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什麼是「祭灶」?

什麼是「祭灶」?

祭灶,又稱「送灶」。臘月二十三,有的地方俗稱「過小年」(也有地區會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各地並不一定相同)。

過了這一天就意味著一年過去了,同時也預示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現代祭灶(資料圖)

晚上的祭灶儀式,因各地習俗的相異,即表現的祭拜方式也就不盡相同,但基本上是上供、上香、祭拜、許願。

有的地區吃餃子、供芝麻糖,以期讓灶王爺吃得香甜,在上達天庭稟報時也多說點兒好話;也有地區圍火(爐)守歲,以此恭送灶王爺。各地習俗,不一而足。祭灶的傳統由來已久。

《禮記·祭法》中記有「王為君姓立七祀」,其中就有一祀為「灶」。而祭灶時禮拜的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爺。

道教早期稱其為「崑崙老母」或「種火老母元君」。晉朝以後,又被稱為天地督察使,掌握上達天庭訴人善惡之職權。

二十三,糖瓜粘(資料圖)

灶王爺在一年中除了臘月二十三至大年三十外,其餘時間都會在自家的廚室之內,時刻觀察著全家人的言行舉止和是非功過。

因此,人們也把灶王爺稱為「本家司命」之神,而加以供奉。

每到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全家人的善惡、功過的日子,故都忌諱打、罵,更怕做壞事,以冀望灶君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國家寶藏《上陽台帖》與道士李白
正大光明:略談道教的教化與傳播

TAG:騰訊道學 |