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埃及遊記:盧克索和盧克索神廟

埃及遊記:盧克索和盧克索神廟

經過3天的航行,我們順利到達了尼羅河遊覽的終點盧克索。盧克索也是我們這次旅遊的一個重點。盧克索位於尼羅河畔,歷史上稱為底比斯,是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代的古都,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古時候這裡稱為底比斯,當年阿拉伯人來到這裡時,見到這裡有大量的宮殿(其實是神廟),就稱此處為「很多宮殿的地方」,阿拉伯語的發音就是盧克索。而西方人一般仍稱此處為底比斯。但現在為了旅遊和考古的需要,也有稱這裡的尼羅河西岸帝王谷為底比斯,而用盧克索稱呼東岸的盧克索神殿和卡納克神殿。

公元前2120年,在埃及的中王國時代,法老王孟圖霍特普一世遷都至此,並為阿蒙神大興土木興建了很多神廟,中王國時代後期,埃及遭到外族侵略,底比斯開始衰落。

進入新王國時代後,底比斯再次作為埃及首都而繁榮,古希臘詩人荷馬曾經讚譽底比斯為「百門之城」,公元前2040年—前1991年底比斯再次成為上下埃及的首都大量的神廟是此時代的突出特徵。目前存留的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都是這一時代的作品。

在埃及中王國時期,盧克索神廟的位置上已經有了一所神廟,而真正大規模修建神廟則是在埃及新王國時代,法老王圖特摩斯建造了新神廟的最初部分,阿蒙霍特普三世則建造了神廟的大部分,直到拉美西斯二世,神廟基本完成。目前存留的建築標記三分之二是拉美西斯二世的,三分之一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據導遊說拉美西斯二世喜歡把別人的成果改成為自己的。

這是盧克索神廟的塔門和方尖碑,塔門上的雕像均為拉美西斯二世,門口方尖碑本是一對。現今只剩一座。1836年,總督默罕默德.阿里將這兩根中的一根和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交換了一座鐘。這根方尖碑現在位於法國協和廣場。這裡只剩這根方尖碑底座了。

這是法國協和廣場上的方尖碑,這方尖碑在埃及排名第二,長21米左右,重250噸。

神廟內到處可見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太陽神夫妻的雕像

圖坦卡蒙一家的雕像

盧克索神廟命運多舛,幾千年走來,在古希臘羅馬時代,裡面部分神廟曾經改建成基督教教堂,阿拉伯人來後在內又建了座穆斯林的禮拜堂。

盧克索神廟門口有一條長達2.5公里的獅身人面像大道,往東北通向卡納克神廟。這條路目前在修繕中,無法進入拍照,甚為遺憾。

在古埃及神話中,神的日子並不好過,神的工作太忙,只能過著夫妻分居兩地的日子,古埃及人每年會將卡納克神廟中的太陽神和月亮神(太陽神的兒子)神像,通過這條大道抬往盧克索神廟,表示他們夫妻相聚。

(文、攝影/張東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客海外深度游 的精彩文章:

葡萄酒愛好者的歐洲居住地:第六感杜羅河谷酒店
阿姆斯特丹特色設計酒店:阿姆斯特丹花園酒店

TAG:路客海外深度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