刑。至此,太平天國北伐戰爭宣告基本結束,清廷再一次轉危為安。

3-火力不足

事實上,僧王在直隸連鎮和山東馮官屯兩處所使用的水攻戰術,一直受到後方清軍最高司令部的非議。比如咸豐皇帝就認為水攻無益,多次下詔讓僧王停止引水工程,展開正面突擊。正如咸豐皇帝所認為的一樣,水攻戰術存在耗時長、破壞大、費用高等缺點。可僧王為什麼還一意孤行呢?

清朝的巨炮和重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

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清軍火力不足。雖然清軍在天津和國都等軍事重地都存有為數眾多的重炮,然而糟糕的陸地道路和雨雪交替的季風季節卻讓那些大傢伙無法運輸到前線。而展開正面突擊,那就意味著流血漂櫓的戰鬥,組織度低的清軍甚至可能被擁有火力優勢的北伐軍反殺。僧王運用水攻,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1、李惠民·《太平天國北方戰場》

2、崔之清·《太平天國戰爭全史》

3、龐信忠·《太平天國北伐軍在河北》

4、胡耀先·《僧格林沁鎮壓太平天國北伐軍的軍事活動》

5、張守常·《太平天國北伐軍數考》

6、黎仁凱·《太平天國北伐軍在連鎮的戰鬥》

7、張守常·《太平天國北伐軍在馮官屯》

8、吳憲·《太平天國北伐軍火藥補給研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馬里奧,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天工開物》中的這五十二個字有多重要?小議鑄劍為犁的擦生法
歷史上火槍對騎兵的首勝?《影子武士》里的長筱之戰靠譜不?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