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勞師遠征取勝的秘訣是什麼?大國派60萬大軍持續兩年耗死另一大國

勞師遠征取勝的秘訣是什麼?大國派60萬大軍持續兩年耗死另一大國

無論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除了人與武器、戰略戰術以外,還有一項關鍵因素很重要,那就是後勤保障,如果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戰爭不會持續多久,也會徹底失敗。所以有的軍事專家稱,戰爭實際打得就是保障,如果各項保障不到位,很難贏得一場戰爭。

勞師遠征

古人打仗時有一句老話說得很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很鮮明指出了後勤保障重要性。現代戰爭打仗時,後勤供應可有車、飛機、輪船等工具運輸,在古代後勤保障除了肩扛馬馱外,沒有其他先進辦法。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是一種很慢的運輸工具。因此,古代打仗,後勤問題如果不解決,前線打仗很重要。

秦國在統一六國時,有一場戰爭很重要,這場戰爭的勝負決定著秦國是否完成統一任務。我們都知道在戰國末期,能與秦國有一拼的國家就是楚國了。楚國也是一個久經戰爭的國家,靠戰爭得了地盤與地位,還經常號令諸侯。

面對如此強大的國家,秦國派出大將王翦前去打仗。公元224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經過1000多公里行軍,才到達與楚國戰爭地域。但楚國也不弱,以50萬精銳楚軍列隊迎戰。

對於秦國這次「勞師遠征」,後人認為史料記載有誤,因為60萬大軍,這樣長距離的行軍,怎麼可能就能實現與楚國接敵呢?

其實,有史料記載,王翦的60萬大軍可不單單是前線打仗的士兵,也包括後勤保障部隊。古代戰爭中的作戰與後勤比例是1:5,也就是說一個作戰士兵,要有5個士兵才能保障。如果這樣計劃,那麼秦國真正前線打仗的是10多萬兵力。

圍而不打

但秦國只有10多萬有效兵力,怎麼能對付楚國50萬大軍呢?而且楚國是強敵,後勤供應源源不斷,秦國最後怎麼勝利的呢?

王翦是秦國一個軍事奇才,此人打仗有一套。他率兵到達接敵地域時,並沒有直接派兵力投入戰爭,而是在楚國城前安營紮寨。楚國人以為秦軍來了肯定是一場惡戰,估計是王翦安好營再發動戰爭。但沒成想,王翦不僅沒打,而且一直與楚國對峙著。

楚國也高興了,你秦國有多少後勤供應,那就耗著吧!反正秦國人從當地征不了糧食,看看餓死你秦軍。

王翦與楚軍對峙了兩年,活活把楚軍耗死了,最後贏得了這場關鍵之爭。且不說這場戰爭如何打贏的,單就後勤保障問題,就是王翦面臨的大問題,他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呢?

從史料記載,秦國這次與楚國打仗,後勤保障並不是採取就近征糧。因為楚國地廣人稀,根本無處征糧。不像秦國打趙國,離著近,而且在趙秦邊境作戰,可以就近征糧。

取勝秘訣

如此長距離的戰爭,糧食要從一千公里外運到前線,山高林密,困難可想而知。據《宋書》記載,一個士兵每天最低需要2斤糧,秦軍60萬每天需要120萬斤,這還是最低計算,沒加上損耗及馬匹。那麼王翦如何實現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呢?

古代行軍打仗,士兵要自帶糧食,但自帶的糧食有限,其他還需要運輸。古代沒有車輛、飛機等先進運輸工具條件下,後勤保障成本很高昂。但單純用牛馬及人運輸,根本完不成後勤保障。

據記載,秦國具有先進的後勤保障體制。自從商鞅變法後,秦國就形成了一套獨特後勤保障系統。秦國在其領土內廣建糧倉,儲備了大量糧食,並大力發展農業,農業和農民在秦國地位很高。秦國每攻一塊地域,就先建糧倉,並強制敵軍俘虜耕地種田。除了建糧倉以外,秦軍還修建道路,用現在話講叫「戰備路」,形成了連接糧倉的道路,這就使秦軍後勤供應十分便捷。

據資料記載,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時,秦國留下的糧倉幫了劉邦大忙,使他有了爭天下的資本。而秦軍戰鬥力很強,戰鬥作風過硬,對於跑到一千公里外打仗,對秦軍來說並不輕鬆。但有了充足的後勤保障,秦國戰力就增強了。因為有快捷的後勤供應,王翦才輕鬆安營紮寨與楚軍對峙,最後才贏得戰爭。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微信公眾號:nituikank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末代國家元首,促成國家統一卻成階下囚,如今最羨慕中國發展
溥儀的重臣 李鴻章的幕僚,最後當漢奸被人毒死,一技能無人能比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