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學家在南極洲鑽出最深的洞;北太平洋微塑料垃圾將大增

科學家在南極洲鑽出最深的洞;北太平洋微塑料垃圾將大增

【今日封面】

1月23日,「光追逐者」Mia冒著零下20℃的酷寒,在瑞典基律納追逐北極光,驚喜邂逅了罕見的光柱奇景,靜謐夜空下,一道道神秘光柱直指蒼穹,恍若科幻大片,驚艷震撼。圖片來源:東方IC

純科技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美國癌症專家報告一種新發現的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腦脊液(CSF)中腫瘤源DNA的檢測,可用於追蹤一些膠質瘤的腫瘤進展。而這種液體活檢方法可作為一種微創方法,替代腦組織取樣。

美國等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血液檢測方法,在患者出現癥狀16年前就能發現阿爾茨海默病跡象。這種蛋白標記物並不限於提前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硬化症、腦創傷等多種神經疾病都會導致這種蛋白水平升高。未來有望通過觀察這種蛋白水平,快速、廉價地檢測各類神經退行性病變。

看天下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4日報道,在西南極洲工作的美國科學家和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研究人員攜手,在拉特福德冰川連續鑽探63小時後,下探到2152米的深度。最新鑽探出來的洞是科學家迄今用熱水鑽出的最深的洞,深洞提供的數據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氣候變暖對該地區的影響,並釐清冰床融化到什麼程度將導致海平面上升。

日本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到2030年日本周邊海域和北太平洋中部的微塑料垃圾將達到2016年的約兩倍。研究發現,如果進入太平洋的塑料垃圾以目前的水平持續增加,到2030年日本周邊海域和北太平洋中部的微塑料垃圾將是2016年的約兩倍,到2060年將達到約4倍。

消息站

在完成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的各項科考任務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24日撤離崑崙站營地,踏上返回南極中山站之旅。16名崑崙隊隊員自本月4日抵達崑崙站以來,開展了天文望遠鏡的維護和往年數據回收、天文台址測量設備的安裝與運行、深冰芯鑽探設備維護與冰雪採樣、絕對重力測量等科考項目。

當地時間1月24日,印度航天局ISRO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在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火箭上載有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成像衛星「Microsat R」,以及由印度學生製造的、最終與四級火箭形成組合實驗平台的Kalamsat。

大觀園

1月24日,廣東清遠,英德寶晶宮給玻璃橋安裝了燈飾,建成了一座夜光玻璃橋,整座玻璃橋流光溢彩,燦若星河。寶晶宮玻璃橋橫跨獅子山與天山,長達218米,是廣東首座湖景玻璃橋、喀斯特地貌玻璃橋。橋面寬度達2.4米,距離地面的高度為88米,採用超高透光度玻璃,透光率高達99%。

1月24日,麗江千古情景區舉行昆蟲宴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品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聚集在巨型餐桌前品嘗重達1噸的昆蟲,體驗雲南特有的美食風俗。據悉,此次昆蟲宴選用了蝗蟲、竹蟲、水蜻蜓等數十種昆蟲。春節期間,該景區將每天為遊客免費提供1000份昆蟲體驗。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殺滅病毒治癒艾滋病?又一出魔幻騙局浮出水面……
極米科技與無屏電視:用五年時間重新定義投影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