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丘吉爾一舉摧毀盟友艦隊,是背信棄義還是明智之舉?

丘吉爾一舉摧毀盟友艦隊,是背信棄義還是明智之舉?

1940年6月22日,法國當局迫於德國納粹的壓力,在法國小鎮貢比涅簽署了停戰協議,把半個法國拱手讓給了德國人。

英國首相丘吉爾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如果排名世界第四的法國海軍落到德國人的手裡,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龐德海軍上將和總參謀長迪爾將軍走進了首相辦公室。

「你們來的正好,對法國海軍我們一天也不能再等了!」

「對法國海軍來說,他們很難聽從我們的指揮!」龐德海軍上將說。

「那,我們就全部擊沉它!」丘吉爾終於說出了他的心裡話。

「啊……這……」兩位將軍全都愣住了。在這個時候將盟友的艦隊擊沉,那就會種下萬世不絕的仇恨。

「首相先生,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想一想別的辦法。」

丘吉爾慢慢地吸了一口煙:「讓它中立那是不可能的,很快它就全站到德國人那邊的,不要說是對英國,就是對美國都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我認為現在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擊沉它,如果喪失了這個機會,德國人用它來進攻英國,那我們就是干古罪人!」

丘吉爾首相幾乎是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全部想法。

龐德海軍上將和迪爾將軍終於被丘吉爾說服了。

6月27日,英國戰時內閣一致通過了海軍部的作戰計劃,控制與擊毀法國艦隊。行動代號:「弩炮計劃」。

7月3日清晨,大批全副武裝的英軍士兵,悄悄登上了在英國海岸的法國軍艦,以檢查為借口,將正在熟睡中的法國士兵,全都趕上了岸。

法國艦隊的主力,停泊在阿爾及利亞的梅塞爾克貝爾港口,法國大西洋艦隊的旗艦是「敦刻爾克」號,艦隊司令官是讓蘇爾。

下午3點,英國艦隊司令委派他的副官霍蘭德上校登上了法國海軍的旗艦「敦刻爾克」號,讓蘇爾將軍一言不發,只是用敵視的目光看著他。最終,讓蘇爾拿出了法國海軍司令達爾朗海軍上將的密電:「如果敵人要截獲艦隻,可將其鑿沉。」

「對此,我已經採取了措施,決不讓艦隻落到德國人和義大利人手中。」

霍蘭德低聲說:「這不是我們的條件,我們的條件如果你們不接受,我們就將所有的船擊沉!」

「那好吧,你們就看著辦吧!」

下午5時54分,英國艦隊開始對法國大西洋艦隊發起攻擊,法國艦隊沒有任何準備,戰列艦都一字排在防波堤的後面,正好成了英國大炮射擊的目標。

英國飛機從「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擦著水面飛向法國車艦,重磅炸彈一串串地投了下去……海面上一片火焰,滾滾濃煙遮住了西落的太陽。

法國海軍戰列艦「不列顛」號,很快就被英軍的炮火擊中了,艦上燃起衝天大火,10多分鐘之後,便沉入了海底。

旗艦「敦刻爾克」號被擊成重傷。法軍士兵死亡1300多人,重傷340多人。

英國人從敦克爾刻的撤退,已經使許多法國人感到了英國的背信棄義,好在最後丘吉爾做了不少工作,總算挽回了點面子。

可是這一次「弩炮計劃」怎麼說呢?英國人僅僅用怕法國艦隊落到德國人手裡為由,就要擊沉它,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可是,如果沒有「弩炮計劃」,德國真的收容了法國海軍,英國被德國佔領本土,哪一個錯誤更大?

丘吉爾首相的決定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煩請各位看官給個答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面御史 的精彩文章:

馬島戰爭中的經典戰例:「火神」轟炸機萬里奔襲斯坦利港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遇刺身亡,軍裝上的徽章救了海珊的性命

TAG:鐵面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